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译文:唐太宗对房玄龄说:“做人非常需要学习与求问百。我过去因为许多凶敌没有平定,东征度西讨,亲自参与军事,没有空暇读书。近来,到知处安静(没有纷乱),人在殿堂,不能亲自拿着书卷,(就)命令别人读给我听。做国君,做臣道子及做父,做子的道理,政令教化的道理,都在书内里。古人说:‘不学习,一无所知,处理事情只有烦恼。’不只是说说,回想年轻时的处事行为容,很是觉得不对。”
译文
唐太宗对房玄龄说:“做人应该学习与求问。我过去因为许多凶敌没有平定,东征西讨,亲自参与军事,没有空暇读书。近来天下太平,我人在殿堂,不能亲自拿着书卷,(就)命令别人读给我听。做国君,做臣子及做父,做子的道理,政令教化的道理,都在书中。古人说:‘不学习,一无所知,处理事情只会感到麻烦。’这不只是说说。但是我回想年轻时的处事行为,觉得很是不对。”
原文
(唐)太宗谓房玄龄曰:“为人大须学问。朕向为群凶未定,东西征讨,躬亲戎事,不暇读书。比来四海安静,身处殿堂,不能自执书卷,使人读而听之。君臣父子,政教之道,共在书内。古人云:‘不学业,墙面,莅事惟烦。’不徒言也。却思少小时行事,大觉非也。”
扩展资料
人物背景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是唐朝第二位皇帝,在治之年被称作“贞观之治,庙号“太宗”,他名字的意思是“济世安民”。汉族,陇西成纪(今甘肃省静宁县)人,祖籍赵郡隆庆(今邢台市隆尧县),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
平窦建德、王世充之后,始大量接触文学与书法,有墨宝传世。即位为帝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努力学习文治天下,成功转型为中国史上最出名的政治家与明君之一。
唐太宗开创了历史上的“贞观之治”,经过主动消灭各地割据势力,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e68a84e8a2ad7a686964616f334面。为后来全盛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人想要充实自己,完善自己,过上好的生活,修身养性,只有学习!
译文:唐太宗对房玄龄说:“做人应该学习与求问。我过去因为许多凶敌没有平定,东征西讨,亲自参与军事,没有空暇读书。近来天下太平,我人在殿堂,不能亲自拿着书卷,(就)命令别人读给我听。做国君,做臣子及做父,做子的道理,政令教化的道理,都在书中。
原文:(唐)太宗谓房玄龄曰:“为人大须学问。朕向为群凶未定,东西征讨,躬亲戎事,不暇读书。比来四海安静,身处殿堂,不能自执书卷,使人读而听之。君臣父子,政教之道,共在书内。
出处:出自唐代吴兢的《贞观政要》。
扩展资料
《贞观政要》写作于开元、天宝之际。当时的社会仍呈现着兴旺的景象,但社会危机已露端倪,政治上颇为敏感的吴兢已感受到衰颓的趋势。
为了保证唐皇朝的长治久安,他深感有必要总结唐太宗君臣相得、励精图e79fa5e98193e78988e69d83362治的成功经验,为当时的帝王树立起施政的楷模。《贞观政要》正是基于这样一个政治目的而写成的,所以它一直以其具有治国安民的重大参考价值,而得到历代的珍视。
书中所记述的封建政治问题是全面而详备的。吴兢把君主作为封建政权的关键,他在开卷的第一篇《君道》中,首先探讨了为君之道。他列举唐太宗的言论说明:要想当好君主,必先安定百姓,要想安定天下,必须先正自身。
把安民与修养自身当作为君的两个要素,对于君主的个人修养,他以唐太宗为例,说明清心寡欲和虚心纳谏是相当重要的。做到这两点,是唐太宗成功的关键,从历代统治者的施政实践上看,这两条对于政权安危具有普遍意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为人大须学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贞观政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