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画龙点睛
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墙壁上画了四条龙,但没有画眼睛,他常常说:“点了眼睛龙就飞走了。”人们都认为很荒诞,就点了其中一条龙的眼睛。一会儿,雷电打破墙壁,一条龙乘云飞上了天,没有被点上眼睛的龙都在那里。
滥竽充数
战国时,齐国有一位喜欢寻欢作乐的国君叫齐宣王。他派人到处寻找能吹善奏的乐工,组成了一支规模 很大的乐队。齐宣王尤其爱听用竽吹奏的音乐,每次演出的排场都不小,总要集中三百名乐工一起吹。
有个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南郭先生,知道齐宣王乐队的待遇很优厚,就一心想混进这个演奏班子。可 是他根本不会吹竽,不过他知道齐宣王喜欢所有的乐工一起演奏,自己若是混在里头,装装样子,充充数, 谁看得出来!
南郭先生终於千方百计地加入了这支乐队。每当乐队演奏时,他就学著别人东摇西晃,有模有样地「吹 奏」。由於他学得维妙维肖,好几年过去了,居然也没露出破绽。
直到齐宣王去世后,他的儿子齐泯王继承王位。齐泯王和他的父王一样,也喜欢听竽。但是他却不喜欢 合奏,而爱听独奏。他要求乐工们一个个轮流吹奏给他听。这下子,冒牌充数的南郭先生可紧张了,他的心 里七上八下的,眼看就要露出马脚了,欺君犯上的罪名,他可担当不起啊!只好赶紧收拾行李,慌慌张张地 溜走了。
杯弓蛇影
晋朝人乐广曾经请朋友到家里喝酒。当那个朋友喝了一口酒,正准备把杯子放到桌上的时候,突然看见杯子里漂着一条小蛇,心里就有点不安,不过还是勉强喝了那杯酒。
回家之后,那个朋友就生了病。乐广派人去问候他,才知道原因是他怀疑杯子里有小蛇。所以,乐广很仔细地观察他家一遍,追究事情的缘由。后来,他发现墙上挂了一把弓,弓的影子倒映在酒杯里看起来很像一条小蛇。
后来,他再把朋友请到家里,让他朋友看清楚墙上的弓,再请他看看杯子里的东西。最后,他朋友终于明白杯子里并没有小蛇的时候,病立刻就好了。
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并不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但它在中国家喻户晓。这个故事记载在《列子》中。《列子》是公元前四、五世纪一名叫列御寇的哲学家写的书。
故事说,有一名老人,名叫愚公,快九十岁了。他家的门口有两座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山,人们进进出出非常不方便。
一天,愚公召集全家人说:“这两座大山,挡住了咱们家的门口,咱们出门要走许多冤枉路。咱们不如全家出力,移走这两座大山,大家看怎么样?”。
愚公的儿子、孙子们一听,都说:“你说得对,咱们明天开始动手吧。!”可是,愚公的妻子觉得搬走两座大山太难了,提出反对意见说:“咱们既然已经在这里生活了许多年,为什么不能这样继续生活下去呢?况且,这么大的两座山,即使可以一点点移走,哪里又放得下这么多石头和泥土?”
愚公妻子的话立刻引起大家的议论,这确实是一个问题。最后他们一致决定:把山上的石头和泥土,运送到海里去。
第二天,愚公带着一家人开始搬山了。他的邻居是一位寡妇,她有一个儿子,才七八岁,听说要搬山,也高高兴兴地来帮忙。但愚公一家搬山的工具只有锄头和背篓,而大山与大海之间相距遥远,一个人一天往返不了两趟。一个月干下来,大山看起来跟原来没有两样。
有一个老头叫智叟,为人处事很精明。他看见愚公一家人搬山,觉得十分可笑。有一天,他就对愚公说:“你这么大岁数了,走路都不方便,怎么可能搬掉两座大山?”
