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这和钓鱼城地理和历史有关 1、钓鱼城峭壁千寻,古copy城门、城墙雄伟坚固,嘉陵江、涪江、渠江三面环绕,俨然兵家雄关。 2、南宋淳二年(1242年),四川安抚制置史兼重庆知府余玠始筑钓鱼城。1258年,蒙哥大汗挟西征欧亚非40余国的威势,分兵三路伐宋。蒙哥亲率的一路军马进犯四川,于次年2月兵临合川钓鱼城。蒙哥铁骑东征西讨,所向披靡,然而在钓鱼城主将王坚与副将张珏的顽强抗击下,却不能越雷池半步。7月,蒙哥被城上火炮击伤,后逝于温泉寺。钓鱼城保卫战长逾36年,写下了中外战争史上罕见的以弱胜zd强的战例。
是有这个词的。
出自:清·朱琦《书欧阳永叔答尹师鲁书后》:“虽使古人坚苦卓绝之行,推彼其心,其视鼎镢,甘之如饴。”
意思是指坚韧刻苦的精神超过寻常。
其实就像楼上说的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8685e5aeb9363 成王败寇 其实 蒋介石 袁世凯 李鸿章 等等人 他们都有他们的一些贡献..只不过最后因为他们都出现了致命的失误,导致他们的失败,最后他们名声都是臭的。 其实我觉得 蒋介石 和 西楚霸王 项羽很相似。曾经他们都傲世群雄,曾经他们都坐拥半壁江山,遗憾的是最后他们都惜败收场。其实还有很多人不知道 当年 国民党远征军的故事..... 蒋介石,可以说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个极富争议,也是极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客观的讲,蒋介石对现代中国有两大功勋是可以彪炳史册的:一是结束了军阀长期割据的局面,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具有初级民主主义思想的共和国。二是领导中国人民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也赢得了世界的尊重和肯定。 蒋介石最遭世人唾骂和嘲笑的诟病,是军事上对共产党惨不忍睹的完败!让西方国家和旧中国知识分子最不能容忍的,是因为蒋军事上的失误而导致的本可以成为世界上最大一块民主阵地------大陆的丧失! 但不可否认,蒋介石是现代中国得以统一独立的第一人。从历史的角度实事求是地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只是推翻了中华民国而建立起来的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推翻了旧中国“三座大山”的说法是少有说服力的!“帝国主义”这座山是虚无的,“半殖民地社会”的提法缺乏科学依据也过于武断。“封建主义”这座山是历史遗留的产物,是社会过渡时期不可避免的。“官僚资本主义”也是政党国家专政,在资本初级阶段的必然结果。 蒋介石统治初期,推行新政、广纳贤才,颇具民主共和的思想和决心,社会风气较为民主,文化学术相对自由,中西融合、教育繁荣,大师学者灿若辰星(不客气的讲,现今的教育水平和所谓的学者们实难望其项背)!社会贤达纷纷登堂入室,为蒋所用。且诸多反对党并存、社会舆论自由,也使国民党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监督和发展。然国家积弱贫穷、内外交患,加上政治制度的不健全,社会关系的复杂化、蒋介石自身的局限性,也导致了国力衰危、官僚腐败、民不聊生、烽火四起!但蒋介石主政时期所负出的艰辛努力,以及所取得的成效业绩,是不应该被历史遗忘的! 蒋介石另一个历史功绩,是领导了中华民族进行了坚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并取得了最终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蒋介石领导的中国军民在远东战场上最大限度地抗击了日本侵略者,作为世界反法西斯运动的一支主要力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杰出贡献,也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尊重和支持,使得当时的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英国、苏联之后的武装力量大国,蒋介石也成为当时世界著名的“四巨头”之一。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发起者和创立者之一,挺立于世界各国之林。蒋介石的居伟功绩是不可抹杀的! 中国抗日战争这段历史,在这里我不想详细叙说。