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开门见山。
杳无踪迹
【注音】:yǎo wú zōng jì
【使用频度】有时使用
【产生年代】古代
【语法结构】动宾式
【感情色彩】中性词
【释义】:不仅远得不见踪影,连一点踪迹都没有。比喻不知去向,下落不明。杳:无影无声。
※杳zd不要误写为杏。“杳”上木下曰,音yǎo。
【同义】:杳无音讯(信)杳无踪影
【示例】:“四面搜寻, 杳无踪迹。”(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二十二回》)
蔡东藩《明史演义》第16回:“及到宁夏相近,仍然杳无踪迹,方才回军。”
【典出】:“李逵叫娘吃专水, 杳无踪迹,叫了几声不应。”(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三回》)
杳无消息:【基本解释】:杳:无影无踪。没有一点儿音信
【拼音读法】:yǎo wú xiāo xī属
【使用举例】:鲁迅《故事新编·铸剑》:“我四处打听,也~。”
【近义词组】:杳无音信、杳无踪影、无影无踪
【反义词组】:捷报频传
【使用方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成语出处】:明·沈德符《野获编》:“微闻有浮海行者,踪迹可疑。乃南至闽广近海诸地,无不遍历,杳无消息。”
没有这样的成语
不见抄 成语 :
见死不救、
视而不见、
不见天日、
数见百不鲜、度
屡见不鲜、
见怪不怪、
了不可见、
眼错不见、
见佛不拜、
见不逮闻、
见势不妙、
噬不见齿、
见惯不惊、
不著见效、
累见不鲜、
冗不见治、
目不问忍见、
见贤不隐、
不见圭角、
见溺不救、
见所答不见、
不见经传、
目不见睫、
不见舆薪、
路见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