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也是中国的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对于三国演义的故事大家都是妇孺皆知是在是中国文学的巅峰之作
1、桃园三结义
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天下大乱。汉皇室后代刘备见太守刘焉张榜招募义兵,决定匡扶社稷。刘备看榜时遇见张飞,饮酒间又与关羽相会,三人共论天下大事,情投意合,选定张飞庄后桃园焚香祭拜天地,义结金兰,立誓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刘备为兄,关羽第二,张飞为弟。
2、曹操诈叔
曹操小时候游荡无度,其叔父曾向其父曹嵩告状。曹操受不了父亲的责备,忽心生一计,见叔父而诈倒于地,作出中风情状。叔父信以为真,告之曹嵩。但当曹嵩急视曹操时,发现曹操安然无恙,遂相信曹操所言叔父不喜欢自己的谎话,日后但凡叔父言操之过,均不听。
3、曹操献刀
董卓自任相国,专权朝野,捏造罪名杀死少帝,满朝文武敢怒不敢言。曹操挺身而出,借王允七星宝刀进府行刺,不料被董卓发觉。曹操急中生智,先以献刀为名骗过董卓,继而以试马为由,侥幸逃脱。
4、陈宫捉放曹
曹操谋刺董卓未成,逃出京城,在中牟县被县令陈宫捉住。陈宫钦佩其忠义,弃了官职与他同逃。逃到成皋,多e799bee5baa6e4b893e5b19e336疑的曹操错杀吕伯奢家人,又杀死吕伯奢以绝后患。陈宫看出曹操心狠手辣,但又念及自己为国家跟他到此,杀之不义,便弃曹操而他往。
5、陶谦三让徐州
曹操攻打徐州,刘备引兵相救,太守陶谦命糜竺取徐州印,让与刘备,刘备推辞。曹操退兵后,陶谦及其部属再次表达推让之意,刘备执意不肯。后陶谦病重,第三次让徐州,刘备终是推托,陶谦以手指心而死。徐州百姓拥立刘备为徐州牧。
6、王允巧使连环计
董卓为乱朝政,司徒王允先将美貌的义女貂蝉许给董卓的义子吕布为妾,不久又把貂蝉作为歌姬送给董卓。吕布知后心生嫌怨。在凤仪亭,董卓撞见吕布与貂蝉私会欲杀吕布。王允与貂蝉趁机离间董卓与吕布。吕布对董卓顿起杀心。王允和吕布假传圣旨,说天子将禅位于董卓,将他骗入城中,被吕布刺死。
7、三姓家奴吕布
吕布本姓吕,五原人。丁原用他做主簿,吕布曾认丁原为义父。在赤兔马和金银珠宝的利诱下,吕布杀丁原改投董卓,又认董卓为义父。因而张飞蔑称他为“三姓家奴”。
8、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曹操平定山东,应诏进入洛阳,听从董昭建议,逼迫皇帝移驾许都。满宠说服徐晃,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改投曹操。自此,曹操集大权于一身,朝廷事务,先禀曹操,然后方奏天子。
9、孙策开创江东基业
孙坚死后,其部由刚成年的长子孙策带领。因兵少将寡,孙策只好跟了袁术。孙策出生入死,立下汗马功劳,却屡屡不得重用,还受了不少委屈。在程普等人劝导下,孙策决定离开袁术,回江东建功立业。孙策以报仇为名,用玉玺担保,向袁术借兵五千,历经磨难,终于在江东建立了东吴的早期基业。
10、舌战群儒
三国中前期,刘备势力还很小,被曹操赶得走投无路。想去投靠东吴,就是孙权。派诸葛亮去做说客。但是东吴谋臣处处刁难诸葛亮,诸葛亮凭着他的满腹经纶舌战群儒。说得他们个个哑口无言。后来经鲁肃协助,说服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
《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吴.蜀.魏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百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编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度,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三国演义》反映了丰富的历史内容,人物名称、地理名称、主要事件与《三国志》基本相同。人物性格问也是在《三国志》留下的固定形象基础上,才进行再发挥,进行夸张、美化、丑化等等,这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套路。《三国演义》一方面反映了真实的三国历史,照顾到读者希望了解真实历史的需要;另一方面,根据明朝社会的实际情况对三国人物进行了夸张、美化答、丑化等等。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描写内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5年的历史风云。全书反映了三国容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刘关张桃园结义
关羽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