简说三点个人观念:一、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是不可避免的,纵使当时换成共产党执政,同样要面对这个现实。二、国民党抗战早在“西安事变”之前,而非党史所云起因于“张、杨逼蒋抗战”。三、国民党抗战初期节节败退,很快丧失首府及大片河山,主要还是由于双方国力的悬殊和当时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形势所迫,而非军事指挥失误方面的因素。要知道当时世界的局势是法西斯力量全面获胜,苏联被德围困莫斯科,红军被俘60多万人,美国丢失太平洋菲律宾诸要塞,隆美尔在北非也是大获全胜。中国军民的英勇抗敌,虽然付出巨大的代价,承受了难以想象的压力,但与盟军一道度过了最困难的时刻,坚定了世界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念,也使得美苏盟军相信中国人民的抗日武装力量是顽强的、有战斗力的,也是可以支持和信赖的。 虽然蒋介石在抗战其间的军事指挥上,有过诸多失误。但不可否认,蒋对抗日战争的性质和态势的看法是颇具战略眼光的,《论持久战》也并非毛泽东的专利和原创。蒋介石在抗战中韬光养晦、忍辱负重,不以丢失一城一市为既得利益,基本达到了逐渐消耗敌人有生力量之目的,牵制了日本绝大多数兵力而致其国力殆尽。虽然自己牺牲惨重,却也不失为上策。中国虽之大之博,但若决策失误,过早忘国也并非不可能之事!我们难以忘怀法国战败投降后,那张照片中一个巴黎中年男人屈辱和悲愤的哭泣! 国民党的正面抗战和主体作用无须多说,让我们来反看一组数据: 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军队作战消耗计3,227,926人,其中阵亡1,328,501人(上将8人,中将41人,少将71人,校尉1.7万人),负伤1,769,299人,失踪130,126人。 因病消耗937,559人,其中死亡422,479人,残废191,644人,逃亡323,436人。 国民党军队总计消耗4,165,485人。 抗日战争中,共产党军队在1937年9月,八路军80,000人,新四军12,000人,合计92,000人。到1945年8月,八路军1,028,893人,新四军268,587人,华南游击队20,820人,共产党军队合计1,318,294人。另有解放区民兵2,687,698人。 顺便说一句。准确地讲,平型关大捷也是国民党军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卫立惶指挥下的平型关战役中的一次重要战斗。 我个人认为,蒋介石在中国现代史是占有一定的位置的。
蒋一生都在为自己的理想而奋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66斗,毫不妥协。蒋信奉旧三民主义,也想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独立富强的泱泱大国。尽管他是个失败者,但这并不能成为全盘否定他的理由。蒋的失败,既有他本身的失策,也有客观的历史原因,他也受到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蒋代表了大地主大资本家阶级的利益,他不可能把当时的统治政策和基本国策制度全部推倒重来,只能把旧的制度进行改良,这就受到了各方面旧势力的阻挠。而蒋最大的失策是没有处理好农民问题,没有实行败退台湾后的“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而共产党正是抓住了这一重心问题,赢得了广大农民的支持,从而赢得了战争。客观地讲,共产党打败国民党,当时的确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历史的进步。共产党取得政权后,把原来的旧制度彻底推翻,重新制定一切新的规矩,从而解决了许多蒋无法彻底解决的问题,清除了蒋无法彻底根除的腐败(当前另当别论),这就是毛主席所欣赏的“不破不立”。
蒋的历史定位和历史形象,一直受历史教科书的影响。通过此书,使人初步了解到一个相对客观的蒋介石。作者站在第三者的角度,而不是站在共产党的角度来描述历史,这才是公正的历史。本书最大的优点是照片珍贵,质量上乘。极具收藏价值。年轻时的蒋英俊潇洒,意气风发,一副雄心壮志又春风得意的样子。老年的蒋慈祥安然,和邻家老者没什么两样,他的深切的思乡之情尤其让人动容。蒋其实是个深受传统思想影响的人,他的家族观念和乡土观念根深蒂固,这也是他坚决打击台独势力的内因。只可惜蒋经国改革台湾独裁专制制度,发展民主,繁荣台湾经济,使台湾从七十年代初的人均四百多美元提升到八十年代末的人均五千多美元。但政治的开放也纵容了台独的发展,尤其是选错了接班人李登辉,造成了今天台独势力过度膨胀的现状。当然这不能全怪蒋经国,他也无法预知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