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首先李世民并没有向突出割地称臣,真正做出这个事情的人是李渊,也就是李世民的父亲。但是也仅仅只是割地给了一些钱财,但是还没有到俯首称臣的地步。但是这个事情也影响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58685e5aeb9336到了李世民之后做了皇帝对突厥的态度。
因为这个对于唐朝来说是一个耻辱,但是当时的李渊也是别无选择才是这样做的,如果他没有这样做,他也成不了皇帝。这个事情就要从唐朝的初期开始说起,在唐朝还没有建立的时候当时天下局面是很混乱的,各种大小的势力争霸天下,当时的李渊也打算自立为王起兵谋夺江山。
而当时仅仅只是靠李渊自己的力量并不足以让自己达到目的,所以当时李渊就联合了突厥的力量去帮助自己,而作为报酬就是割让土地以及给予一定的财宝,当时突厥派了2000多人的骑兵去帮助李渊。再后来西楚霸王异军突起,唐朝的军队节节败退,当时李渊又向突厥借兵帮助,最终虽然是打胜仗了,但是唐朝也损失了五原郡和榆林郡给了突厥。
随着后面唐朝局面的逐渐稳定,唐朝和突厥的关系也宣告破裂,并且矛盾也越来越激化,突厥不断的出兵企图侵占唐朝。在李世民继任之后,他秣马厉兵,终于将突厥消灭了。而李世民之所以有如此之大的决心,一是之前唐朝前期割地的耻辱,他要一雪前耻。二是卧榻之上岂容他人酣睡,突厥一天不处理李世民一天不安。
唐朝初期建立时局势不稳定,当时突厥的实力在李渊和李世民父子概念中是不容小觑的,因为当时他李渊,李世民父子起兵时,突厥趁机会袭击当时的晋阳,而且对晋阳进行掠夺,让李渊和李世民父子意识到突厥是一只很有实力力量。对他们父子二人争夺天下有一定的影响,一旦关系处理不好,有可能会造成很坏的结果,所以,为了消除这种隐患和威胁,他们采取了向突厥称臣割地的办法。
木年间,当时的农民起义特别多,以致席卷了e799bee5baa6e58685e5aeb9362全国大部分的地区,先后兴起了反隋的起义大军。但是,随着各各大军的相互厮杀,他们也都受到了严重的创伤,这让当时的李渊和李世民父子看到了机会,所以他们也试图窃取农民起义的胜利的果实,争取自己的天下。
木年间,当时的农民起义特别多,以致席卷了全国大部分的地区,先后兴起了反隋的起义大军。但是,随着各各大军的相互厮杀,他们也都受到了严重的创伤,这让当时的李渊和李世民父子看到了机会,所以他们也试图窃取农民起义的胜利的果实,争取自己的天下。
这当时犹豫过其他的视力是让大家不容小觑的,那就是我国北方境内一个古老而又显赫的民族突厥,当时的突厥在隋末年代大乱之界进行整合,势力发展是相当的快成为了漠北,西域等地方的雄首。对当时的中原地区也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李渊和李世民父子起兵时,突厥找准了时机,趁机袭击了当时的晋阳,对晋阳进行了一番掠夺。而正是因为突厥的袭击,让李渊和李世民父子意识到突厥的实力是不容小觑的。突厥的存在威胁有可能对他们打天下而产生很大的威胁和后患。一旦和他们的关系方式处理不当,有可能造成特别严重的后果。后两父子和他们的心腹商议后去给了突厥可汗一封修好的书信,书信的主要内容就是“称臣纳贡”,实际意思就是像突厥称臣割地。
而他们的行为也很受用,始必可汗,当时就派了大将和士兵来支持李渊。后来李渊继位,也受到了突厥多次的支持。但是后来随着唐朝的逐渐统一,女突厥的矛盾越来激烈,最后的关系也最终破财。
国学大师陈寅恪在《论唐高祖称臣于突厥事》中说:“独唐高祖起兵太原时,实称臣于突厥,而太宗又为此事谋主,后来史臣颇讳饰之,以至其事之本末不明显于后世。”李渊确实称臣于突厥,并且此事还是李世民主谋的。
《旧唐书》记载:“高祖起义太原,遣大将军府司马刘文静聘于始毕,引以为援。始毕遣其特勒康稍利等献马千匹,会于绛郡。又遣二千骑助军,从平京城。及高祖即位,前后赏赐,不可胜纪。始毕自恃其功,益骄踞;每遣使者至长安,颇多横恣。高祖以中原未定,每优容之。”
《旧唐书》由于是唐朝官修的史书,因而此处只字未提李渊称臣的事,而只是说突厥始毕经常向唐朝勒索钱财,唐高祖每次都“优容之”。
李渊还对对突厥人说:“若能从我,不侵百姓,征伐所得,子女玉帛,皆可汗有之。”这在中国历史上开了非常坏的先例,后来在安史之乱中唐肃宗也是用这种办法向回纥人借兵,唐肃宗和回纥人约定:“克城(长安)之日,土地、士庶归唐,金帛、子女皆归回纥”。回纥人攻下长安以后,把都城长安洗劫一空,留了个空城给唐朝。王夫之在《读通鉴论》说:“唐起兵而用突厥,故其后世师之,用回纥以诛安、史,用沙陀以破黄巢,而石敬瑭资契丹以篡夺,割燕、云,输岁币,亟病中国而自绝其胤。”甚至后来的吴三桂也学了这么一招,放清兵入关,对抗李自成。
李渊不仅向突厥称臣,而且也把军队的旗帜换了,汉族的军旗一般是红色的,北方的少数民族喜欢用白色e68a847a686964616f364,李渊的军旗用的是绛白色,即绛色和白色杂半,绛色和白色正好是桃花的颜色,“赤白相映若花园”,远远的望去像桃花一样。
那么突厥汗国是当时亚洲第一强国吗?连唐代的开国皇帝都要向他称臣?
