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对于梁启超的死因真相,梁思成及其家人并不知道,公众更不必说了。直到抄梁启超逝世40年以后的1971年,梁思成才从他的家庭医生那里得知其父早逝的真相。
据当年参加了梁启超手术的实习生透露,梁启超被推进了手术室以后,值班护士用碘酒在梁的知肚皮上标错了地方,主刀医生是协和医院最著名的外科教授刘博士,但由于疏忽,他没有仔细核对病人的X光片,就进行了手术。手术虽然很顺利,却把那只健康的肾切除了。这个严重的错误,在当时道就已被发现,但无法挽救了。
为了维护协和医院的名誉,和顾忌社会各方面的反响,此事被作为最高机密,严格地保存下来。事后,刘博士辞去协和医院外科医生的职务。
戊戌六君子之一、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巨擘梁启e69da5e6ba907a686964616f334超先生于1929年1月29日在北平溘然长逝,年仅57岁。梁启超的壮年早逝,引起社会各界的种种猜测,但为梁治疗的协和医院对此却一直缄口不言,直至40余年后的1970年,著名建筑学家、梁启超之子梁思成教授因病住进协和医院,才从自己的主治医生那里得知,父亲原来死于一场医疗事故。
1926年3月,梁启超因便血腰疼到协和医院诊治,经X光透视显示左肾有黑斑一处,医生诊断结果是左肾患结核,需手术切除。当时梁启超与被誉为中医“四大名医”之首的肖龙友先生相交甚笃,经常往来,为慎重起见,特请肖先生复诊。肖龙友医道精深,医德高尚力起沉疴,妙手成春,经他之手治愈的病人不可胜数,因此上至高官巨贾下至平民百姓,无不对其奉若神明,就连一些名气很大的西洋医院,在遇到疑难大症束手无策时,也常常找肖先生帮忙。此次肖龙友为梁启超切脉后,断然否定了协和医院的诊断结果:“肾脏绝无大病!”力劝梁启超切勿草率从事,并为梁对症下药,处方诊治。服用了肖先生的中药后,梁启超顿觉神清气爽,颇见功效,但是后来病情又出现了反复,病情反复的主要原因是梁启超一直没有停止读书治学劳神费心所致。肖龙友见状十分着急,劝告梁启超说“治病不能单纯靠药,三分看病七分养,若想彻底恢复健康,必须放下书本,安心养病,否则即使华佗再世也无能为力。”谁知梁启超听后却不以为然,戏虐地说:“战士死疆场,学者死讲堂,死得其所。何惜之有!”肖龙友听后惊得目瞪口呆,连连叹气,不禁为老友的健康暗暗担心。
时过不久,梁启超的病情果然恶化,旋赴协和医院准备手术。住院后,梁启超饱受病痛的折磨,常常无法忍受,对医院的治疗方案也产生了怀疑和不满,他在给梁思成夫妇的信中这样写道:“这回上协和医院一个大当。他只管医治,不顾及身体的全部,每天两杯泻油,足足灌了十天,把胃口弄倒了。也是我自己不好,因胃口不开,想吃些异味炒饭、腊味饭,乱吃了几顿,弄得肠胃一塌糊涂,以至发烧连日不止。人是瘦到不像样子,精神也很萎顿......”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协和医院匆匆为梁启超实行了手术,手术由院长刘瑞恒亲自主刀,但刘瑞恒判断失误,竟将健康的肾脏切去,而留下了病肾,这是导致梁启超壮年逝世的直接原因。对这一重大医疗事故,协和医院医治守口如瓶严格保密,后来为遮人耳目,将事故责任人刘瑞恒调离医院,改任卫生部政务次长,直到几十年后,医学教学在讲授如何从X光片中辨别左右肾时,才举出了这一病例,至此梁启超死因真相大白于天下。
病逝。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
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e68a84e8a2ad7a64332(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幼年时从师学习,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17岁中举。后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宣传家。
