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1、孔子家训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译文:这句话意思很明了。一天孔子站在庭院里,他的儿子孔鲤“趋而过庭”,就是小步快走。在上级面前、在长辈面前你走路要“趋”,低着头,很快地这样走过去,这叫“趋”。
那么孔鲤看见父亲孔子站在庭院里面,于是低着头“趋”,孔子说”站住,学诗了吗?“没有。”不学诗何以言“——不学诗怎么会说话?
又一天,孔子又站在庭院里,孔鲤又“趋而过庭”,孔子说,“站住,学礼了吗?”“还没有”。”不学礼何以立“不学礼怎么做人?
赏析:这个故事就叫做“过庭语”,也叫“庭训”。后来根据这个故事,父亲对儿子的教育在古代就叫“庭训”。学诗和学礼,讲的是读书和做事,这是人生很重要的两个问题。
2、诸葛亮《诫子书》《诫外甥书》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诫子书)
译文:以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诫外甥书)
译文:一个人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追慕先贤,节制情欲,去掉郁结在胸中的俗念,使几乎接近圣贤的那种高尚志向,在你身上明白地体现出来,使你内心震动、心领神会。要能够适应顺利、曲折等不同境遇的考验,摆脱琐碎事务和感情的纠缠,广泛地向人请教,根除自己怨天尤人的情绪。
赏析:诸葛亮46岁才得子诸葛瞻。他很喜欢这个儿子,希望儿子将来成为国家栋梁。诸葛亮有两个姐姐,二姐所生子叫庞涣,深得诸葛亮喜爱。诸葛亮常年征战,政务缠身,但仍不忘教诲儿辈。他写给诸葛瞻和庞涣的两封家书,被称为《诫子书》和《诫外甥书》。
3、琅琊王氏家训
夫言行可覆,信之至也;推美引过,德之至也;扬名显亲,孝之至也;兄弟怡怡,宗族欣欣,悌之至也;临财莫过乎让:此五者,立身之本。
译文:言行能一致,是信的极点;把美名推让给别人而自己承担过失,是德的极点;传播好名声使亲人显赫,是孝的极点;兄弟和乐,宗族欢欣,是悌的极点;在财物面前没有比谦让更好的了:这五条,是立身的根本。
4、欧阳修e69da5e6ba90e79fa5e98193333《欧阳永叔集》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而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付弈。
译文:玉不雕琢,就不能制成器物;人不学习,也就不会懂得道理。然而玉这种东西,有它永恒不变的特性,即使不磨制作成器物,但也还是玉,不会受到损伤。人的本性,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就会发生变化。
因此,人们如果不学习,就要失去君子的高尚品德从而变成品行恶劣的小人,难道不值得深思吗?
赏析:欧阳修4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对他的教育很严格。为节减开支,母亲用芦苇、木炭作笔,在土地或沙地上教欧阳修认字。欧阳修在家训中希望儿子能继续养成读书的习惯,并从书中学会做人的道理。
5、姬旦《诫伯禽书》
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
君子力如牛,不与牛争力;走如马,不与马争走;智如士,不与士争智。
德行广大而守以恭者,荣;聪明睿智而守以愚者,益。
译文:亲戚故人没有发生严重过失,就不要抛弃他。不要对某一人求全责备。有德行的人即使力大如牛,也不会与牛竞争力的大小;即使飞跑如马,也不会与马竞争速度的快慢;即使智慧如士,也不会与士竞争智力高下。
德行广大者以谦恭的态度自处,便会得到荣耀;聪明睿智而用愚陋的态度处世,你将获益良多。
赏析:《诫伯禽书》讲的是谦虚谨慎的美德。即使贵为天子,之所以富有四海,也是因为遵循了这些品德。不知谦逊从而招致身死国丧,桀纣就是这样的例子。你怎能不慎重呢?”
