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周易赋
胡秉言
鸿濛混沌兮,孕盘古,无极始出兮,太极来。初生两仪兮,列四象,衍生八卦兮,智慧开。始祖伏羲,长坐方坛、听八风之气,观草长莺飞,审雷霆雨雪,察四季消长,度鹰翔鱼跃,悟八卦之魂,生八卦之理。开阴阳之道,正姻缘、和人伦秩序。“涂光休气兆北阈,赤文绿字焕东周”。 人奉之为神,尊八卦祖师。开华夏之文明,蕴奥妙神奇矣。
西伯姬昌兮,演文王八卦。推论解读兮,八八六十四。叠加成象,鉴析准确。乾坤立道列南北,造化天地成万物。雷声震震曰善教,巽逐阴风曰进退。坎险陷陷心惮虑,离丽附和柔顺心。艮止审慎动静适,兑喜悦悦善照临。
下古孔子兮,精修十翼。察言、观变,制器、卜占。取义象位之说,阐阴阳之对立。成系统之世界观,释宇宙万物和人类社会之变化。强宇宙变化之生生不息,说“天地之大德”,提“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之精论,。告后人“物极必反”之思想,调“居安思危”之忧患。倡“顺乎天而应乎人”,张自强不息,变革以成伟业。以“保合太和”之最高理想目标,承“和谐”之思想。立“易与天地准”。拓模糊解释现实之精确,确立易卦包罗万象之精髓,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人更三圣,世历三古。阴阳互应,刚柔相济,厚德载物,唯有周易。易道深矣。“求千太万后之果,明千思万绪之象”,经上下几千年,收无数仁人志士之鉴析,成群经之首而不愧。
古哉周易,新哉周易,东方文化之核心。天开新宇兮,浩正气,地现阡陌兮,展心懿。古为今用取精e799bee5baa6e4b893e5b19e364华,阴阳二进举世奇。揭示二元之规律,珍惜瑰宝悟易理。智慧若清泉,绵远若流长,用之不完,汲之不尽。“鸳鸯绣罢从君看,不把金针度与人”,玉匣存来枕边放,怎舍一时离己身。
•意思是:无论在我们个人的生活,或在社会生活中,天地阴阳之变,都要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在义之中表现“理”,就是理于义。
•附注:第一个“理”当动名词用。“穷理”,穷什么理呢?穷道德之理,穷那个“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的那个理
《周易》被称为“万经之首”,可见它对中国文化史和思想史有着多么重要的影响了。
目前中国学术界普遍的认为是:周易中的“八卦”是由伏羲氏传下来的,后来由周文王演绎为八八六十四卦,并由孔子补写了“十翼”,形成今天我们看到的样子。但是周文王不可能根据伏羲的一张八卦图就能演绎出那么详尽而具体的卦辞、爻辞,并能无中生有地把阴阳不同的三爻相叠加而形成六个爻位的卦象,使得伏羲的学说一下子就有了几何级数的增长。
那么他是否借鉴了前人的经验和提示了呢?其实有不少古书记载:在《周易》出现之前,在文字产生之前的时候,夏、商二代就已经有各自的《易经》了。汉代以后的人们在整理古代典籍的时候,把夏代的易经称为《连山易》,把商代的易经称为《归藏易》。而我们所熟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31悉的《周易》只是流行于周代的易经。
与《周易》明显不同,“连山易爻卦大象”歌是以社会为系统的:“君,臣,民,物,阴,阳,兵,象”八象组成,艮卦为首,云气皆出于山。以山为主,崇山为君,伏山为臣,列山为民,兼山为物,潜山为阴,连山为阳,藏山为兵,叠山为象。据记载:《连山易》有八万言,多佚失。目前保留的仅有一些卦名,几个爻名和卦爻辞,象辞,及五十二条诸家论文。
了解了这些并不足以说明我们题目中的问题,古代的瑰宝之多超出我们的想象,周易中的玄妙之处也需要我们不懈的去了解,下次我们在继续来讲述关于周易的些许知识。
和顺⑴于道德⑵而理 ⑶于义⑷,穷理⑸尽⑹性⑺以⑻至⑼于命⑽。出自于《易经·说卦》
大意为:《易经》和协顺从社会共同的道德准则,因而其条理都是合乎正义的行为和事情;深究其中的道理全面了解《易经》固有的特点就会认为《易经》叙述的内容都是来自于生活。
注释:⑴“和顺”和协顺从。《论衡·异虚》:“吾闻为人子者,尽和顺于君。”
⑵ “道德”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
⑶ “理”条理(指文章的组织结构。)。《荀子•儒效》:“井井兮有其理也。”
⑷ “义”合乎正义的行为和事情。《老子•十八章》:“大道废,有仁义。”
⑸“穷理”深究事物的道理。《后汉书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8685e5aeb9365•胡广传》:“探颐穷理,六经典奥,旧章宪式,无所不览。”
⑹ “尽”全,全部。《孟子·尽心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⑺ “性”事物固有的性质、特点。《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因地之性。”
⑻ “以”认为……是……。《史记·陈涉世家》:“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⑼“至”来;去。《左传•隐公十一年》:“君子是以知桓王之失郑也……己弗能有,而以与人;人之不至,不亦宜乎!”
⑽ “命”生活。唐韩愈《原人》:「形于上者谓之天,形于下者谓之地,命于两间者谓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