维新变法前,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此后先后领导北京和上海的强学会,又与黄遵宪一起办《时务报》,任长沙时务学堂的主讲,并著《变法通议》为变法做宣传。
民国六年(1917年)九月,孙中山发动护法战争。十一月十五日,段祺瑞政府被迫辞职,梁启超也递送了辞呈。
从此以后,梁启超就结束了他的从政生涯,转而以主要的精力,来从事文化教育和学术研究活动了。民国七年(1918年)底,梁启超赴欧,亲身了解到西方社会的许多问题和弊端。
回国之后,即宣扬西方文明已经破产,主张光大传统文化,用东方的“固有文明”来“拯救世界。”民国十六年(1927年)阴历五月王国维自沉颐和园昆明湖。
梁启超由天津赶至北京料理丧事。民国十七年(1928年)著《辛稼轩年谱》,未竟。民国十八年(1929年)一月十九日,在北京协和医院溘然长逝,终年56岁。
扩展资料:
梁启超一生致力于中国社会的改造,为了民族强盛和国家繁荣,竭力呐喊,四处奔走,付出了几乎全部的心血。然而他的政治主张却又因时而异,不断变化,前后矛盾,以致难以令人信服。
在维新运动期间,梁启超随康有为亦步亦趋,无论办报或教学。都注意并且用力阐述康有为的改良思想和变法理论。
他以公羊三世说和西方进化论为依据,鼓吹变法,讲求维新,宣传西方科学文化,充分显露了年轻爱国志士的朝气和锐气。戊戌变法的失败,使梁启超一度认识到要救中国。
必须进行一次“破坏但是这种居于改良和革命之间的摇摆,在梁启超的身上并没有持续多久,他仍然和康有为一道,鼓吹改良,主张“斥后保皇”。
人物故事:
1、出言不逊逗乐来客
书香门第,教育孩子自然有一种别出心裁的方法。梁启超10岁那年,跟父亲入城,夜里住在秀才李兆镜家。李家正厅对面有个杏花园,梁启超第二天早晨起来便走到杏花园玩耍。
但见朵朵带露杏花争妍斗艳,十分可爱,便摘了几朵。突然听到脚步声由远而近,原来是父亲与李秀才来了。梁启超急忙将杏花藏于袖里,但仍被父亲看见了。
父亲不好意思在朋友面前责怪儿子,便以对对联的形式来处罚他。父亲吟上联:“袖里笼花,小子暗藏春色。”梁启超仰头凝思,瞥见对面厅檐挂着的“挡煞”大镜。
即念出下联:“堂前悬镜,大人明察秋毫。”李兆镜拍掌叫绝,于是道:“让老夫也来考一考贤侄,‘推车出小陌’,怎样?”梁启超立刻对上:“策马入长安。”
“好,好!”李兆镜连声赞好。在欢悦的气氛中,父亲原谅了梁启超的过错。还有一次,梁启超家里来了一位客人,当时正在厅里与父亲谈着什么。
梁启超从外面玩得满头大汗走进来,从茶几上提起茶壶斟了一大碗凉开水正想喝,却被客人叫住了。“启超,你过来。”客人说,“我知道你认识很多字,我来考考你。”
客人见茶几上铺着一张大纸,提笔便狂草了一个“龙”字:“你读给我听。”梁启超看了一眼,摇摇头。客人哈哈大笑。梁启超没理他,一口气喝干了摆在茶几上的那碗凉开水。
客人看了又哈哈大笑,道:“饮茶龙上水。”梁启超用右衫袖抹一下嘴角,说:“写字狗耙田。”梁启超的讥讽让父亲尴尬,正要惩罚他,客人说:“令公子对答工整,才思敏捷,实在令人惊异。”
2、登上凌云塔初露凌云志
梁启超的故乡新会茶坑村有座小山,叫坭子山,山上有座塔,叫坭子塔,又叫凌云塔。梁启超的老家就在坭子塔山下,童年的梁启超时常和小朋友爬上凌云塔望风景。
一天,梁启超写了一首诗给祖父看。诗是这样的:“朝登凌云塔,引领望四极。暮登凌云塔,天地渐昏黑。日月有晦明,四时寒暑易。为何多变幻?此理无人识。
我欲问苍天,苍天长默默。我欲问孔子,孔子难解释。搔首独徘徊,此时终难得。”这就是梁启超11岁时写的《登塔》诗。
一个人从小到大所受的教育有三个方面,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其中,家庭教育是最基本的基础教育。思想和文化的启蒙,一般都是在家庭中进行的。梁启超在童年时期也是如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梁启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