3. 博士买驴,书券三纸,尚未见一驴字。——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
博士:战国时称博学的人,秦、汉为官职名,秦有博士七十人,汉武帝时置来五经博士,后泛指儒生学士。博士买驴,书契写了三张纸,还未写到驴字。讥讽酸儒言语拉杂,不着边际。也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绕了半天圈子不及正题。
4.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源亲自检点。——《朱子家训》。
每天刚刚微亮的时候,就会起床。用水洒zd湿台阶上有灰尘的地方,用扫帚扫地,使得房子里面和外面都要整洁。黄昏的时候便休息,睡前将房门关好,一定要亲身检查。
古代著名的家训家规有很多,如:诸葛氏家训、朱氏家训、梁氏家训、李氏家训、司马氏家训等,具体如下:
诸葛氏家训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三国时期诸葛亮,官至丞相,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为忠武侯。虽然如此高官,但是诸葛亮依旧以“淡薄”、“宁静”来要求自己,要求家人。也许正是因为诸葛亮这份淡薄之心,宁静之情,才让诸葛亮做到一生“鞠躬精粹,死而后已。”让诸葛亮的美名得以传遍天下。
朱氏家训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柏庐《朱子家训》
这句耳熟能详的名句想必大家都很了解吧,流传最广的勤俭持家训戒,成为中国传统士子耕读文化的标志。
朱伯庐的治家格言一直为世人所传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短短几百字的家训从衣食起居到为人处世,朱氏家训无不详尽。朱氏家训不仅规范着族人的生活习惯,更是思想道德的要求。
梁氏家训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梁焘《家庭谈训》
能够传承祖业,世代不熄的家族,必定是积善之家。梁焘一生为官正直,心忧君王,爱怜百姓,尽到为官的责任。虽然最终因为卷入‘元祐朋党之争’而招致贬谪,而且一贬再贬,最终死于贬谪途中,但是梁氏家训却让这位不幸的大臣流芳百世。梁焘用其生命书写了一部忠臣贤相的悲剧史。
李氏家训
逆吾者是吾师,顺吾者是吾贼。——唐太宗李世民《戒皇属》
和“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是一个意思,告诫后代要听从不同意见。唐太宗本人虚怀纳谏,也为李家做出了典范。
李世民为帝之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对内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严行节约,劝课农桑,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
司马氏家训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司马光《训俭示康》
不要被炫富的风潮所吸引,要物欲横流的社会中要坚守自己的独立意识。司马光认为,有德行的人都是从简朴中培养出来的,简朴就会减少欲望,君子少欲就不会被外物役使,就可以正道直行;小人少欲就能自谨其身,节约费用,远离罪过,使家庭丰裕。
纵观历史,越是富贵的大的家族,越是传承百年的家族,越懂得细水长流,懂得勤俭节约,懂得独善其身,低调简朴。
欧阳氏家训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欧阳修《示子》
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毕竟国人最重视教育了。欧阳修认为如果玉不琢磨,就不能制成器物;如果人不学习,也就不会懂得道理。然而玉这种东西,有它永恒不变的特性,即使不琢磨制作成器物,但也还是玉,它的特性不会受到损伤。人的本性,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就会发生变化。因此,人们如果不学习,就要失去君子的高尚品德而成平行恶劣的小人。
曾氏家训
一曰慎独则心安,二曰主敬则身强,三曰求仁则人悦,四曰习劳则神钦。——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的家书,堪称最全家训,能做到堪比圣人。正国藩是近代史上有争议的人物,但其对子女的教育却留给后人很多可借鉴的内容。勤奋、简朴、求学、务实的家训家风一直为曾家后人所传承。曾国藩曾留下十六字箴言:“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刘氏家训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敕后主辞》
