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我国古代金、石、丝、竹、匏、土、革、木是指八种制造乐器的材料。
一、简介
西周时已将当时的乐器按制作材料,分为金(钟、镈、铙)、石(磬)、丝(琴、瑟)、竹(箫、箎)、匏(笙、竽)、土(埙、缶)、革(鼗、雷鼓)、木(柷、敔)八类。
二、出自《史记·五帝本纪》:“诗言意,歌长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能谐,毋相夺伦,神人以和。”
三、释义:诗是表达内心情感的,歌是用延长音节来咏唱诗的,乐声的高低要与歌的内容相配合,还要用标准的音律来使乐声和谐。八种乐器的声音谐调一致,不要互相错乱侵扰,这样,就能通过音乐达到人与神相和的境界。
扩展资料
各种八音的不同说法
一、佛学八音
佛学特有的八种声音,即极好音,柔软音,和适音,尊慧音,不女音,不误音,深远音,不歇音。
二、镇隆八音
镇隆八音是广泛流行于我国南方的最古老乐种之一,属民间音乐。即弦(二胡)、琴(月琴、扬琴、三弦)、笛(唢呐)、管(长、短喉管)、箫(横箫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4b893e5b19e339、直箫、洞箫)、锣、鼓、钹八种。
三、广东湛江安铺八音
安铺音乐爱好者李元明秀才对古代“八音”进行了整改创新,采用本地特色的民族乐器:子铃、小钹各1对,小扣锣、木鱼、清磐、煞板、小鼓各1个,横箫、洞箫、大筒各1支,高胡、二弦、三弦、琵琶各1架,椰胡、沉胡各2架、月琴、秦琴各2架,共22件,再谱人当地传统的民间音乐曲调《报春来》、《小桃红》、《浪淘沙》等来协奏。
四、乐昌八音
明清时期就盛行于广东乐昌、湖南汝城等地,民国时期尤甚。所谓“八音”,即是八个人分别手持小锣、大锣、鼓、钹、二胡、笛子或箫管、唢呐等,他们又分别扮演各种角色进行自拉、自打、自唱的一种表演唱形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八音 (音律符号)
中国古代把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类乐器统称八音,其分类方式是制作材料。
金,古代称铜为金,指钲、钟、镈一类打击乐器。湖北出土的楚国曾侯乙墓编钟,7a64e59b9ee7ad94338由大小65个青铜钟组成,悬挂在曲尺形钟架上,连钟架在内重一万余斤。所谓编就是一组之意。钟体上刻有2800多字的篆体铭文,记载了中国先秦时期的乐学理论。
石,指石磬一类乐器。《正字通·石部》:“石,乐器名,八音之一。”一般用石、玉制成,因大小厚薄不同,而发出高低不同的音响。湖北出土的楚国乐器编磬,大小共25个。
土,是指缶、埙一类乐器。用陶土制成,既可当饮器,又可做乐器。歌唱时击缶为节奏。《史记》中有蔺相如迫秦王击缶的记载。
革,是指鼓类乐器。皮革可制鼓。鼓和钟大都用于祭祀、舞蹈、庆贺、战争等方面,所以钟鼓往往合称,《诗经》中就有“钟鼓乐之”的诗句。
丝,是指弦乐器。如琴、瑟、筝、琵琶等。因其弦多以丝为之,故称。
木,是指木制了乐器,如拀、敔等。拀,亦名椌,形如方斗,上广下狭,敲击声音极响,多用于奏乐时指挥起止。敔,亦名楬,状如伏虎,用于雅乐结束时。
匏,是指笙、簧一类乐器。匏是葫芦科植物的果实,晒干后作为笙、簧的垫子,可发出共鸣。
竹,是指箫、笛、竽、筑、籥、笳类乐器。
中国古代八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可以理解是这个八种材质所发来出的声音,也就是所做出来的乐器。
我国古人将乐器按其制作材料分为八类,既金、石、丝、竹、匏、土、革、木为之八音。《乐记自》中曾记载为:“土曰埙,竹曰管,革曰鼓、匏曰笙,丝曰弦,石曰磬、金曰钟、木曰柷。”
由于种种原因,这些乐器大部分已经失传。直到1978年,在地下沉埋了2400余年的国宝编钟及编磬及其他失传的乐器,随着曾侯乙墓的发现、发掘而重放异彩。人们才有机会见到这些几知千年来只有文献不见实物的精美的宫道廷乐器,重新聆听他们的声音。下面介绍的是演出中您将欣赏到的古老的八音乐器。届时他们有些将作为独奏的乐器,有些将隐在乐队里面作为合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