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慎独:一个人独立工百作、无人监督时,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而做不做坏事,能否做到“慎独”, 以及坚持“慎独”所能达到的程度,是衡量人们是否度坚持自我修身以及在修身中取得成绩大小的重要标尺。
所谓“省察”,就是通过反省检查以发现和找出自己思想和行为中的不良倾向、坏的念头、毛病和专习惯;所谓“克治属”,就是克服和整治,去掉所发现的那些不良倾向,坏的念头、毛病和习惯。
所以,不是一个概念哦
慎独,“慎”就是小心谨慎、随时戒备;“独”就是独处,独自行事。意思是说,严格控制自己的欲望,不靠别人监督,自觉控制自己的欲望。讲究个人道德水平的修养,看重个人品行的操守,是个人风范的最高境界。
自律指在没有人现场监督的情况下,通过自己要求自己,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遵循法度,拿它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指不受外界约束和情感支配,据自己善良意志按自己颁布的道德规律而行事的道德原则。
慎独”,语出《中庸》:“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其意是当独自一人而无别人监视时,也要表里一致,严守本分,不做坏事,不自欺。所谓“慎独”,是指一个人在独处的时候,即使没有人监督,也能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道德准则,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
扩展资料
慎独,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准的试金石。一个人在公共场合不做坏事比较容易,而在独处时也能一样不做违反道德准则的事,则需要有很高的道德修养。慎独,其实就是“慎心”,要诚其意,在各种物欲的诱惑面前,靠“心”把持住自己——不管是酒色财气7a64e78988e69d83363,总归“吾心有主”,不为所动。
慎独,其实就是“慎始”,做任何事从开头就要十分谨慎,如果开始时就不谨慎,还怎么能保证有好的结局呢?慎独,其实就是“慎终”,“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意思是说,当事情结束时,要像开头一样慎重对待。
慎独还需用礼来约束自己,就不会离经叛道,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慎独还需克服源自动物性的“利己”性。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慎独精神
这两个不是一个概念。
“慎独自律”,是指在无人知晓、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坚守自己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59b9ee7ad94361的道德信念。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并不因为无人监督而恣意妄为。其要义是强调要从“微”处和“隐”处下功夫。
所谓“省察”,就是通过反省检查以发现和找出自己思想和行为中的不良倾向、坏的念头、毛病和习惯;所谓“克治”,就是克服和整治,去掉所发现的那些不良倾向,坏的念头、毛病和习惯。
扩展资料:
“慎独”语出《中庸》:“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其意是当独自一人而无别人监视时,也要表里一致,严守本分,不做坏事,不自欺。所谓“慎独”,是指一个人在独处的时候,即使没有人监督,也能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道德准则,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
现实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现象:在众人面前讲究卫生,独自一人时就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有警察时遵守交通法规,一旦路口无人值守就闯红灯;
在自己熟悉的集体中谦恭有礼,一旦置身于陌生的环境就不再遵守公德;在荒郊野外时就随意摘无人看管的水果和蔬菜;
有人官做到一定地位时就失去自我约束力,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白天是人,晚上是鬼。上班时道貌岸然,八小时以外出入声色场所,花天酒地。这就背离了慎独的初衷。
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上:“俟其心意稍定,只悬空静守,如槁木死灰,亦无用须教他省察克治。”《明史·陈真晟传》:“又得程子主一之说,专心克治。”
在日常实践中,具体来说就是要求我们要认真开展自我批评,严格要求自己,自觉解剖自己,像“洗脸”和“扫地”一样,经常打扫和清洁自己身上的不良念头和习惯,不断抵制和消除外在各种诱惑的侵蚀,保持良好的品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慎独精神
百度百科-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