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一门不是独门,一门深入是全面的掌握,重点的突破。没有全面了解,如何进行决择?某某人搞一门深入,不过是个独门深入,未必能掌握佛法的核心。
一句阿弥陀佛!一部无量寿经!,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不间断、不怀疑、不夹杂,直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念佛推荐 印光大师十念法 效果殊胜!
净空法师---为什么古圣先贤祖师大德教导我们要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为什么不教我们同时广学多闻,要我们一门深入?一门深入是修定,不是修别的,就是把我们的真心找回来,真心找回来之后你再广学多闻,那就方便了。
为什么古圣先贤祖师大德教导我们要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为什么不教我们同时广学多闻,要我们一门深入?一门深入是修定,不是修别的,就是把我们的真心找回来,真心找回来之后你再广学多闻,那就方便了。龙树菩萨把真心找到,他证到初地,别教的初地就是圆教初住,他有能力用三个月的时间把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全部贯通,那就广学多闻。能吗?真的吗?
在中国唐朝禅宗六祖惠能大师给我们做见证,能大师不认识字,没念过书,平常他讲经说法,后人把它记录下来,编成一本书《六祖坛经》,里面有他的行谊,也就是他一段的历史。我们看了之后,他从学佛到成就,弘法利生,没有看到他在哪个讲堂去听一次经,没有这个记录,也没有记录他在哪个禅堂去坐一支香,没有这个记录,那其它就更不必说了。唯一记录他听经闻法的,就是五祖忍和尚召见他,半夜三更,让他在方丈室,对他一个人讲《金刚经》大意,应该是讲到四分之一,「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就豁然开悟,开悟之后就不要讲了,他全都明白了。法达念《法华经》念了十年,他念《法华经》三千多遍,《法华经》的分量很大,一天只能念一部,三千多部就是十年,不知道《法华经》的义趣,到南华寺去参拜六祖,礼拜的时候头没着地,六祖看得很清楚。等他起来就问他,你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地方,你礼拜的时候头没着地,你有傲慢,有什么值得骄傲?他就说了,他读了三千多部《法华经》。六祖问他《法华经》的大意,他答不出来,他反过来向六祖请教,六祖说这个经我没听过,你念三千多遍,应该背得很熟,你念一段我听听。《法华经》二十八品,他念到第二品,六祖说:行了,别念了,我全知道了。跟他讲《法华经》大意,他开悟了,再拜就头着地了,这《坛经》上记载的。
那我们就明了,龙树菩萨如何用三个月的时间,把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全通了,不就这个意思吗?一部经要看多少?看二、三页就行了,不要从头看到底,哪这么麻烦。这部经讲些什么,你念给我听,念个几句,全都明白了,不必再念了。《大藏经》三个月能不能通?能,没问题。这是什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78988e69d83362么?广学多闻。祖师教我们,那个恩德不知道多大。不是限制你,是让你具足觉悟的能力,然后你再去看,一看就通达明了,没有这个能力不能广学多闻。为什么?广学多闻你所学的是知识,不是智能。现在人讲的知识,知识不管用,知识是非常狭隘的,而且往往有后遗症,智慧没有,智慧能解决一切问题,决定没有后遗症。智慧从哪里来?从戒定里头来的。教你一门深入,这是戒律,你必须得遵守,你就是念这一部经,不可以念第二部,反复的去念。目的在哪里?目的是得定,让你的心整个定下来,心不会往外面跑,这是一种方法,是修定的方法。一般人,中等根性的人,大概三、四年,心真定下来,得三昧了,再有个三、四年,开悟了。悟了之后,老师把广学多闻这个门打开,你什么都能学,什么都能看,什么都能接触。成就你什么?成就你后得智。后得智什么?无所不知。你没有根本智,根本智是般若无知,那是根本智,起作用的时候无所不知。
佛菩萨教人无尽的慈悲,这里面有真的爱,帮助你、成就你,你不相信就没法子。最忌讳的就是没有得三昧之前广学多闻,全是知识,不是智慧。所以古人的标准,开悟之后才可以博览群书,广学多闻,成就后得智。这个方法只有大乘佛法里头有,佛教传到中国,把这个方法带给中国。儒也学到了,道也学到了,知道这个方法好,所以儒道它也是走戒定慧的路子。非常可惜的,现代人不懂,跟着西方人走。今天(世界)问题、知识解决不了,解决不了赶紧回头找老祖宗学智慧,问题就解决了。还是老祖宗那一套比现在人厉害,现在人怎么比都比不上他,老祖宗是绝招,他的本事是什么?明心见性。在娑婆世界如是,在他方世界亦如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全走的是这条路,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我们念佛还是这条路,叫你老实念佛就是持戒。这一句佛号念到底,经学不学没关系,等你开悟的时候你经就自然通了。
文摘恭录—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三八O集)
学习佛法,讲究的就是一门深入,因为佛经太多太多,你就是一天看一本,你这一辈子也看不完,所以对我们来说还是深学一门的好,我们现在的教学就是广学,就是所谓的博学多智,而在佛经的学习上,就是要一门深入,等你把一门学好了学通,就是一通百通了。
佛法,是让人们认识思想、摆脱思想束缚、进行自由创造的教学观照体系。
【佛法】佛所说之教法,包括各种教义及教义所表达之佛教真理。成实论卷一举出六种‘佛法’之同义语,称为佛法六名7a64e58685e5aeb9362,即:
(一)善说,如实而说。
(二)现报,使人于现世得果报。
(三)无时,不待星宿吉凶而随时得修道。
(四)能将,以正行教化众生至菩提。
(五)来尝,应当自身证悟。
(六)智者自知,智慧者自能信解。
又佛法为佛教导众生之教法,亦即出世间之法;对此,世间国王统治人民所定之国法,则称为‘王法’。印度及中日佛教史中,有关佛法与王法之关系,因时因地而异,有以王法而护持佛法、推动佛法者,如阿育王、迦腻色迦王、梁武帝等;有以王法而抗衡佛法,乃至摧毁佛法者,如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三武一宗之厄。
此外,佛所得之法,即缘起之道理及法界之真理等;又佛所知之法,即一切法;以及佛所具足之种种功德(十八不共法),均称佛法。
故知,广义而言,‘佛法’一词,包含极广,上记之外,举凡诸法本性、一切世间之微妙善语,乃至于其他真实与正确之事理等,皆属佛法。然狭义而言,则一般所说之佛法多指佛所说之教法。
[杂阿含经卷二十、法华经序品、金刚般若经、大宝积经卷四]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