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
出处:《史记·伯夷传》
《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zhidao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作者:司马迁
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版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继承父业权,著述历史。
赏析:
1.五体会通。综合前代史书中各种体例,创立了纪传体的通史。八书、十表、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形成从横交错的舒适结构。
2.人物编排名实兼顾,以类相从。《史记》各层次人物传记的排列是以时间为序,但又兼顾各传记之间的内在联系,遵循着以类相从的原则。
3.追根求源,详因略果。
4.条理清晰。
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
1.释义:志向不同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谋划共事,各人都按照各人的意志行事。
道不同:指的是志向不同。
亦各从其志也:指各人按zd照各人的意志行事。
从:听任。
志:志向。
2.典故:
《管宁割席》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专读如故,歆欲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译:东汉时,管宁与华歆二人为同窗好友。有一天,二人同在园中锄草,发现地里有块金子,管宁对金子视如瓦片,挥锄不止,而华歆则拾起金子放在一旁。又一次,两 人同席读书,有达官显贵乘车路过,管宁不受干扰,读书如故而华歆却出门观看,羡慕不已 。管宁见华歆与自己并非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便割席分坐。自此以后属,再也不以华歆为友 。
道不同不相为复谋,亦各从其志也。
出自《史记·伯夷传》,从《论语·卫灵公》中的:“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引申而来。
1、释义
译文:志向不同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谋划共事,各人都按照各人的意志行事。
道不同,指的是志向不同。
亦各从其志也,指各人按照各人的意志行事。
从:听任。
志:志向。
2、示例
文人论书,屠夫道猪,道不同,不相为谋。
我非不知银行之可以发财也,其如“~”何。(鲁迅《两地书·六六》)
他们俩,道不同不相为谋。
3、典制故
《管宁割席》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欲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译:东汉时,管宁与华歆二人为同窗好友。有一天,二人同在园中锄草,发现地里有块金子,管宁对金子视如瓦片,挥锄不止,而华歆则拾zhidao起金子放在一旁。又一次,两 人同席读书,有达官显贵乘车路过,管宁不受干扰,读书如故而华歆却出门观看,羡慕不已 。管宁见华歆与自己并非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便割席分坐。自此以后,再也不以华歆为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