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1.笔精墨妙
【拼音】: bǐ jīng mò miào
【解释】: 笔触精到,着墨巧妙。形容书法、绘画、诗文等的技法巧妙,笔意精微。
【出处】: 唐·鲁收《怀素上人草书歌》:“吾观文士多利用,笔精墨妙诚堪重。”
2.笔墨横姿
【拼音】: bǐ mò héng zī
【解释】: 指书画诗文美妙多姿。
【出处】: 清·伍崇曜《〈陶庵梦忆〉跋》:“虽间涉游戏三昧,而奇情壮采,议论风生,笔墨横姿,几令读者心目俱眩,亦异才也。”
3.别开生面
【拼音】: bié kāi shēng miàn
【解释】: 生面:新的面目。原意是凌烟阁里的功臣画像本已褪色,经曹将军重画之后才显得有生气。比喻另外创出一种新的形式或局面。
【出处】: 唐·杜甫《丹青诗》:“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
4.不拘绳墨
【拼音】: bù jū shéng mò
【解释】: 绳墨:木工用以画直线的工具,借喻法度、规矩。形容人的行为或艺术风格洒脱、豪放,超逸不羁。
【出处】: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八:“有侄儿郭仲翔,才兼文武,一生豪侠尚气,不拘绳墨。”
5.尺二冤家
【拼音】: chǐ èr yuān jia
【解释】: 指众多的求书画者。尺二,指卷轴高度。
【出处】: 宋·陶谷《清异录·文用》:“少师杨凝式书画独步,一时求画者纸轴堆叠若垣壁。少师范见则浩叹曰:‘无奈许多债主,真尺二冤家也。’”
6.尺幅寸缣
【拼音】: chǐ fú cùn jiān
【解释】: 指小幅书画。
【出处】: 清·徐沁《明画录》卷三:“笔意苍劲,尺幅寸缣,便有林壑窅冥之势。”
7.尺幅千里
【拼音】: chǐ fú qiān lǐ
【解释】: 一尺长的画幅,画进了千里长的景象。比喻外形虽小,包含的内容很多。
【出处】: 《南史·昭胄传》:“幼好学,有文才,能书善画,于扇上图山水,咫尺之内,便觉万里为遥。”
8.传神阿堵
【拼音】: chuán shén ē dǔ
【解释】: 传神:指好的文学艺术作品描绘的人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38物生动、逼真;阿堵:六朝人口语,即这、这个。形容用图画或文字描写人物,能得其精神。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巧艺》:“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精(睛)。人问其故,顾曰:‘四体妍蚩,本无善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9.传神写照
【拼音】: chuán shén xiě zhào
【解释】: 传神:指优美文学艺术作品描绘的人物生动逼真;写照:画像。形容用图画或文字描写人物,能生动逼真地描画出来。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巧艺》:“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精(睛)。人问其故,顾曰:‘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10.寸马豆人
【拼音】: cùn má dòu rén
【解释】: 寸、豆:比喻小。一寸长的马,像豆子大小的人。形容画中远景人、物极小。
【出处】: 五代·梁·荆浩《山水诀》:“丈山尺树,寸马豆人,远山无皴,远水无痕,远林无叶,远树无枝,远人无目,远阁无基。”
画者,今论传统或古典,非现代派也。画以摹写自然、生命之表象美为己任,虽杂以主观倾向,终以传达视觉美感为主干。故画者每每于案前必心情愉悦,沉醉于物象唯美之境界。
辗转反侧。半夜,邂逅一幅山水画。山水画静静地挂在黯淡的墙壁上,黑白线条分明。昏黄的灯光就着窗外淡淡的月光,交织成一片混浊的世界。
水波轻轻荡漾开来,闪着层叠的光,我在里面看到童年时自己的样子,母亲很慈祥地抚摸着我的头。我忽然感觉像是一场梦。山水之间,那么久远的时光,都浮上来。
