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唐宋八大复家,是唐宋时期八位著名的散文作家的合称,即韩柳曾王,三苏欧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制的苏轼、苏洵、苏辙(zhé)、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唐宋文坛以他们的文学成就最高,zhidao流传最广,故称唐宋八大家。
中国唐代柳宗元、韩愈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称为唐宋八大家。
苏轼、苏洵、苏辙三人合称为三苏,苏洵是苏轼和苏辙的父亲,苏轼是苏辙的哥哥。欧阳修是苏轼的老师,王安石、曾巩也都曾拜欧阳修为师。
欧阳修、三苏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韩愈和柳宗元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
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韩愈、柳宗元共同倡导了“古文运动”,故合称“韩赫洋柳岸”,使得唐代的散文发展到极盛,一时e69da5e6ba90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65古文作家蜂起,形成了“辞人咳唾,皆成珠玉”的高潮局势。
扩展资料
主要作品
1、韩愈
诗文作品《原道》《论佛骨表》《原性》《原毁》《师说》《进学解》等;其他作品杂文有《杂说》、《获麟解》以及著名的《祭十二郎文》。
2、柳宗元
诗文作品寓言故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临江之麋》;哲学作品哲学论著有《非国语》《贞符》《时令论》《断刑论》《天说》《天对》《永州八记》。其中包括《小石潭记》《始得西山宴游记》《袁家渴记》《石渠记》《小石城山记》等。
3、苏轼
诗文作品《水调歌头》,《浣溪沙》,《江城子》《蝶恋花》等;散文有《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平王论》《留侯论》《石钟山记》等。
4、苏洵
诗文作品《六国论》《衡论》《辨奸论》《管仲论》《权书》等。
5、苏辙
作品《栾城集》84卷,《栾城应诏集》13卷。
6、曾巩
诗文作品《寄欧阳舍人书》《上蔡学士书》《赠黎安二生序》《王平甫文集序》。
7、欧阳修
诗文作品《醉翁亭记》,《鸣蝉赋》《秋声赋》《与高司谏书》《朋党论》《伶官传序》《卖油翁》
8、王安石
诗文作品《游褒禅山记》《伤仲永》《答司马谏议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唐宋八大家
1、韩愈是e799bee5baa6e59b9ee7ad94331开风气者,古文运动的先驱者,文起八代之衰,他的地位高是自然的。
我们知道,在唐以前,文学上无所谓古文。古文概念的提出,始于韩愈。他把自己的奇句单行、上继先秦两汉文体的散文称为古文,并使之和“俗下文字”、即六朝以来流行已久的骈文对立。
在唐德宗贞元时期,由于韩愈的努力提倡,古文发生了广泛的影响。到了唐宪宗元和时期,柳宗元也开始大力支持韩愈,古文的影响因此更大了。从贞元到元和的二三十年间,古文逐渐压倒骈文,成为文坛的主要风尚,这就是文学史上著名的“古文运动”。
2、唐宋八大家列举时都是从韩愈开始,这其实是时间顺序。
3、韩愈是孔孟以来儒家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
韩愈在文学上开辟古文运动,以文为诗,开创了一个新的文学时代。作为一个卓越的思想家,他的一生都在维护着儒家思想的权威性。
扩展资料
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继承先秦两汉散文传统,反对专讲声律对仗而忽视内容的骈体文。韩愈文章气势雄伟,说理透彻,逻辑性强,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时人有“韩文”之誉。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韩柳倡导的古文运动,开辟了唐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
韩诗力求新奇,重气势,有独创之功。韩愈以文为诗,把新的古文语言、章法、技巧引入诗坛,增强了诗的表达功能,扩大了诗的领域,纠正了大历(766年—780年)以来的平庸诗风。在封建思想道德方面,他也有独到的建树,大力提倡儒学,以继承儒学道统自居,开宋明理学家之先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韩愈
之所以成为唐宋八大家,是因为这些人散文十分出彩,而且苏轼跟苏洵、苏辙都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韩愈并称“韩潮苏海”,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一全才”。
苏轼的文学思想是文、道并重。他推崇韩愈和欧阳修对古文的贡献,都是兼从文、道两方面着眼的。但是苏轼的文道观在北宋具有很大的独特性。首先,苏轼认为文章的艺术具有独立的价值,如“精金美玉,文章并不仅仅是载道的工具,其自身的表现功能便是人类精神活动的一种高级形态。其次,苏轼心目中的“道”不限于儒家之道,而是泛指事物的规律。所以苏轼主张文章应像客观世界一样,文理自然,姿态横生。他提倡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和生动性,反对千篇一律的统一文风,认为那样会造成文坛“弥望皆黄茅白苇”般的荒芜。
正是在这种独特的文学思想指导下,苏轼的散文呈现出多姿多彩的艺术风貌。他广泛地从前代的作品中汲取艺术营养,其中最重要的渊源是孟子和战国纵横家的雄放气势、庄子的丰富联想和自然恣肆的行文风格。苏轼确实具有极高的表现力,在他笔下几乎没有不能表现的客观事物或内心情思。苏文的风格则随着表现对象的不同而变化自如,像行云流水一样的自然、畅达。韩愈的古文依靠雄辩和布局e68a84e79fa5e98193363、蓄势等手段来取得气势的雄放,而苏文却依靠挥洒如意、思绪泉涌的方式达到了同样的目的。苏文气势雄放,语言却平易自然,这正是宋文异于唐文的特征之一。
苏轼的叙事记游之文,叙事、抒情、议论三种功能更是结合得水乳交融。
由于苏轼作文以“辞达”为准则,所以当行即行,当止就止,很少有芜词累句,这在他的笔记小品中表现得最为突出。如《记承天夜游》,全文仅八十余字,但意境超然,韵味隽永,为宋代小品文中的妙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