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早在1829年,比利时著名物理学家约瑟夫普拉多发现:当一个物体在人的眼前消失后zd,该物体的形象还会在人的视网膜上滞留一段时间。这一发现,被称之为“视象暂留原理”。
普拉多根据此原理于1832年发明了“诡盘”。“诡盘”能使被描画在锯齿形的硬纸盘上的画片因运动而活动起来,而且能使视觉上产生的活动画面分解为各种不同的形象。“诡盘”的出现,标志着电影版的发明进入到了科学实验阶段,1834年,美国人霍尔纳的“活动视盘”试验成功。
扩展资料
电影理论的发展和各次重要的电影创作运动紧密相关。苏联学派的探索、法国和德国的先锋派实践以及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分别启发了蒙太奇理论、先锋派理论和真实美学的建立。法国新浪潮运动与法国电影手册派交相辉映,享誉世界。
爱森斯坦的蒙太奇理论和巴赞的长镜头理论深化了我们对电影的认识;电影作者论则强调了导演的核心作用,加强了对电影实践的指导。而好莱坞的制片厂体制、类型片模式及后来的新好莱坞独立制片是权电影产业化的典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电影
原名rebecca,意为蝴蝶
电影的一切都与梦一样 飘渺 诡异 梦幻 所以翻译成蝴蝶梦
1.小说名称:蝴蝶梦
作者:达夫妮·杜穆里埃
英国女作家达夫妮·杜穆里埃(Daphne du Maurier 1907—1990)生前曾是英国皇家文学会会员,写过十七部长篇小说以及几十种其他体裁的文学作品,一九六九年被授予大英帝国贵妇勋章。她厌恶城市生活,长期住在英国西南部大西洋沿岸的康沃尔郡,她的不少作品即以此都的社会习俗与风土人情为主题或背景,故有“康沃尔小说”之称。
达夫妮·杜穆里埃受十九世纪以神秘、恐怖等为主要特点的哥特派小说影响较深,同时亦曾研究并刻仿勃朗特姐妹的小说创作手法,因此,“康沃尔小说”大多情节比较曲折,人物(特别是女主人公)刻画比较细腻,在渲染神秘气氛的同时,夹杂着带有宿命论色彩的感伤主义。
《蝴蝶梦》原名《吕蓓卡》,是达夫妮·杜穆里埃的成名作,发表于一九三八年,已被译成二十多种文字,再版重印四十多次,并被改编搬上银幕,由擅长饰演莎士比亚笔下角色的名演员劳伦斯·奥利维尔爵士主演男主角。该片上映以来久盛不衰。
达夫妮·杜穆里埃在本书中成功地塑造了一个颇富神秘色彩的女性吕蓓卡的形象,此人于小说开始时即已死去,除在倒叙段落中被间接提到外,从未在书中出现,但却时时处处音容宛在,并能通过其忠仆、情夫等继续控制曼陀丽庄园直至最后将这个庄园烧毁。小说中另一女性,即以故事叙述者身份出现的第一人称,虽是喜怒哀乐俱全的活人,实际上却处处起着烘托吕蓓卡的作用,作者这种以“实有”陪衬“虚无”的手法颇为别致。值得注意的是,作者通过刻画吕蓓卡那种放浪形骸之外的腐化生活,以及她与德温特的畸形婚姻,对英国上层社会中的享乐至上、尔虞我诈、穷奢极侈、势利伪善等现象作了生动的揭露。作者还通过情景交融的手法比较成功地渲染了两种气氛:一方面是缠绵悱恻的怀乡忆旧,另一方面是阴森压抑的绝望恐怖。这双重气氛互相交叠渗透,加之全书悬念不断,使本书成为一部多年畅销不衰的浪漫主义小说。但在这部作品中也反映了作者某些不足之处,如作品反映的生活面比较狭窄,若干描写景色的段落有点拖沓,且时有重复等。
2.蝴蝶梦》元·关汉卿作。写皇亲葛彪无故打死王老汉,王氏兄弟三人为报父仇也打死葛彪,因而被捕入狱。包拯7a64e58685e5aeb9334梦见蝴蝶受到启发,释放三子。全剧共四折一楔子。剧情是:王氏三兄弟金和、铁和、石和为报父仇,一怒之下打死皇亲葛彪,被判入狱抵罪。包拯复审此案时,王妻自愿认罪,三子也争相认罪。包拯只想判一人有罪,判金和、铁和,王妻都不同意,却让幼子石和领罪。包拯怀疑石和非其亲生,暗中观察后才知王妻爱护前妻所生二子,而甘愿牺牲亲生子石和。包拯大受感动,恰好梦见三蝴蝶坠入蛛网,另一大蝶飞来救出二蝶却置幼蝶于不顾,他受到启发,心怀恻隐,暗中用另一死囚偿命,将三子尽皆释放。《蝴蝶梦》全名《包待制三勘蝴蝶梦》,现存版本有:《新续古名家杂剧》宫集本、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脉望馆校《古名家杂剧》本、《元曲选》丁集本、《元曲大观》本、《元人杂剧全集》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