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性格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变化。
言传身教:一面口头上传授,一面行动上以身作则,指言语行为起模范作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8685e5aeb9364用。
二者结合在一起,指在言行上有所规范来教育身边的人,一点点的让自己的行为影响到周围的人。
【潜移默化】
读音:qián yí mò huà
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慕贤》:“潜移默化;自然似之。”
翻译:慢慢的对他的行为有所影响,自然相似。
【言传身教】
读音:yán chuán shēn jiào
出处:《后汉书·第五伦传》:“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论。”
翻译:以自己的模范行动教导百姓,百姓就接受你的教化;若只流于言论,说一套做一套,百姓就不接受你的教化,反而会生出是非。
扩展资料
近义词:
1、耳濡目染 [ ěr rú mù rǎn ] 经常听到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濡(r ú):沾湿。染:沾染。
出 处:唐·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目濡耳染;不学以能。”
翻译:经常听到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不用学习也能够做到。
2、以身作则 [ yǐ shēn zuò zé ] 用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
出 处:《论语·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翻译: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么,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
耳濡目染,谓形容听得多了,见得多了,自然而然受到影响 。语本 唐· 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目濡目染,不学以能。” 宋 ·朱熹《己丑与汪尚书抄书》:“耳濡目染,以陷溺其良心而不自知。”孙中山《上李鸿章书》:“ 文 於艺树牧畜诸端,耳濡目染,洞悉奥窔。”
言传袭身教,【解释】: 言传:用言语讲解、传授;百身教:以行动示范。既用言语来教导,又用行动来示范。指行动起模范作用。 成语,作主语、谓语,意思是用言语讲解、传授;身教:以行动示范。既用言语来教导,又用行动来示范。指用言行影度响、教导别人。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第五伦传》:“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
濡:沾湿;染:沾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言传:用言语讲解、传授;身教:以行动示范。既用言语来教导,又用行动来示范。指行动起模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