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资料分析是行测考试五大部分之一,主要考察考生对于所给材料的图表、数字及文字的理解能力与分析加工能力。从2012年至2018年国考的资料分析题型题量来看,均为4篇材料,20道题目。从2015年开始,国考分为副省级和市地级,而2015、2017、2018副省与市地级题目相同,顺序不同,2016年则有15道题目相同,其他5道题完全不同。
从总体来看,国考资料分析的考题难度适中,考点常规。主要涉及到直接查找类、增长率的求解以及比较、隔年增长、增长量的求解和比较、比重、部分、整体的求解以及比重的比较、基期的比重以及判断比重的变化、平均量的求解也占比较大。除了利用基本公式解题,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相较于2016年而多考点题目开始展露头角,但整体来说难度不是很大,用一些基本的解题方法可以解决,更进一步考查了考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能力。个别考点考生易错,比如整体的增长率和部分增长率的求解以及关于材料中给出的累计数据时,考生容易错看成现期数据进行计算,容易混淆。
从题目类型上来看,分为直接查找类、计算结果类、比较大小类。直接查找类的题目占10%左右,这类题目相对比较容易,关键是要找准数据,不能马虎大意。计算结果类是出现较多的题型之一,其主要考察考生的解题技巧和思维能力,即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做出准确答案。可以采用的方法主要有:有效数字法、首数法等,要想做好此类题目,考生在平时复习的时候要注意培养自己的解题思维能力。比较大小类也是资料分析的重要题型,解决这类题目可以采用观察比较、同位比较法、差分比较等方法,因此考生要熟练掌握该方法的使用e5a48de588b6e799bee5baa6e79fa5e98193331技巧。
从考察的形式来看,近7年的28篇资料分析中,只有6篇资料分析是纯文字型。其余的均为文字结合图表形式的考察,查找数据时比较直观。2018年第三套资料分析由于概念描述较为接近,所以容易出现数据查找错误。所以考生可以根据具体的材料形式利用阅读技巧去进行阅读,避免查找数据出错。
2017国考行测已经圆满落下帷幕,省级和地市的题型题量一致,仅有几个题不同。下面,对测试卷的常识判断题进行了深度解读,总结出以下三大特点,帮助大家了解考情。
一、考查知识点常规,重点考察考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运用
本次考试涉及的知识面广泛,有法律、外交、地理、经济、科技、人文常识等。试题考查的知识点常规,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考生仔细阅读试题,利用基础的知识就能得出答案。
二、注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考查
历年国考常识判断部分都会考查人文知识,今年的人文部分主要考查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这也会成为以后常识考查的一个趋势。可见,考生应该多关注中国传统的文化知识,只有多积累,才能做对题。
如今年国考题中考到了和“金石丝竹”相关的诗句,“金石丝竹”指的是不同材质的乐器,题干问的是四个选项中哪句诗词和“竹”相关。做对此题,需要明确“金石丝竹”分别什么意思。“金”指的是金属乐器,比如铜制的编钟等,“石”指的是石制乐器,“丝”指的是弦乐器,比如琵琶、古筝等。“竹”一般指管乐器,比如说竹笛等。分析至此,考生就会比较轻松的选出答案。正确选项为“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三、题量不变,难度适中
今年的国考常识判断有20道题,与往年持平,内容涉及法律、外交、哲学、经济、地理、科技、人文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及其运用。跟往年相比,今年题目的难度有所下降,比较适中。主要体现在以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4b893e5b19e331下两个方面:
1.侧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
今年国考的考查多是基础知识,法律考查的都是常见法律的重要知识点,不偏不难。其他部分的试题考查的知识多是中学时代的知识,或者只要仔细阅读试题就不难找到正确答案。
2.考察内容多与现实生活有关
从考试内容上来看,今年的考题多数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考生只要平时多观察,多积累,把学到的知识加以利用就不难得到正确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