中国画的长卷(又称“手卷” 、“图卷” )是一种传统的表现样式,历代名画中如宋代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元代黄公望的《富e799bee5baa6e58685e5aeb9335春山居图》均为长卷创作。坐在这样一幅山水画里,潮水涨起来,让自己成舟。渡谁呢?也许谁也渡不了。画里画外,不是一个世界。
自古以来,山水画的创作为众多画家所青睐,取得的成就也最大,原因是山水最能表现自然的纯朴、高峻、挺拔、瑰丽,突出地呈现生命的强悍与不羁。
中国山水画,实为描绘娇丽壮美大好河山之传统绘画艺术。中国民族五千年,黄河、长江、三山五岳,陶醉千古风流人物和无数英雄好汉,阅尽沧桑,历经兴衰沉浮,饱经风霜的中华儿女,就在这岁月交替、桑田变幻中繁衍生息。
墨的浓淡就是一种心境,勾勒出一种意境。是李白的诗,张旭的字痕,伯牙的琴声,还是公孙大娘的剑舞。
《八百里洞庭全图》共分八个部分:“四水归湖” 、“大地春回” 、“渔歌互答” 、“湿甸珍禽” 、“芦荡高秋” 、“洞庭烟雨” 、“平湖晓月” 、“浩荡长流”
,用水墨语言写洞庭水流所展示的力和美,写山水景色的千变万化和宝贵的农田、西洋画侧重于写实,中国画侧重于写意,这也是“形”与“神”一个重要的关系,各家对于所谓的“神”的理解可能还有所不同,但画贵“神似”的看法是一致的。
黄土高原的画家有一副地道的黄土高原厚实憨态的脸庞,也有那种黄土高原豪放狂颠的性格,花白的头发,飘逸的胡须,深邃的眼睛,构勒出黄土高原沟壑深塬的显著特征。
中国山水画从人物大于山,到隋朝展子虔的《游春图》,经过历代山水画家长期的艺术实践,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绘画经验,结束了“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稚拙之状,如唐代李思训的金碧山水、王维的水墨山水、王洽的泼墨山水。
在画家眼里,满目的黄土高原不再是荒凉,贫瘠,沟壑纵横的山体总闪现着旺盛的生命:根扎的很深的树,开满鲜花的陡坡凹地,几孔窑洞,几缕炊烟,蠕动的牛羊,变幻着的季节。
自古以来,多少文人墨客吟诗赋词,多少丹青妙手泼墨挥毫,于是成就了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丹青绘画——中国画。在浩如烟海的中华艺术中,山水画占据绝对优势,形成了专门的学科体系。
中国绘画大胆地将丰富的色彩用于传统山水画的创作上,采用浓墨重彩,大写意,工笔,兼工带写的形式;为了追求美的视觉效果,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借鉴传统的泼墨泼彩法,以浓墨破淡墨,以淡墨破浓墨,以水破墨,以色破墨,以墨破色,追求色彩的丰富性。
笔底春风、笔精墨妙、笔墨横姿、别开生面、不拘绳墨、成竹在胸、尺二冤家、尺幅寸缣、尺幅千里、传e69da5e6ba90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37神阿堵、传神写照、寸马豆人、大处落墨、丹青不渝、丹青过实、丹青妙手、点屏成蝇、点指画字、雕冰画脂、东鳞西爪、东抹西涂、斗方名士、断管残沈、断管残渖、断齑块粥、断缣尺楮、断缣寸纸、粉白黛黑、粉白墨黑、风骨峭峻、风流酝藉、规矩绳墨、烘云托月、呼之欲出、画虎不成反类犬、画虎类狗、画龙点睛、画龙刻鹄、画卵雕薪、画若鸿沟、画沙聚米、画蛇添足、画水镂冰、画瓦书符、画意诗情、画影图形、画脂镂冰、画中有诗、挥翰成风、挥毫落纸、挥洒自如、活色生香、火齐木难、颊上三毫、颊上三毛、江山如画、金壶墨汁、金题玉躞、刻鹄不成尚类鹜、刻画无盐,唐突西施、雷惊电绕、历历如画、历历如绘、落笔成蝇、买王得羊、眉黛青颦、描神画鬼、妙手丹青、明白如画、模山范水、摩挲赏鉴、拈毫弄管、排奡纵横、破壁飞去、琴棋书画、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锥画沙、润笔之绢、山节藻棁、山耶云耶、涉笔成趣、神工意匠、诗情画意、十日一水,五日一石、舐毫吮墨、疏密有致、唐临晋帖、体规画圆、铁画银钩、吴带当风、下笔风雷、信笔涂鸦、信手涂鸦、胸次丘壑、胸有成竹、绣闼雕甍、须眉毕现、渲染烘托、压卷之作、杨柳宫眉、一笔抹煞、一挥而就、意到笔随、意在笔先、银钩虿尾、银钩铁画、银钩玉唾、盈帙满笥、云耶山耶、匀红点翠、咫尺万里、醉墨淋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