愚公回答说:“你名字叫智叟,可我觉得你还不如小孩聪明。我虽然快要死了,但是我还有儿子,我的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一直传下去,无穷无尽。山e68a84e8a2ade799bee5baa6e79fa5e98193336上的石头却是搬走一点儿就少一点儿,再也不会长出一粒泥、一块石头的。我们这样天天搬,月月搬,年年搬,为什么搬不走山呢?”自以为聪明的智叟听了,再也没话可话了。
愚公带领一家人,不论酷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每天起早贪黑挖山不止。他们的行为终于感动了上帝。上帝于是派遣两名神仙到人间去,把这两座大山搬走了。但是愚公移山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它告诉人们,无论什么困难的事情,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地做下去,就有可能成功。
【成语出处】
《庄子·外物》
,这个故事源于庄周借粮,但是监河侯却开出了一张空头支票,
要等到拿到金钱之后。庄子‘忿然作色’
,立刻讲述了一个寓言故事来反击监河侯。
【例句】但人不能饿着静候理想世界的到来,
至少也得留一点残喘,正如涸辙之鲋,急谋升
斗之水一样。
——
鲁迅《坟·娜拉走后怎样》
萧规曹随:
xiāo guī cáo suí
【成语解释】萧何创立了规章制度,死后,曹参做了宰相,仍照着实行。比喻按照前任的成
规办事。含贬义。
【成语出处】
史记·
曹相国世家》
:
“参代何为汉相国,
举事无所变更,
一遵萧何约束。
”
汉·
扬
雄《解嘲》
:
“夫萧规曹随,留侯画策。
”
【例句】他处理公司的事务总是萧规曹随
,
没有一点主见。
运斤成风:
y
ù
n j
ī
n ch
ã
ng f
ē
ng
【成语解释】挥动斧头,风声呼呼。比喻手法熟练,技艺高超,又说技巧熟练,大胆、快捷
而有力。有时也用于形容自信。
【字词解释】运,挥动;斤,横刃的斧头(可以简单理解为像锄头的锐器)
。
【成语出处】
《庄子·徐无鬼》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
宋元君闻之,
召匠石曰:
‘尝试为寡人为之。
’
匠石曰:
‘臣则尝能斫之。
虽然臣之质死久矣。
’
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
【例句】钢琴大师把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演奏得运斤成风。
终南捷径:
zh
ō
ngn
á
nji
ã
j
ì
ng
【成语解释】指求名利的最近门路。也比喻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
【成语出处】
《新唐书·卢藏用传》记载:卢藏用想入朝作官,隐居在京城长安附近的终南
山,借此得到很大的名声,终于达到了作官的目的。
【例句】借此认识了几位当道,
又结交了几家富贾豪商,
自以为终南捷径,
即在此小小酒馆
之中,因此十分高兴。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四十四回
随珠弹雀:
su
í
zh
ū
t
á
n qu
â
【成语解释】比喻做事不知道衡量轻重。以极大的代价,去获取微小利益。极度得不偿失。
【字词解释】随珠:随侯之珠,珍珠
/
夜明珠。
【成语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让王》
:
“今且有人于此,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
世必笑之。是何也?以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
”
【例句】以飞蛾扑火的勇气去努力、以随珠弹雀的代价去付出
,
所得不过兔丝燕麦。
兔丝燕麦:
tù sī yàn mài
【成语解释】菟丝不是丝,燕麦不是麦。比喻有名无实。
【字词解释】兔丝:菟丝子。菟丝子是一种生理构造特别的寄生植物。
【成语出处】语见《北齐·魏收·魏书·列传第五十四·李崇传》
:
“今国子虽有学官之名,
而无教授之实,何异兔丝燕麦,南箕北斗哉?”
【例句】以飞蛾扑火的勇气去努力、以随珠弹雀的代价去付出
,
所得不过兔丝燕麦。
死不旋踵:
s
ǐ
b
ù
xu
á
n zh
ǒ
ng
【成语解释】比喻不畏艰险,坚决向前。亦比喻极短时间内即死去。
【字词解释】旋踵:旋转足跟,即后退。
【成语出处】出自《战国策·中山策》
:
“当此之时,秦中士卒,以军中为家,将帅为父母,
不约而亲,不谋而信,一心同功,死不旋踵。
”
【例句】锐士报国死不旋踵。
入吾彀中:
r
ù
w
ǔ
g
î
u zh
ō
ng
【成语解释】
进到我的弓箭的射程之内了。
比喻他人进入所设的圈套之中或自己的掌握之中。
【字词解释】彀:张满弓弩;彀中:指箭能射到的范围,即射程范围之内。
【成语出处】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一:
“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
'
天下
英雄入吾彀中矣!
'
”
【例句】兹乃投其所好
,
荣以正位
,
亦安有不入吾彀中哉
!(
清·淮阴百一居士《壶天录》
胶柱鼓瑟:
ji
ā
o zh
ù
g
ǔ
s
â
【成语解释】是用胶把柱粘住以后奏琴,柱不能移动,就无法调弦。比喻固执拘泥,不知变
通。
【字词解释】柱:瑟上调节声音的短木。瑟:一种古乐器。
【成语出处】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
“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
传,不知合变也。
”
【例句】若非公孙杵臼,焉得赵氏孤儿,既以遇难避仇,不必胶柱鼓瑟。明·无名氏《鸣凤
记·桑林奇遇》
结草衔环:
ji
ã
c
ǎ
o xi
á
n hu
á
n
【成语解释】旧时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
【字词解释】结草:把草结成绳子,搭救恩人;衔环:嘴里衔着玉环。
【成语出处】
“结草”
的典故见于《左传·宣公十五年》
。公元前
594
年的秋七月,秦桓公
出兵伐晋,晋军和秦兵在晋地辅氏(今陕西大荔县)交战,晋将魏颗与秦将杜回相遇,二人
厮杀在一起,
正在难分难解之际,
魏颗突然见一老人用草编的绳子套住杜回,
使这位堂堂的
秦国大力士站立不稳,
摔倒在地,
当场被魏颗所俘,
使得魏颗在这次战役中大败秦师。
原来,
晋国大夫魏武子有位爱妾祖姬,无子。魏武子生病时嘱咐儿子魏颗说:
“我若死了,你一定
要选良配把她嫁出去。
”后e68a847a686964616f334来魏武子病重,又对魏颗说:
“我死之后,一定要让她为我殉葬,
使我在九泉之下有伴。
”
等到魏武子死后,
魏颗没有把祖姬杀死陪葬,
而是把她嫁给了别人。
其弟责问为何不尊父临终之愿,
魏颗说:
“人在病重的时候,神智是昏乱不清的,我嫁此女,
是依据父亲神智清醒时的吩咐。
”晋军获胜收兵后,当天夜里,魏颗在梦中见到那位白天为
他结绳绊倒杜回的老人,
老人说,我,你所嫁出去的夫人的父亲,
你用了先人发给你的好的
命令,没有让我女儿陪葬,所以我结草抵抗杜回来报答你!
