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成语大世界欢迎您的到来
您的位置:荆门成语大世界 > 成语故事 > 《大学》的“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之”中的“格物”和“物格”是什么意思?

《大学》的“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之”中的“格物”和“物格”是什么意思?

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格物表层意思是对物质运动变化规律的认识、掌握和运用,深一层意是不被物质所束缚,去除物欲,因为这才是根本的规律,究竟的认识。

物有本末,即是说物质现象既有根本,也有表现。物质现象的根本就是运动变化是绝对的,所谓的永恒不变的规律就是变化,就是易,就是无常,就是空,就是因果。而末就是表现,就是五光十色,千变万化,生生死死,爱恨情仇,烦恼痛苦,就是“有”。物不单是指物体,也指事物和现象。

南无阿弥陀佛

由于格物致知的解释在秦朝失传,后人对格物致知有两种理解。

一种是朱熹提出的,格是研究,物指世间万物,格物即研究世间万物的背后的道理,获得真知灼见,这与现代科学的研究方式类似,但他当时还没有系统的科学思维和方法支持,所以古人这种格物做得不好,这也是近代中国落后的一个原因。

另一种格物是王阳明提出的,他在龙厂悟道时感悟到中国古人一脉相传的真理是格物致良知。这里的格指搏斗、革除的意思,物指人的内心世界的七情六欲,认为人人皆有孟子所说的“良知”,人人都有至善的本性,只不过普通人由于有种种欲望湮灭了良知本性,关于圣贤,我们不需外求,只要反观内省,不断减少贪心、嗔恨、欲望(为道日损也),一切本自具足,人人皆可见良知,成圣贤。这也是国学精华所在,日后中国崛起,文化之根在此。


格物致知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乃儒家专门研究事物道理的一个理论,已失佚,源于《礼记‧大学》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论述的“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此段。

但《大学》文中只有此段提及“格物致知”,却未在其后作出任何解释,也未有任何先秦古籍使用过“格物”与“致知”这两个词汇而可供参照意涵,遂使“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成为儒学思想的难解之谜。

《现代汉语词典》2012年发行的第六版将“格物致知”解释为:“推究事物的原理,从而获得知识。”

扩展资料:

1、文化的力量在于“格物致知”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五年,有学者称之为镀金时代。上一轮狂飙突进的全球化、工业化、市场化和城市化发展让中国成功实现了“逆袭”,1979年到2010年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达到9.9%,总量增长了20.6倍,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可以说,前30年经济建设的爆发力是很强,但现在持续力e79fa5e98193e78988e69d83337弱下来了,而文化的力量正是体现在行政力、控制力、持续力上。”郑宇民口中的行政力与控制力不难理解,而持续力,郑宇民认为这是文化最核心的作用,即“格物致知”。

格物致知,出自儒家《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

“农民休耕,渔民休渔,事实上就是一种格物致知的表现,有文化的农民才会知道休养生息,有文化的商人才会知道兼济天下,有文化的主政者才会知道创造一个持续性、共享性的发展生态。”

郑宇民认为,格物致知的意义在于,通过文化的智慧对事物的把握调度、界定、应用,实行有效的控制和引导,从而真正地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格物致知



格物的意思是推究事物的道理,认识世间万物。物格的意思是事理得到穷究。原句的意思是探究事理后才能获得正确认识,认识正确后才能意念真城。原句出自于春秋曾子的《大学》。

《大学》原文: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白话译文: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

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思想;要端正自己的思想,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知研究万事万物。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才能获得知识。

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家族;家庭家族管理好了,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扩展资料:

赏析

《大学》着重阐述了提高个人修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与治国平天八条目关系下之间的重要关系。中心思想可以概括为“修己以e68a847a64339安百姓”,并以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主题。

《大学》提出的人生观与儒家思想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基本上是儒家人生观的进一步扩展。这种人生观要求注重个人修养,怀抱积极的奋斗目标,这一修养和要求是以儒家的道德观为主要内涵的。

三纲八目又有阶级性, “明德”、“至善”都是封建主义对君主的政治要求和伦理标准;“格物”、“致知”等八条目是在修养问题上要求与三纲领中的政治理念和伦理思想相结合。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礼记·大学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标签导航

算是浓妆吗? 擦粉底了 不用擦粉可以画眼线和睫毛膏吗 如果不画眼线,涂睫毛膏和不涂区别大吗 成语“见怪不怪,其怪自坏”的意思,解释 见怪不怪是什么意思 成语“见怪不怪,其怪自败”的意思,解释 见怪不怪 成语 含将的成语有哪些 什么将什么将成语 含将字的成语有什么 含有将字的成语 形容自由自在成词语有哪些? 形容“自由自在 没有任何约束”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类似“自由自在”的成语有哪些? 形容自由自在成语有哪些? 《大学》中的“致知在格物”格物是什么意思啊?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是什么意思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是什么意思? 《大学》中的“致知在格物”格物是什么意思? 常想一二,不思八九什么意思阿? 人生自古多烦忧,七思八想愁更愁今朝有酒今朝醉,心态放宽乐悠... 什么思什么想 我总是七思八想的,我没有很多的朋友,总是怀疑自己说花说的没水... 带有城字的成语 含有兵字的四字成语大全 带有兵字的成语有哪些 带有兵字的成语 李白诗词中有关吃喝玩乐的某些句子? “吃喝玩乐”的押韵的句子有哪些? 谁有关于吃喝玩乐诗词? 古典诗词中关于吃喝玩乐的句子 什么是冰上舞蹈? 冰上舞蹈的区别 冰上舞蹈的简介 双人滑和冰上舞蹈有什么区别? “黄”可以组什么词?又可以组成什么三字词? 黄可以组什么词 黄可以组什么词? “黄帝”的“黄”能组什么词? 薄与精在一起的成语有哪些 什么什么什么及的成语 阅读中上面问一举两得这一个成语中的举是什么意思? 有上和下的成语 合同担保方式 《合同法》对于保证担保合同有什么规定 法律咨询反担保合同 担保合同的期限 班门弄斧和布鼓雷门是什么意思 蚍蜉撼树、班门弄斧、布鼓雷门三个成语的区别 布鼓雷门妄自大, 关公面前耍大刀, 武文弄墨孔庙前, 目无余... 成语“布鼓雷门”与下列哪个成语意思最相近? “七”开头的吉利成语有哪些?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