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良药苦口利于病 ,忠言逆耳利于行的意思是想治病就不能怕良药苦口,想得到别人的帮助就不能怕忠言逆耳。
子曰:“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汤武以谔谔而昌,桀纣以唯唯而亡.君无争臣,父无争子,兄无争弟,士无争友,无其过者,未之有也.故曰:‘君失之,臣得之.父失之,子得百之.兄失之,弟得之.己失之,友得之.’是以国无危亡之兆,家无悖乱之恶,父子兄弟无失,而交友无绝也.”—— 《孔子度家语·六本》
翻译
孔子说:“良药虽然苦但是对疾病的康复是有利的,忠言虽然很刺耳,但是对于以后的德行操守是有好处的。专商汤因为敢于面对直言忠臣而长生起来,夏桀因为阿谀奉承而失掉了天下。要是国君没有敢于直谏的大臣,父亲没有敢于争辩的儿子,兄长没有能和他争论的弟兄,普通人没有敢于挑刺的朋友的话,看起来像是没有任何过错,实则就是有错的。所以我说:‘国君的错,大臣能够直属谏;父亲的错,儿子可以争辩,兄长的错,弟弟要纠正,自己的错,朋友会给你挑刺。’这样的话国家就没有亡国之兆,家里就没有分裂的厄运,父子兄弟就没有大的过失,自己也不会没有朋友。”
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春秋刘备《三国志》
译文: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2、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春秋孔子《论语》
译文: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3、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西周姬昌《周易》
译文: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e79fa5e98193e4b893e5b19e339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4、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西周姬昌《周易》
译文: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5、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明代佚名《增广贤文》
译文:路途遥远才能知道马的力气的大小,日子久了才能看出一个人的真心。
6、满招损,谦受益。——先秦诸子《尚书》
译文: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7、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春秋孔子《论语》
译文: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春秋孔子《论语》译文: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等),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9、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春秋孔子《论语》
译文: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10、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春秋孔子《论语》
译文: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58685e5aeb9336利于行”出自《孔子家语·六本》。
【原文】
孔子曰:“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汤武以谔谔①而昌,桀纣以唯唯②而亡。君无争③臣,父无争子,兄无争弟,士无争友,无其过者,未之有也。故曰:‘君失之,臣得之;父失之,子得之;兄失之,弟得之;己失之,友得之。’是以国无危亡之兆,家无悖乱之恶,父子兄弟无失,而交友无绝也。”
【注释】
①谔谔:直言进谏的样子。
②唯唯:恭敬顺从的应答声。
③争:通“诤”,直言劝谏。
【译文】
孔子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商汤和周武王因为能听取进谏的直言而使国家昌盛,夏桀和商纣因为只听随声附和的话而国破身亡。国君没有直言敢谏的大臣,父亲没有直言敢谏的儿子,兄长没有直言敢劝的弟弟,士人没有直言敢劝的朋友,要想不犯错误是不可能的。所以说:‘国君有失误,臣子来补救;父亲有失误,儿子来补救;哥哥有失误,弟弟来补救;自己有失误,朋友来补救。’这样,国家就没有灭亡的危险,家庭就没有悖逆的坏事,父子兄弟之间不会失和,朋友也不会断绝来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