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①必先苦其心志: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
苦,形容词作使动用法,使……痛苦。
②劳其筋骨:使他的筋骨劳累。
“劳其筋骨 ,苦其心志”意思是: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的内心痛苦。
“劳其筋骨 ,苦其心志”拼音是:【láo qí jīn gǔ kǔ qí xīn zhì】
“劳其筋骨 ,苦其心志”出处:《孟子·告子下》
全诗是:
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伐其身行,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徵于色,7a64e4b893e5b19e339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难与共,而死于安乐也。"
筋骨劳累,心意苦恼。
出处:战国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原文节选: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知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这个人,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使他筋骨道劳累,使他忍饥挨饿,使他受尽贫困之苦,使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用来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性情坚韧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原来没有的才能。
扩展资料:
“劳其筋骨 苦其心志”的诗文赏析:
《孟子》善用排比句,往往采用一连串结构相同的句式,孟子文之称雄辩,这类句式的采用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配合归纳的推理方式,便采用了这种句式,在数量上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使人认专为“生于困境”确实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然后,极力铺排艰难的环境给人们带来的苦难,与圣人成功的困难形成对比;总结先贤们面对苦难的正确属态度和对待方法,最终得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结论,很有说服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孟子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