刘备告诫儿子的话,好事要从小做起,积小成大;坏事也要从小开始防范。这句箴言不仅是刘氏家训,也被其他家族奉为圭臬。
“积善成德”是很多家族所世代奉行的箴言,刘氏家训也同样如此。
高氏家训
你发愤立志做个君子,则不拘做官不做官,人家都敬重你,故吾要你第一立起志气来。——高攀龙《高氏家训》
和明清之际的“官本位”崇拜形成鲜明对比,志气是立身持家的第一要义。
高攀龙并不攀龙附凤,给后世留下一个铁骨铮铮的高家。
能够真正传承下来的不是高官厚禄,不是万贯家财,而是做人的道理。
颜氏家训
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颜之推《颜氏家训》
很好的解释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关系,想要有和谐的家庭环境,自己要先达成亲人的期望。《颜氏家训》堪称家庭关系的科学发展观。
颜之推认为教育子女是作父母的严肃而重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62要的课题。他把儒家的“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主张从胎教开始。
袁氏家训
立志言为本,修身行乃先。——袁彩《袁氏世范》
《袁氏世范》共分三卷:即睦亲、处己、治家。内容多涉及读书修身、敬业、重贤、尊老爱幼,治家理财、人伦之道、处世之道等多方面,娓娓道来,如话家常,其目的是营造一种和睦安宁的家庭氛围和社会氛围。全书虽然以儒家之道为依据,却也思想开明,富于哲理。
姚氏家训
咬得菜根,百事可做。骄养太过的,好看不中用。——姚舜牧《药言》
穷养孩子的理论源头,从小让孩子吃苦有更高几率可以锻炼忍耐,磨砺上进。姚氏注重对日常生活、世俗人情经验的总结,所以家训也多事要求朴素、平易、实用。
方氏家训
贫贱而不可无者,节也贞也;富贵而不可有者,意气之盈也。——方孝孺《家人箴》
穷要穷的有气节,富要富的有谦虚。刚正不阿的方孝孺完美诠释了这句家训。方氏的《家人箴》,在历史上培养了无数志士名人,英雄豪杰,在今天,对哺育一代新人也做出有益的贡献。
吴氏家训
器量须大,心境须宽。一念不慎,败坏身家有余。——吴麟徵《家诫要言》
吴家做人讲境界,讲格局,但更注意细节。有时细节会决定成败。明末著名大臣吴麟征从自己的切身的从政经历、社会阅历和时间观察中总结出了许多为人、为学、修身、齐家、经世、济邦的人生经验。
吕氏家训
传家两字,曰读与耕。兴家两字,曰俭与勤。安家两字,曰让与忍。——吕坤《孝睦房训辞》
吕字两个口,家训也是两个字两个字。如果能做到这些,真乃持家有道。
张氏家训
人家不论贫富,贵贱,只内外勤谨,守礼畏法,尚谦和,重廉耻,便是好人家——张履复《训子语》
好人家并非大富大贵,而是安定和谐,享一个清福。张履祥生活在明清易代之际,江山易主,民族危亡,天灾人祸不断,深重的社会危机震荡着他的心灵,这才导致张氏很是注重安定和谐环境的重要。
孙氏家训
夫家所以齐者,父曰慈,子曰孝,兄曰友,弟曰恭,夫曰健,妇曰顺——孙奇逢《孝友堂家规》
再次论证家庭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每个人都要在家庭中做好多重角色。孙家注重对家庭成员关系的教化,只有一个好的家庭环境,从小培养,才会让一个家族长青不败。
爱新觉罗氏家训
志之所趋,无远不届;志之所向,无坚不入。——爱新觉罗·玄烨《圣祖庭训格言》
大意就是“困难像弹簧,看你强不强。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志向的远大于否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追求与未来,爱新觉罗氏早早就发现这方面的重要性,对后人志向,毅力方面的培养还是大有裨益的,让后人遇到困难时不至于轻易退缩。
何氏家训
学业在我,富贵在时。在我者不可不勉,在时者静以俟之。——何耕《示子辞》
告诉后代,安心治学,不要热衷发财,反正何家早晚要发达的。家训多是注重学业,修养,品行等。当然何氏也不例外,学业在我,富贵在时,这让后人更加注重内在。
林氏家训
“住美国房子,娶日本老婆,请中国厨子”是人生最幸福的生活。——林语堂
林家不是直接告诉后人什么大道理,而是以很轻松的语气告诉后人生活的道理,轻松自在便可。
1、孔子家训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译文:这句话意思很明了。一天孔子站在庭院里,他的儿子孔鲤“趋而过庭”,就是小步快走。在上级面前、在长辈面前你走路要“趋”,低着头,很快地这样走过去,这叫“趋”。
那么孔鲤看见父亲孔子站在庭院里面,于是低着头“趋”,孔子说”站住,学诗了吗?“没有。”不学诗何以言“——不学诗怎么会说话?
