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成语大世界欢迎您的到来
您的位置:荆门成语大世界 > 成语故事 > 《论语》对后世影响-《论语》对后世的影响

《论语》对后世影响-《论语》对后世的影响

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作为一个略知一点中国历史的中国人,我认为,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很少有著作能够像《论语》这样长久而深远地影响着中国的历史。也正因为这样,我对《论语》的态度一向是只敢仰视而不敢触及。即使以前零零碎碎地读,也从不敢随便发表什么评论。毕竟我对其了解的深入程度还远没有达到可以对其历史地位或性质妄加评论的程度。这个学期,思修课布置写《论语》的读书笔记作为平时作业,于是我只有硬着头皮写一点点我的想法。其中肯定有很多错误,请老师给予指正。

据中学的历史课本记载,从汉代董仲舒罢黜百家开始,一直到清末,《论语》作为儒家的核心著作之一和官方认可的正统思想,统治了中国思想界达两千年之久。事实上,这两千年中,官家推行论语更多的是作为一种统治的工具。因为论语讲“礼”、讲“仁”;讲“忠”,将“孝”;或许也因为《论语》中讲“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个人对该句的理解持保留意见,见下文)。若子民全都仁义忠孝而又不知,自然不会犯上,不会犯上也就不会作乱,更谈不上谋反了,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论语通译》人民文学出版社徐志刚 P1)。我们要推翻封建统治必须要先推翻它的思想枷锁。《论语》自然是首当其冲。所以,我认为,从这个意义上说,五四打倒孔家店是非常正确的。打得很好。

有人说我的这种言论是在抹杀中国古代优秀的文化。其实不然。我主张打倒的,是那个作为思想枷锁的《论语》,是那个用所谓的“仁义道德”(鲁迅语)来禁锢人们的思想的《论语》。将其打倒,反而有助于我们从全新的角度认识《论语》。

所以,我主张这样读论语:仅仅把它当作一部书,不带历史偏见地来读。

这样读一读,我觉得,《论语》本身并不是框框条条道德规范。它是鲜活的生活。

首先,论语源自生活。和西方的很多道德伦理著作不一样,他没有对某一个问题的深入专门的论述,他只是一个个生活中的片断,并且其中的角色并没有意识到他们的言语将被记录下来。所以显得十分自然。

我觉得,在道德方面,东方更重视实践而不是理论。老子说:“圣人行不言之教”。道德更多的不是用来讲的,也讲不出来。所以论语中“仁”字凡一百零九见(《论语通译》,人民文学出版社,徐志刚,序P3),但却通篇没有定论。孔子在教导弟子的时候,总是言传身教,因材之异而施教。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弟子体会到什么是“仁”。或许后来孔子死了,他的弟子也老了,再传弟子为了能让后人能够受到如师在侧般的指导,才从先师的生活中截出一个个片断,整理出一部《论语》。(当然,这纯属我的想象,没有什么依据)

正是因为《论语》来自生活,是生活鲜活的再现,所以我们才应该用一种独特的方法去读它。个人认为,与其风格比较像的一部书是晋代的《世说新语》。我们怎样读《世说新语》的?我想大多数人如果不是出于学术目的(例如需要写一篇论文或读书报道什么的),一定不会去分析它的中心,分析某段话是多么曲折地表达了一个多么深刻的学术理论——我们大都会把它当成一种生活的纪录,以一种闲心来读它。我觉得,其实闲谈的心境才是最适合读这样的书的。读到会意处,拊掌一笑,自然就理解了他要表达什么。或许比条条框框地分析加分解来得好一些。当然,这是读书的高境界。我做不到。

若要用一句话来归纳《论语》讲了什么,我觉得应该是“如何做人”。做人和做学问是不同的。做学问也许还能在纸上做,做人却只能到生活中去做了。读教人做人的书,自然要放到生活中去读而不是仅仅在纸上读,到故纸堆中去寻找疑问的解答。

说了这么多,不举例子就全是空谈。所以下面我就举一些例子来说明我读论语的一些原则和方法。

《论语》中记载孔子评诗经e69da5e887aa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38,“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第二)。如果要问我,读了《论语》,如何用简短的话概括一下读到了什么呢?我觉得,我读到的是:如何做人。如再加几个字以说得详细些,那就是:中庸之道。

《论语》中关于务政的思想是“学以致用”思想的具体体现,对此,《论语》中对务政的标准也作了具体说明.
其一,关于务政的对象.孔子认为只要懂礼、有道、正直,并具备一定的从政才能的人就可以务政.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孔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问:“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问:“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也就是说,只要人具备一定的参政素质,诸如果断、达理、多艺就可以参政.
其二,关于务政的基本要求和标准.从政者必须勤勉忠诚.孔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颜渊》)“先之劳之”,“无倦”(《子路》).也就是说在位不松弛懈怠,执行政令要忠心,要带头、勤勉,办事不要松懈.从政者必须温良恭俭让.陈子禽向子贡问道,“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学而》)也就是说孔子来到一国就一定会知道这里的政事,就是因为先生有温和、善良、恭敬、节俭、谦让五种美德.而这五种美德也间接地说明参与国政的道理.有一次,孔子在谈论郑国贤相子产时说:“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正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正是由于子产的这种庄重、恭敬、恩惠、道义和美德,才能使他处于郑国的贤相位置.
第三,要言行一致,举止端庄.孔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卫灵公》)也就是说要想使自己的思想主张为他人接受,必须心意诚恳,行为端庄,这样你的主张就可以行得通了.
第四,要眼光远大,依次而进.子夏当了莒父的县长,向孔子请教怎样理政.孔子说:“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子路》)即要求人们处理政务不要图快,贪图眼前利益,图快反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贪图小利反而办不成大事.而应眼光放远,依次而进.另外,孔子还认为在处理政务时应当慎重,要深入实际,多听多见,了解实情,以免犯错误.即所谓“多闻阙636f7079e799bee5baa6330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论语》中关于务政的思想是“学以致用”思想的具体体现,对此,《论语》中对务政的标准也作了具体说明.

