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孩子犯错后,我们做父母的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确实比较困难,但是为了孩子,我们应该跟孩子一样,重新成长一回。帮助孩子修正错误才是根本目的。寻找正向积极的方法解决问题,远比情绪上对孩子的压制来的重要和高效,我们要耐心地花时间和精力来寻找。
杨澜在谈子女教育时说过,不要做情绪化的妈妈。
可是现实生活中,在遇到孩子调皮捣乱不听话时,爸妈们还是会忍不住心里的无名火,“你再不听话我生气了啊!”,或是直接就朝孩子发火。
『1』
用“生气”来让孩子听话,危害大
表面上看用“生气”的方法确实能镇住孩子一时,可是父母常常用情绪控制孩子,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孩子年龄小,看到父母生气会以为父母不爱自己了,长此以往,容易形成消极的性格,自卑、忧郁、因缺乏安全感而害怕与人相处。
在这种心理作用下,逐渐形成讨好型人格,自我价值低。为了不惹别人生气总是压抑自己的真实想法和需求,内心充满矛盾。
另一方面,孩子也爱学着父母生气,硬碰硬,生闷气不理你,到时候就更拿他没办法。
有些家长吐露心声:“我也不想发火啊,可是不这样做管不住他呀。”可是什么时候开始,教育孩子只能靠父母发脾气才起作用呢?
『2』
温和也可以很有力量
有理不在声高。父母总是企图以高压态度、大喊大叫让孩子听话,是不是一种欠缺教育方法的不自信表现呢?
其实,温和的态度也可以有力量,而且这种力量比父母生气,大喊,愤怒,暴躁,强逼,威胁,恐吓等的方式还要强大。
心理学中有个著名e5a48de588b67a64337的“南风效应”:南风与北风比威力,他们约定,看谁能把行人的衣服脱下来。
北风吹出巨大的刺骨寒风,行人却因寒冷把衣服越裹越紧;南风出马了,它徐徐的吹,温暖的吹,直到风和日丽,行人感到热都脱掉大衣。南风胜利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温暖胜于严寒。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也是如此,应注重顺应孩子的内在需要,启发孩子自我反省,从而让孩子达到行为上的自觉。
“寒冷”的“生气教育”,只会让孩子把内心封闭地更紧。
『3』
冷静下来,控制情绪
当面对孩子不听话的情况,别轻易生气,你应该从这几个方面开始改变:
面对孩子不听话、犯错,重点是让孩子明白自己哪里不对,应该怎么做。
情绪的发泄只能满足自己一时之快,对于解决根本问题没有积极的作用。有时反而会让孩子混淆重点,只关注到大人的情绪而非自己的行为。
所以父母首先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用平和而坚定的语言和声调来和孩子沟通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孩子才能最大程度听进去大人的话。
事事爱说教,喜欢摆出一副强者姿态的人。一般情况下他们具知备以下心理特征。
有两种可能
一、他们往往在内心深处有一种强烈追求进步和完美的心态,这类人是一种完美主义道者,对待别人和对待事物有很强的批判心态。
二、他们在小时候或者过往的人生经历中受到过心理伤害,所以总会借助任何事情来显示他们的强势。
这一类人其实在心底里往往是比较虚弱的,而他们的心肠往往不坏。
和这一类人相处的方法就是,别和他去争论,更不要争吵内。要懂得四两拨千斤,有时候点拨一下,让他们自己意识到他说的过了,或者说的是不对的,就可以了。
最大的忌讳就是不要直接是争论和直接的点容穿他们的错误之处。记住五个字就是四两拨千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