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1、使用驾鹤西游的原因:
1)中国古代常把鹤作为长寿的象征, 时受佛教影响比较大,佛教认为人死后会在西方极乐世7a64e58685e5aeb9336界,所以把离开尘世比做“驾鹤西归”。
2)鹤作为一种吉祥的灵鸟,更是与神仙相伴。故有驾鹤西游、驾鹤仙游、驾鹤西归、驾鹤成仙等对于死的婉转说法。
3)驾鹤西去是一种对年龄非常大的老人仙逝较委婉的说法。不可以乱用。此外,还有“驾返瑶池”,“早登仙界”等词语。
4)驾鹤西游的来由:“驾鹤西游”一词出自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传说。王羲之晚年闭门谢客,一心读书写字。农历五月初五,他的儿子王献之来到会稽鉴湖岸边,见一和尚迎面而来,并将一信托王献之交给王羲之。
王羲之拆开一看,信中写道:“端阳正午,乘鹤归府,断尽烦恼,拜见王母。”读完信,王羲之向鉴湖边走去。湖边果然有一只白鹤。王羲之于是骑上白鹤飞上蓝天而去了。后来,人们仅把德高望重的人的逝世,尊称为“驾鹤西游”。
2、“驾鹤瑶池”形容女人死去的原因: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中,瑶池圣母(王母娘娘)原为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女神,后经道教增饰奉为女仙领袖。在中国人的心中圣母的形象是雍容华贵,地位超然的慈祥女神,仙居于昆仑山的瑶池圣境。瑶池位于昆仑,而昆仑为神话传说的仙境,所以形容女人去世,使用驾鹤瑶池一词。
1)“驾鹤瑶池”来由: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中,瑶池圣母又名金母、西王母,西王母简称王母,又称金母、金母元君,俗称王母娘娘。传说昆仑山的瑶池圣境,境内种有三千年开花,三千年结果的“王母蟠桃”,食之长生不老,在中国古藉《汉武帝内传》中,说圣母绝艳惊世,曾赐蟠桃予汉武帝。
而在《穆天子传》中记载,圣母言行优雅温婉,曾邀周穆王在瑶池共宴。但在《山海经》中记载,瑶池圣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啸声震天,长发翻飞,承受天命,掌司人间刑罚,专责散布瘟疫病毒、灾难。
古人对文字上有很多的忌讳。人死了不能说是死,一般的平民,称为“亡复”或者称为“故”,帝王之死则称为“驾崩”。通常情况下,文人雅士故去了才称为驾鹤西去。这种雅,逐渐形成一种民俗文化,被大众所认可,才在民间广泛流传开来。
“鹤”在中国是一种长寿之鸟,一只丹顶鹤的平均寿命是60-80岁,并且少有天敌,敏捷异 常,常常被人们称为“仙鹤”。传说古代的许多得道之人都以仙鹤为坐骑。
“驾鹤西去”这句俗语依托道教神仙的信仰,以驾鹤成仙去西方昆仑山制登仙籍来体现对逝者的缅怀和尊重。在西汉《列仙传》中便有仙人王子百乔乘白鹤的故事。
记载中,王子乔好吹笙作凤鸣之声,游伊洛间,被道士浮丘公接引到嵩山修仙,三十多年后乘白鹤停歇在缑氏山头,数日后远去。
驾鹤西去,寓意为死去的人是驾着仙鹤,飞往西方的极乐世界,死去的人已经得道成仙。
鹤,羽色素朴纯洁,体态飘逸雅致,鸣声嘹亮脱俗,古代把和看作是长寿的象征,是一种吉祥的灵鸟。 人们一直认度为鹤象征着圣洁,清雅。“驾鹤”给人的是一种平安祥和的想象,祥云缭绕,风光无限。
仙鹤的吉祥含义深入人心,提到仙鹤总让人联想到长寿、逍遥等等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