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在我国古代,有一类官匾多悬于公堂zhidao之上,是官员为表白为官初衷和抱负,用悬金匾形式昭示民众,并以此为鉴自勉的。这类官版匾,内容以表白为官清廉勤政者居多。如“明镜高悬”、“公权正廉明”、“明察秋毫”、“正大光明”、“清正廉明”、“勤政为民”等。
官匾中的“明镜高悬”,从字面意思是比喻官员判案公正廉明,执法严明,判案公正,办事公正无私。关于这块匾额的来历,据说,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古时候公堂上高挂“明镜高悬”的牌匾,一是提醒官吏断案要光明正大,公正严明;二是为了安慰来请求判案的百姓,你们放心,这个案件会水落石出,因为判官是明察秋毫的。
关于“明镜高悬”这个词的由来很有意思。传说秦始皇有一面e5a48de588b67a686964616f339镜子,能照人心胆。据《西京杂记》书中所记载的,当时刘邦攻入秦都咸阳,进入咸阳宫中秦王室放置珍宝的仓库,只见其中金银珠宝,不可胜数。令人疑惑的是有一面长方形的镜子。这个镜子造型奇特,两面都能照人。人走近它时用平常的姿态,照出的人影是倒立的人像;如果用手捂着心口走近它,就能照出人的五脏六腑,清晰可辨。如果有病的人捂着心口去照它,就会从中看到自身疾病所在的部位。
倘若女子的心术不正,在镜子就会显示胆特别大,心脏跳动也异于常人。据说当时秦始皇经常怀疑有人怀有异心不忠于他,让宫女们照这面镜子,一旦发现谁与众人不同,心存邪念,就杀掉谁。
后来,许多官吏为了标榜自己的清正廉明,都在公堂上挂起“秦镜高悬”的匾额,来比喻自己明察是非,公正严明。但是由于人们对“秦镜”的典故不太熟悉,又觉得“明镜”有韵味,所以就将“秦镜”、改为“明镜”。
常人道:“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镜子,是可以辨明真相的工具,可以使人们获得辨好坏,查善恶的智慧和洞察力。古时候官府中常悬挂“明镜高悬”的匾额,也起到警告的作用。它告诫官员,要以明亮的眼光,排除杂念透彻的心去断案,不可以偏见,要有足够的智慧和洞察力,正确查知案件真相,公正判案。
官匾中的“明镜高悬”,从字面意思是比喻官员判案公正廉明,知执法严明,判案公正,办事公正无私。关于这块匾额的来历,据说,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据汉朝刘歆著《西京杂记》记载,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刘邦进入秦都咸阳宫,看到无数珍宝中有一块方镜,宽约为1.33米,高约为1.97米,表里有明。
人若在它前面照镜子,里面就出道现倒着的人影;用手按着心,就能看见人的五脏六腑;如果有疾病,就能看出生病的部位。据说,秦始皇常常用这块镜子来照手下的大臣和宫中的宫女、太监,如有异常,通通杀掉。
后来官吏借用这一典故来说明自己审案的公版正和明察秋毫。
由于这块镜子出产在秦国,所以又称为“秦镜”。又因为这块镜子功能奇特,所以人们经常用秦镜来比喻官吏精明机智,善于断案。
后来,不论是清官,还是贪官、混官、糊涂官,为了标榜自己“清正廉洁”、“公正廉明”,全都在公堂上挂起了权“秦镜高悬”的匾额,再后来逐渐变成更为通俗的“明镜高悬”了,直至清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