其一,关于务政的对象.孔子认为只要懂礼、有道、正直,并具备一定的从政才能的人就可以务政.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孔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问:“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问:“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也就是说,只要人具备一定的参政素质,诸如果断、达理、多艺就可以参政.

其二,关于务政的基本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37要求和标准.从政者必须勤勉忠诚.孔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颜渊》)“先之劳之”,“无倦”(《子路》).也就是说在位不松弛懈怠,执行政令要忠心,要带头、勤勉,办事不要松懈.从政者必须温良恭俭让.陈子禽向子贡问道,“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学而》)也就是说孔子来到一国就一定会知道这里的政事,就是因为先生有温和、善良、恭敬、节俭、谦让五种美德.而这五种美德也间接地说明参与国政的道理.有一次,孔子在谈论郑国贤相子产时说:“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正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正是由于子产的这种庄重、恭敬、恩惠、道义和美德,才能使他处于郑国的贤相位置.

第三,要言行一致,举止端庄.孔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卫灵公》)也就是说要想使自己的思想主张为他人接受,必须心意诚恳,行为端庄,这样你的主张就可以行得通了.

第四,要眼光远大,依次而进.子夏当了莒父的县长,向孔子请教怎样理政.孔子说:“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子路》)即要求人们处理政务不要图快,贪图眼前利益,图快反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贪图小利反而办不成大事.而应眼光放远,依次而进.另外,孔子还认为在处理政务时应当慎重,要深入实际,多听多见,了解实情,以免犯错误.即所谓“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为政》)

一、《论语》是中国读书人的基础语言,并影响着全社会的思维结构。 中国文化是儒、道、佛三教的合流,但是,这三教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决不是三足鼎立的,儒家文化绝对是中国文化的主流,从汉代开始,它就是无可争议的主流意识形态。

二、中和思想,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据。《论语》中强调的德、礼是和谐社会的杠杆。在今天社会,保持发扬这一优秀传统,让德、礼与法相互协调,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三、《论语》中蕴含的哲学思想。比如仁、中庸、乐知天命、出世有为等思想,对古今中外,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也正因为如此,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钱穆说:"《论语》自西汉以来,为中国识字人一部人人必读书。"

四、20世纪80年代末,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相约法国巴黎,联袂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到2500年前汲取孔子的智慧。”

五、《论语》 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扩展资料: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之作,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

《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清朝赵翼解释说:“语者,圣人之语言,论者,诸儒之讨论也。”其实,“论”又有纂的意思,所谓《论语》,是指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载下来编纂成书。

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作为儒家经典的《论语》,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78988e69d83366象,《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

仁,首先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折中真的极致必然是善的,这种真和善的全体状态就是“仁”。孔子确立的仁的范畴,进而将礼阐述为适应于仁、表达仁的一种合理的社会关系与待人接物的规范,进而明确“中庸”的系统方法论原则。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论语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标签导航

梦幻西游最新的十二个门派技能一览表 梦幻西游门派技能介绍 梦幻西游里哪个门派可以多封? 梦幻西游各门派强化符所属技能 如何对人做到不卑不亢 如何在气场强大的人面前做到不卑不亢? 怎样在人前做到不卑不亢? 不卑不亢具体怎么表现?为人处事怎么样才能做到不卑不亢? “初唐四杰”分别是指哪四人? "初唐四杰" "唐宋八大家" "宋四家"分别指谁呢? 初唐四杰、唐宋八大家分别是 王勃与谁谁谁一起并称为初唐四杰 成语什么如生填成语()()如生 ( )( )如( )成语 关于如()如()的成语 人()如()成语 《论语》对后世影响 《论语》对后世有哪些影响 为什么《论语》对后世影响如此深远? 《论语》对后人的积极影响有哪些 "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的故事是什么? 不耻下问的故事简写 不耻下问的“耻”是什么意思? 不耻下问的故事(要简洁) 形容难以入睡的四字成语 形容心中有事,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成语是什么 形容心中有事,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的成语是什么 形容心中有事,躺在床上翻来覆去也不能入睡的成语 81年农历2月初一的女性命运如何 81年2月11日酉时出生在2015年运势如何 1981年农历2月17日酉时生人一生运气如何 1981年阴历七月初一酉时今年运势 生龙活虎用词语写一句话 用生龙活虎可以造什么句子 用“摩拳擦掌、生龙活虎、身强力壮、铜筋铁骨”写一段描写运动会... 摩拳擦掌、生龙活虎、身强力壮、铜筋铁骨、用这些词语写几话、亲... 崔姓氏的起源,有哪些名人 历史上的崔姓名人有那些? 崔姓的来历和发展是怎么样的? 求关于崔姓的起源 发组词,用发字怎么组词 用发组词 “发”的组词有哪些? 用发组词( )命令 《卧薪尝胆》的译文和原文 卧薪尝胆文言文和翻译 卧薪尝胆原文和翻译 卧薪尝胆古文字词的字音 成家立业是什么意思,是先成家还是先立业呢? 最近一直在纠结一件事,成家立业,到底是先成家,还是先立业? 男人是先成家立业还是先立业成家的好,为什么? 男人应该先立业后成家,还是先成家后立业? 什么然无存成语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