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游击将军:官名。汉朝始置,为杂号将军之一。汉武帝时有游击将军韩说。魏、晋为禁军将领,与骁骑将军分领命中虎贲,掌宿卫之任,四品,隶中将军(领军将军)。
十六国前凉、北燕亦置。南朝沿置。宋四品。梁武帝天监六年(507),置左、右游击将军,十一班,原游击将军改为游骑将军。陈四品,秩二千石。
北魏、北齐置为侍卫牙职。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三年(499)定为四品上。北齐额定为五人,四品上,隶左、右卫府。
唐高祖武德七年(624)置为从五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32品下武散官。宋初沿置,为从五品武散官。宋神宗元丰改制罢。
明朝镇戍军中置,位在参将之下,率游兵往来防御。
========================================
至于说这个官衔在唐朝应该说是中级将领。
作为各卫的中级指挥官,中郎将(如李元芳的千牛卫中郎将)为正四品下,郎将(如羽林郎将、亲卫郎将)为正五品上。唐朝时除吏部外的另外五部(刑、兵、礼、工、户)侍郎为正四品下,作为监察部门第二把手的御史中丞及言官之首的谏议大夫则为正五品上。
游击将军所处的从五品下这一品级,对应的武职有上府果毅都尉、奉车都尉、驸马都尉。果毅都尉是折冲府(相当于现在的军分区)一把手——折冲都尉的副手。折冲府分上府、中府、下府,上府领兵额数为一千二百人以上。上府的果毅都尉为从五品下,中府正六品上,下府从六品下。
另外,游击将军本身不是职务,是武散官,相当于现在的军衔(如上尉、少将之类),而不是职务(如连长、团长之类)。
龙骧将军和虎翼将军都是杂号将军,又称列将军。是中国古代武职官衔的一种统称,始于汉代,盛行于南北朝,唐以后逐渐衰微。
汉魏时期,有军功者比比皆是,授予官职的难度加大。因此常在“将军”前冠以某个名号以作为他的官职,这种名号并无一定复,名号之间也无上下级关系,因此称为杂号将军。
三国初年,也就是东汉建安年间。这个时期北方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并起。袁绍、曹操、吕布、刘备、韩遂、马腾纷纷登场。 长江以北是一片战乱。孙坚以长沙太守起,后他的大儿子制孙策从袁术处借兵进取江东(长江以南地区)。这个时代环境下。197年汉龙骧将军汪文和避乱渡江南迁,孙策授其为会稽令,遂居于歙县,为徽州汪氏一世祖。其十四世孙汪华生有九子,后裔在境内分布最广,故人称"黟歙之人,十姓九汪,皆华之后"。这是现在为止最早的关于龙骧将军——这一职位名号的记载。云长之子关兴,晋武帝拜封的王浚以及淝水大战中风声鹤唳草zd木皆兵的苻坚有此称号当然也是后话。
处长属于县处级正职干部,是公务员的一种官职俗称。
处级与县级相同,其下属级别为科长,其上为厅长或局长。
个别情况下,处长属于县处级副职干部。例如地市级的检察院及很多副厅级单位内设的处长,按照国家规定属于副县级。
县处级正职包括:
1、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直属机关和事业单位的下属处室正职;
2、副省级城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下属机关副职;
3、各地市(设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下属单位正职;
4、各县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正职,国有正县级企业的正职,省署高校院系处室领导,重点中学正职。
扩展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规定,国家实行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根据公务员职位类别和职责设置公务员领导职务、职级序列。公务员领导职务根据宪法、有关法律和机构规格设置。
领导职务划分
国家级正职、国家级副职、省部级正职、省部级副职、厅局级正职、厅局级副职、县处级正职、县处级副职、乡科级正职、乡科级副职。
职级序列
综合管理类公务员职级序列分为:一级巡视员、二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78988e69d83335级巡视员、一级调研员、二级调研员、三级调研员、四级调研员、一级主任科员、二级主任科员、三级主任科员、四级主任科员、一级科员、二级科员。
综合管理类以外其他职位类别公务员的职级序列,由国家另行规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处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行政级别
1、首先是武官,武帝时期按照等级高低:第一为大将军,第二为骠骑将军,第三为车骑将军,第四为卫将军。
再往下就是前、后、左、右将军以及杂号将军(比如李广利的贰师将军)对一些立有大功的高级军官或者重臣,皇帝会给予大将军或骠骑将军的称号,以示尊重,实际还是皇帝的高级顾问或代理人,并非一定掌握军队,比如卫青、霍光等。后来大将军逐渐成为常置官职,相当于全军总司令。
2、龙骧将军
简介:龙骧将军是中国古代武职官名,主要见于南北朝时期,龙骧将军地位高下不一,北魏、北齐均第三品,南朝梁有将军号二百四十以上,龙骧叙次在一百七十以后,远较西晋初置时低。隋代以后无。
代表人物:小说《三国演义》中关羽之子关兴、晋武帝拜封的王浚以及淝水大战中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苻坚有此称号。
扩展资料:
产生背景
三国初年,也就是东汉建安年间。这个时期北方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并起。袁绍、曹操、吕布、刘备、韩遂、马腾纷纷登场。 长江以北是一片战乱。孙坚以长沙太守起,后他的大儿子孙策从袁术处借兵进取江东(长江以南地区)。这个时代环境下。
197年汉龙骧将军汪文和避乱渡江南迁,孙策授其为会稽令,遂居于歙县,为徽州汪氏一世祖。其十四世孙汪华生有九子,后裔在境内分布最广,故人称"黟歙之人,十姓九汪,皆华之后"。这是现在为止最早的关于龙骧将军——这一职位名号的记载。
最初,晋武帝谋伐吴,因吴童谣“不畏岸上兽,但畏水中龙”之语,636f7079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63所以拜益州刺史王濬为龙骧将军,使造船备战。龙骧之号始此,南北朝时开始广泛沿置,苻坚、姚苌皆曾受此名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龙骧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