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什么是封禅呢?泰山封禅是这种信仰的一种表现。泰山封禅乃是建立于帝王的统治“受命于天”观念的基础之上的。帝王也在自己的统治获得一定成绩后,去泰山封禅,也意味着对天地之神报告太平并且致以谢意,感谢他们让国家风调雨顺、民生安乐的功劳;另一方面,在泰山封禅同时证明着自己的统治也是受命于天的。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有名的帝王都曾经到过泰山封禅,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第一位夏桀。
天之有日,犹吾之有民。日有亡哉?日亡吾亦亡矣!——夏桀
夏朝的天子们,各个特立独行,一个比一个傲娇,一个比一个乖戾。
抗洪救灾劳模代表——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古典音乐发烧友——启,开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58685e5aeb9330辟了中国第一个世袭制王朝。
在经历过太康、仲康、相、少康、杼、槐、芒、泄、不降、扃、胤甲、孔甲、皋、发这十六任君王的继任之后,历史的接力棒终于传到了夏桀的手中。
夏桀,又名癸、履癸,商汤把他谥号桀(凶猛的意思)。其实夏桀不叫夏桀,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桀这个名字也是胜利者商汤赐给他的。
夏桀他文才出众,武艺超群;赤手空拳可以格杀虎豹,能把铁钩象拉面条一样随意弯曲拉直,如此文韬武略的男人应该有能力成为一个英明的君王。遗憾的是:夏桀把所有的聪明才智都用在暴虐、享乐和瞎折腾上。
在当时夏朝的人民里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话:“这太阳什么时候灭亡,我愿意和它一起灭亡。”这话说的实在是狠毒,太阳是谁呢?夏桀。
身为一代国主,被自己的臣民如此怨恨,可见夏桀这个君王做的实在是不怎么样,而事实也的确如此
子说:“暴王桀、纣、幽、厉,兼恶天下之百姓,率以诟天侮鬼,其贼人多,故天祸之,使遂失其国家,身死为?J于天下,后世子孙毁之,至今不息。”墨子将夏桀、商纣王、周幽王、周厉王并称为暴君,说因为他们的暴政现在的人们也还在咒骂他们。
司马迁则说:“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夏桀淫骄,乃放鸣条。”夏桀因为安于享乐,不善待百姓,导致民心尽失,鸣条之战大败。
你说他能不败吗?
夏桀即位后,发兵征伐有施氏,有施氏抵挡不住,进贡给他一个美女, 夏桀
名叫妹喜。桀十分宠爱妹喜,特地为她造了富丽堂皇的琼室、象廊、瑶台和玉床,这一切的负担都落在百姓的身上,人民痛苦异常,敢怒而不敢言。桀重用佞臣,排斥忠良,有个名叫赵梁的小人,专门投桀所好,教桀如何享乐,如何勒索,残害百姓,得到了桀的宠信。 夏桀认为他的统治永远不会灭亡。他说:“天上有太阳,正像我有百姓一样,太阳会灭亡吗?太阳灭亡,我才会灭亡。“他还召集所属各部首领开会,准备发动讨伐其他部落的战争。桀日益失去人心,弄得众叛亲离。这时候,商部落在其首领汤的领导下,日益强大起来。商汤是一位了不起的国王,他实行仁政,励精图治,使商国人口日益增多,粮食充足,国势强大起来。夏桀担心商汤会危及自己,就借故的把他囚禁在夏台(夏台又称钧台,在今河南禹县境内)。不久,商汤设计使夏桀释放了自己桀担心商汤会危及自己,就借故将他囚禁在夏台(今河南省禹县境内)。不久,汤设计使桀释放了自己。 商汤看到夏王朝的腐败统治,坚定了他推翻夏桀,取而代之的信心,因此加快了灭夏的步伐,不久商汤在名相伊尹的谋划下,起兵伐桀。后来,商汤在名相伊尹谋划下,起兵伐桀,汤先攻灭了桀的党羽韦国、顾国,击败了昆吾国,然后直逼夏的重镇鸣条(今山西省-安邑县西)。汤首先攻灭夏的属国韦国、顾国,击败昆吾国,然后就向 夏朝时期的酒杯 夏都进攻。夏桀再也顾不得饮酒作乐了,慌忙调e69da5e6ba90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63集军队迎战,双方军队会战于鸣条(今山西省安邑县西),桀得到消息,带兵赶到鸣条。两军交战,夏军将士原来就不愿为桀卖命,乘机纷纷逃散。夏桀制止不住,只得仓皇逃入城内。夏桀惨败逃走,商军在后紧追,夏桀带着妹喜和珍宝,渡江逃到南巢(今安徽省巢县)。 “夏桀陨于瑶台”出自《明史》卷二百三十七列传第一百二十五: 明年八月,极陈君德缺失,言:“陛下专志财利,自私藏外,绝不措意。中外群工,因而泄泄。君臣上下,曾无一念及民。空言相蒙,人怨天怒,妖祲变异,罔不毕集。乃至皇陵为发祥之祖而灾,孝陵为创业之祖而灾,长陵为奠鼎之祖而亦灾。天欲蹶我国家,章章明矣。臣观十余年来,乱政亟行,不可枚举,而病源止在货利一念。今圣谕补缺官矣,释系囚矣,然矿税不撤,而群小犹恣横,闾阎犹朘削,则百工之展布实难,而罪罟之罗织必众。缺官虽补,系囚虽释,曾何益哉!陛下中岁以来,所以掩聪明之质,而甘蹈贪愚暴乱之行者,止为家计耳。 不知家之盈者国必丧。如夏桀陨于瑶台,商纣焚于宝玉,幽、厉启戎于荣夷,桓、灵绝统于私鬻,德宗召难于琼林,道君兆祸于花石。覆辙相仍,昭然可鉴。陛下迩来乱政,不减六代之季。一旦变生,其何以托身于天下哉!”
因他抄的暴孽无度而灭亡。
桀是中国夏朝第十七任君主,亦是最后一任君主,名履癸。桀身体强壮,能赤手空拳搏虎豹。后世的文献将他描述成一个暴袭君:他宠信王后妺喜,对政事不闻不问之余,还大量残杀忠良,以炮烙杀大臣关龙逢。《通鉴外纪》载:“桀作瑶台,罢民力,殚民财。为酒池糟百堤,纵靡靡之乐,一鼓而牛饮者三千人。”结果商汤起兵,《汤誓》说:“有夏多罪,天命殛之”,度于是桀逃到鸣条(今山西安邑);在鸣条之战,桀战败,夏朝就此灭亡[。以后,他被流放至南巢(今安徽省巢湖市居巢区),问不久病死,后世有“殷鉴不远,在夏后答之世”的说法。
夏桀跟商纣、周厉王被视为暴君的代名词。成语桀骜不驯中“桀”便是指这位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