“衔环”
典故见于《后汉书·卷五十四
杨震列传第四十四》
,杨震父亲杨宝九岁时,在华阴
山北,见一黄雀被老鹰所伤,坠落在树下,为蝼蚁所困。杨宝怜之,就将它带回家,放在巾
箱中。黄雀只吃黄花,百日之后羽毛丰满,振翅飞走。当夜,有一黄衣童子向杨宝拜谢说:
“我是西王母的使者,君仁爱救拯,实感成济。
”并以白环四枚赠与杨宝,说:
“它可保佑君
的子孙位列三公,为政清廉,处世行事像这玉环一样洁白无瑕。
”果如黄衣童子所言,杨宝
的儿子杨震、孙子杨秉、曾孙杨赐、玄孙杨彪四代官职都官至太尉,而且都刚正不阿,为政
清廉,他们的美德为后人所传诵。
【例句】俺田家祖上一百世的祖宗,
做鬼都感激二位爷的恩典,结草衔环,
一定会报答你二
位的。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四回
买椟还珠:
m
ǎ
i d
ú
hu
á
n zh
ū
【成语解释】
原意是买来珠宝而只留下漂亮的盒子不要里面真正价值高的珠宝。
经常用来比
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又讽刺那些不了解事物本质,舍本逐末、弃主求次的人。
【字词解释】椟:木匣;珠:珍珠。
【成语出处】语出《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
“
楚
人有卖其珠於
郑
者,为木兰之柜,薰以
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
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
善鬻珠也。
”
【例句】很多附庸风雅、虚有其表的收藏家
,
专干买椟还珠的蠢事。
曲突徙薪:
q
ū
t
ū
x
ǐ
x
ī
n
【成语解释】把烟囱改建成弯的,把灶旁的柴草搬走。比喻事先采取措施,防止危险发生。
此成语用来说明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事先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同时也启发人们,
应善
于接受别人的良好建议,不能一意孤行,自以为是,否则,就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字词解释】曲:使
...
弯曲;突:烟囱;徙:迁移;薪:柴草。
【成语出处】
《霍光金日磾传
.
霍光传》
:
“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
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
幸而得息。
”
【例句】做事要先曲突徙薪
,
想好万全之策
,
才能有稳操胜算的把握。
拾人牙慧:
sh
í
r
ã
n y
á
hu
ì
【成语解释】比喻拾取别人的一言半语当作自己的话,也比喻吸取别人的语言和文字。
【字词解释】拾:捡取;牙慧:指别人说过的话。
【成语出处】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
:
“殷中军云:康伯未得我牙后慧。
”
【例句】写文章要有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切不可拾人牙慧。
期期艾艾:
q
ī
q
ī
à
i
à
i
【成语解释】形容口吃的人吐词重复,说话不流利。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张丞相列传》
:
“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
虽欲废太子,
臣期期不奉诏。
”
南朝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
言语》
:
“邓艾口吃,
语称艾艾。
”
【例句】感情的激动使我说话期期艾艾了。茅盾《腐蚀·十月十日》
倾箱倒箧:
q
ī
ng xi
ā
ng d
à
o qi
â
【成语解释】把大小箱子里的东西都倒出来。比喻全部拿出来或彻底翻脸。
【字词解释】箧:小箱子。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
:
“王家见二谢,倾筐倒庋,见汝辈来,
平平尔;汝可无烦复往。
”
【例句】急得陈大郎性发,倾箱倒箧的寻个遍,只是不见,便破口骂老婆起来。
(明·冯梦
龙《古今小说》卷一)
木梗之患:
m
ù
g
ě
ng zh
ī
hu
à
n
【成语解释】比喻客死他乡,不得复归故里。
【成语出处】
汉·
刘向
《说苑·
正谏》
:
“今秦,
四塞之国也,
有虎狼之心,
恐其有木梗之患。
”
【例句】今秦四塞之国也
,
有虎狼之心
,
恐其有木梗之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