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鹤在传说中是神仙的坐骑,也是长寿的象徵。乘鹤驾云这种说法有得道成仙的含意,用作挽词哀悼过世者,把死亡说成是超凡入圣离开尘世,意思比较婉转且带赞美。
中国古代常把鹤作为长寿的象征,时受佛教影响比较大,佛教认为人死抄后会在西方极乐世界,所以把离开尘世比做“驾鹤西归”。
鹤作为一种吉祥的灵鸟,更是与神袭仙相伴。故有驾鹤西游、驾鹤仙游、驾鹤西归、驾鹤成仙等对于死的婉转说法。
扩展资料
国人对鹤的喜爱由来已久,《诗经•鹤鸣》当中古人就称扬说“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认为鹤极于天,翱翔自在。
到战国《左传•闵公二年》时记载,卫懿公非常喜欢鹤,而且还让鹤乘坐只有大夫才知能乘坐的车子,且当时鹤是禄位的象征。
自古国人就认为鹤能长寿,有所谓“千岁之鹤,随时而鸣”、“鹤寿千岁,以极其游”等说法。
参考资料来源:道">百度百科-驾鹤西游
1、使用驾鹤西游的原因:
1)中国古代常把鹤作为长寿的象征, 时受佛教影响比较大,佛教认为人死后会在西方极乐世界,所以把离开尘世比做“驾鹤西归”。
2)鹤作为一种吉祥的灵鸟,更是与神仙相伴。故有驾鹤西游、驾鹤仙游、驾鹤西归、驾鹤成仙等对于死的婉转说法。
3)驾鹤西去是一种对年龄非常大的老人仙逝较委婉的说法。不可以乱用。此外,还有“驾返瑶池”,“早登仙界”等词语。
4)驾鹤西游的来由:“驾鹤西游”一词出自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传说。王羲之晚年闭门谢客,一心读书写字。农历五月初五,他的儿子王献之来到会稽鉴湖岸边,见一和尚迎面而来,并将一信托王献之交给王羲之。
王羲之拆开一看,信中写道:“端阳正午,乘鹤归府,断尽烦恼,拜见王母。”读完信,王羲之向鉴湖边走去。湖边果然有一只白鹤。王羲之于是骑上白鹤飞上蓝天而去了。后来,人们仅把德高望重的人的逝世,尊称为“驾鹤西游”。
2、“驾鹤瑶池”形容女人死去的原因: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中,瑶池圣母(王母娘娘)原为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女神,后经道教增饰奉为女仙领袖。在中国人的心中圣母的形象是雍容华贵,地位超然的慈祥女神,仙居于昆仑山的瑶池圣境。瑶池位于昆仑,而昆仑为神话传说的仙境,所以形容女人去世,使用驾鹤瑶池一词。
1)“驾鹤瑶池”来由: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中,瑶池圣母又名金母、西王母,西王母简称王母,又称金母、金母元君,俗称王母娘娘。传说昆仑山的瑶池圣境,境内种有三千年开花,三千年结果的“王母蟠桃e799bee5baa6e78988e69d83336”,食之长生不老,在中国古藉《汉武帝内传》中,说圣母绝艳惊世,曾赐蟠桃予汉武帝。
而在《穆天子传》中记载,圣母言行优雅温婉,曾邀周穆王在瑶池共宴。但在《山海经》中记载,瑶池圣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啸声震天,长发翻飞,承受天命,掌司人间刑罚,专责散布瘟疫病毒、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