又一天,孔子又站在庭院里,孔鲤又“趋而过庭”,孔子说,“站住,学礼了吗?”“还没有”。”不学礼何以立“不学礼怎么做人?
赏析:这个故事就叫做“过庭语”,也叫“庭训”。后来根据这个故事,父亲对儿子的教育在古代就叫“庭训”。学诗和学礼,讲的是读书和做事,这是人生很重要的两个问题。
2、诸葛亮《诫子书》《诫外甥书》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诫子书)
译文:以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诫外甥书)
译文:一个人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追慕先贤,节制情欲,去掉郁结在胸中的俗念,使几乎接近圣贤的那种高尚志向,在你身上明白地体现出来,使你内心震动、心领神会。要能够适应顺利、曲折等不同境遇的考验,摆脱琐碎事务和感情的纠缠,广泛地向人请教,根除自己怨天尤人的情绪。
赏析:诸葛亮46岁才得子诸葛瞻。他很喜欢这个儿子,希望儿子将来成为国家栋梁。诸葛亮有两个姐姐,二姐所生子叫庞涣,深得诸葛亮喜爱。诸葛亮常年征战,政务缠身,但仍不忘教诲儿辈。他写给诸葛瞻和庞涣的两封家书,被称为《诫子书》和《诫外甥书》。
3、琅琊王氏家训
夫言行可覆,信之至也;推美引过,德之至也;扬名显亲,孝之至也;兄弟怡怡,宗族欣欣,悌之至也;临财莫过乎让:此五者,立身之本。
译文:言行能一致,是信的极点;把美名推让给别人而自己承担过失,是德的极点;传播好名声使亲人显赫,是孝的极点;兄弟和乐,宗族欢欣,是悌的极点;在财物面前没有比谦让更好的了:这五条,是立身的根本。
4、欧阳修《欧阳永叔集》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而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付弈。
译文:玉不雕琢,就不能制成器物;人不学习,也就不会懂得道理。然而玉这种东西,有它永恒不变的特性,即使不磨制作成器物,但也还是玉,不会受到损伤。人的本性,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就会发生变化。
因此,人们如果不学习,就要失去君子的高尚品德从而变成品行恶劣的小人,难道不值得深思吗?
赏析:欧阳修4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对他的教育很严格。为节减开支,母亲用芦苇、木炭作笔,在土地或沙地上教欧阳修认字。欧阳修在家训中希望儿子能继续养成读书的习惯,并从书中学会做人的道理。
5、姬旦《诫伯禽书》
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
君子力如牛,不与牛争力;走如马,不与马争走;智如士,不与士争智。
德行广大而守以恭者,荣;聪明睿智而守以愚者,益。
译文:亲戚故人没有发生严重过e69da5e887aae79fa5e98193366失,就不要抛弃他。不要对某一人求全责备。有德行的人即使力大如牛,也不会与牛竞争力的大小;即使飞跑如马,也不会与马竞争速度的快慢;即使智慧如士,也不会与士竞争智力高下。
德行广大者以谦恭的态度自处,便会得到荣耀;聪明睿智而用愚陋的态度处世,你将获益良多。
赏析:《诫伯禽书》讲的是谦虚谨慎的美德。即使贵为天子,之所以富有四海,也是因为遵循了这些品德。不知谦逊从而招致身死国丧,桀纣就是这样的例子。你怎能不慎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