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获得天下有 办法:获得老百姓的支持,便可以获得天下;获得老百姓的支持 有办法:获得民心,便可以获得老百姓的支持;获得民心也有办 法:他们所希望的,就满足他们,他们所厌恶的,就不强加在他 们身上。如此罢了
【原文】
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 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①。民之归仁 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②也。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③ 者,鹯 ④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亡者,则 诸侯皆为之驱矣。虽欲无王,不可得已。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 病求三年之艾⑤也。苟为不畜,终身不得。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 以陷于死亡。《诗》云:‘其何能淑,载胥及溺(6)。’此之谓也。”
【注解】
①尔也:如此罢了。②圹:同“旷”,旷野。③爵:同“雀”. ④鹯 (zhan):一种像鹞鹰的猛禽。⑤艾:即陈艾,常用于灸病,存放 时间越久,疗效越好。(6)其何能淑,载胥及溺:引自《诗经·大雅·桑 柔》。淑,善,好;载,句首语助词,无义;胥,相;及,与;溺,落水.
【译文】
孟子说:“桀和纣之所以失去天下,是因为失去了老百姓的支 持;之所以失去老百姓的支持,是因为失去了民心。获得天下有 办法:获得老百姓的支持,便可以获得天下;获得老百姓的支持 有办法:获得民心,便可以获得老百姓的支持;获得民心也有办 法:他们所希望的,就满足他们,他们所厌恶的,就不强加在他 们身上。如此罢了。老百姓归服仁德,就像水往低处流,兽向旷 野跑一样。所以,替深池把鱼赶来的是吃鱼的水獭;替森林把乌 雀赶来的是吃鸟雀的鹞鹰;替商汤王、周武王把老百姓赶来的是 残害老百姓的夏英和殷纣王。当今之世,e79fa5e98193e4b893e5b19e338如果有哪位诸侯喜好仁 德,那么,其他诸侯都会替他把老百姓赶来。就是他不想统一天 下,也会身不由己了。现在那些希望统一天下的人,就像害了七 年的病需要用三年以上的陈艾来治疗一样,如果平常不栽培积蓄, 终身都得不到。同样的道理,如果平常不立志行仁,终身都会忧 患受辱,一直到陷入死亡的深渊。《诗经》说:‘那如何做得好,不 过是相率落水罢了。’正是说的这个意思。”
【读解】
一个是民心问题,一个是仁政问题。二者密切相关,相辅相 成。
民心问题反映的是民本主义思想,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 者失天下。当然,还没有上升到“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 界历史的动力”(毛泽东)的高度。
仁政得民心,不仁则失民心。为渊驱鱼,为丛驱雀。坏人在 无意中帮助了好人,恶成了促进历史前进的动力。这里面所蕴含 的,正是善与恶的历史辩证法。
小而言之,就是地区与地区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商家与 商家之间,也同样存在着这种“为渊驱鱼,为丛驱雀”的现象。比 如说人才“跳槽”,往往是由于原单位的领导人失去了人才的信赖 之心而发生,这等于是这个单位的领导人主动把自己的人才驱赶 到另外的单位去。又比如说商家竞争,如果哪一个商家销售假冒 伪劣品,抬高物价,服务态度又恶劣的话,等于是把顾客驱赶到 别的商家去,无意之中帮了自己竞争对手的忙。这里的道理是非 常简单的。只不过在实际生活与工作中,我们往往不知不觉地做 了这种“为渊驱鱼,为丛驱雀”的蠢事还没有意识到罢了。如此 说来,倒是有必要反省反省,看看我们自己是否做了那“为渊驱 鱼”的水獭或是“为丛驱雀”的鹞鹰。当然是但愿没有的好了。
供参考:
1.(牜刍)就是“犓”字,音chú(音同雏、刍),a.以刍草喂牛羊。b.指牛羊。《墨子 非乐上》:“非以犓豢煎炙之味以为不甘也。”(据《汉语大字典》)极品五笔、陈桥五笔都可打出犓,QQ拼音等也有犓。(此字因不常用,实际上未按偏旁类推的方法简化,以“简体”输入反而打不出,字典上也只有“犓”。)
2.狄之广莫,于晋为都:狄人的广漠土地,对于晋国,可以成为都市。意即:狄人的广漠土地,如果归于晋国,可以建为城市。莫通漠。《汉典》网释“广636f7079e799bee5baa6331莫”:亦作“ 广漠 ”。 1.辽阔空旷。《左传·庄公二十八年》:“狄之广莫,於 晋 为都。”《庄子·逍遥游》:“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於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
丙之辰,龙尾伏辰,均服振振,取虢之旗。鹑之贲贲,天策焞焞:
李宗侗《春秋左传今注今译》(台湾商务印书馆)译文:丙日的清晨,看不见尾星,同色的军服,多么壮盛,打着取虢的旗帜。鹑星光耀的出现,天策星暗而无光。
同书注释:丙之晨(正文此处亦用晨),龙尾伏辰:丙之辰(原文如此。正文及前引均作晨)是丙日的朔旦。龙尾是星名。日月的相会叫做辰,因为太阳在尾星上,所以尾星不见。 均服振振:均服是黑衣服(与译文似不一致,译文释“均”为同),为行军所用。振振是很兴盛的样子。 鹑之贲贲:鹑是火星,贲贲是鹑星的形状。 天策焞焞:天策是傅说星。焞焞是星星没有光耀。
沈玉成《左传译文》(中华书局,此书在训诂上主要依据杨伯峻《春秋左传注》)的译文:丙子日的清早,龙尾星为日光所照,军服威武美好,夺取虢国的旗号。鹑火星像只大鸟,天策星没有光耀。
[据词典:辰1,古同“晨”,清早。 辰2,日、月、星的总称。如星辰。 焞焞,(星光)暗弱。]
心则不竞,何惮于病:
李译:心志本来就不强,何必畏惧柔弱的表现呢?
李注:心就不能强,何必畏惧于疾病。
沈译:心里如果不坚强,为什么又怕屈辱?〔竞:强劲。据《汉语大字典》,“病”有辱、耻辱之意。〕
以是藐诸孤,辱在大夫,其若之何?” “辱”何意?
辱:使屈辱之意。辱在大夫,使大夫屈辱。在,语气助词,补足音节,一说可视为动词词尾。李注:这是屈辱你。全句译为:这个儿子比旁的儿子都小,这是屈辱了你,将怎么办才好?
耦俱无猜:两方面都无所猜疑。耦,双,指送死者和事奉生者两方面。
我欲无贰,而能谓人已乎:
我自己愿意没有贰心,而能够说别人可以有贰心吗(注:岂能希望旁人有贰心)?〔据李说。〕
“秦子,梁子以公旗辟于下道,是以皆止” , “止”可释为“被抓获”、“被捕获”、“被俘虏”。《汉语大字典》止:(第8义项)留住;拘留。《左传 僖公十五年》:“……辂秦伯,将止之。”杜预注:“止,获也。”
3.关于“毋”的用法 李渔叔《墨子今注今译》注:“王(念孙)云:‘毋,语词,本无意义,唯毋得贤人而使之者,唯得贤人而使之耳。’按墨子书用‘唯毋’或‘唯无’字最多,或单用‘无’字,亦同。皆发声助词,王说最精详。”所谓“发声助词”应即语气助词。
关于“失措”:
李渔叔《墨子今注今译》注:“应是‘失损’之误”。译文中作“损失”。(另有“一本作亡”、“读为错”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