突厥全盛时期,是在北周这段时间,公元6世纪中叶,其疆域东至大兴安岭,西抵西海(咸海),北越贝加尔湖,南接阿姆河南边。由于突厥汗国所统治的区域民族成分比较复杂,隋朝建立以后对突厥汗国采取了分化瓦解的策略,公元583年,隋朝将领长孙晟用离间之计,使突厥汗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后来在与隋朝的战争中,不断走向衰落。其实,在李渊晋阳起兵的时候,突厥已经走下坡路了,但是李渊为什么向突厥称臣呢?实际上是糊弄突厥人,免除后顾之忧使得他能顺利的取代隋朝并统一中原,另一方面还可以借到突厥的军队。
注意!李渊向突厥称臣,并不是以唐朝皇帝的身份称臣的,而是以隋朝将领的身份称臣,有一根红线没有碰,突厥可汗起先提出封他做中原的皇帝,李渊没有答应,宁愿称臣,甚至改换旗帜,也不能做突厥可汗封的皇帝。
所以网络上很多人以此来说明李渊人格有问题,甚至上升到汉奸、卖国贼的高度,未免也有点太过了。李渊向突厥称臣,最多算是道德上的问题,因为对突厥人玩两面手段,似乎有点不太地道,本来说好称臣的,当唐朝统一全国以后,却掉过头来对突厥人展开了攻势。至于后来的石敬瑭、吴三桂学李渊,恐怕是“画虎不成反类犬”吧,没有学到李渊称臣,借师助剿这样的斗争策略的真谛,反倒引狼入室,落得个千古骂名。
唐朝建立初期,一直向突厥割地称臣的确是为了让李渊得到天下,从而成为君王。因为当时李渊在起义,想称帝,但是如果不向突厥称臣的话,李渊需要和两边势力对抗,会造成腹背受敌,在后来李渊称帝的时候,还是借助了突厥的势力才打败了隋朝。
唐朝是历史上很强盛的一个时代,当时的地域辽阔,但是在初期的时候,唐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4b893e5b19e334朝曾经向突厥称臣十二年。突厥就是古代的游牧民族,那时候突厥比较好战,占据了草原,后来开会进攻中原。在北周的时候,突厥的势力达到最强,隋朝的时候,长孙晟曾经就计谋把突厥分为了东突厥和西突厥,但是吧,虽然被分裂但仍然是很强大的敌人。
在李渊时期,突厥的袭击就给李渊造成不小的伤害,前面李渊需要和隋朝对抗,后面需要对抗突厥。在这种两面夹击的情况下,李渊开始向突厥屈服称臣,当时突厥还想给李渊册封,但李渊没有接受,而是想自立为皇上,后来在突厥的帮助下,李渊成功建立了唐朝。
等李渊建立唐朝以后,突厥仍然以唐朝为自己的宗主国,很是傲慢无礼,但是当时李渊的根基不稳,因此只能忍下并且还贡献了不少财物,在浅水原之战中,唐军可以说惨败,后来还是在突厥的协助下,才在第二次开战成功,但是唐朝也将很多地方送给了突厥。
等到唐朝取得天下开始发展的时候,突厥越来越过分,甚至不断入侵关中,导致双方的关系破裂了,一直到李世民继位以后实在忍受不了,经历了四年把突厥灭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