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任贤使能
【释义】任用知有德行有才能的人。
【出处】《荀子·王制》:“欲立功名,则莫若尚贤使能道矣。”汉·王充《论衡·自然》:“舜、禹承安继治,任贤使能,恭己无为而天下治内。”
【用例】吴主浮江万艘,带甲百万,~,志存经略。容(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二回)
吴书曰:咨字德度,南阳人,博闻多识,应来对辩捷,权为吴王,擢中大夫,使魏。魏文帝善之,嘲咨曰:“吴王颇知学乎?”答曰:“吴王浮江万艘,带甲百万,任贤使能,志存经略,虽有馀间,博览书源传历史,藉采奇异,不效诸生寻章摘句而已。”帝曰:“吴可征不?”咨对曰:“大国有征伐之兵,小国有备御之固。”又曰百:“吴难魏不?”咨曰:度“带甲百万,江、汉为池,何难之有?”又曰:“吴如大夫者几人?”咨曰:“聪明特达者八九十人,如臣之比,车载斗量,不可胜数。”咨频载使北,人敬异问。权闻而嘉之,拜骑都尉。咨言曰:“观北方终不能守盟,今日之计,朝廷承汉四百之际,应东南之运,宜改年号,正服色答,以应天顺民。”权纳之。
“静如止水,穆如清风”的意思是指和美如清风化养万物。
出处:出自《诗经·大雅·烝民》:“吉甫作诵,穆如清风。
白话译文:吉甫作歌赠穆仲,乐声和美如清风。
《大雅·烝民》全文:
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天监有周,昭假于下。保兹天子,生仲山甫。
仲山甫之德,柔嘉维则。令仪令色,小心翼翼。古训是式5,威仪是力。天子是若,明命使赋。
王命仲山甫,式是百辟7,缵戎祖考8,王躬是保。出纳王命,王之喉舌。赋政于外,四方爰发。
肃肃王命,仲山甫将之。邦国若否,仲山甫明之。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解,以事一人。
人亦有言,柔则茹之,刚则吐之。维仲山甫,柔亦不茹,刚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强御。
人亦有言,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我仪图之,维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衮职有阙,
维仲山甫补之。仲山甫出祖。四牡业业。征夫捷捷20,每怀靡及。四牡彭彭,八鸾锵锵。王命仲山甫,城彼东方。
四牡骙骙,八鸾喈喈。仲山甫徂齐,式遄其归。吉甫作诵24,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
白话译文:
老天生下这些人,有着形体有法则。人的常性与生来,追求善美是其德。上天临视周王朝,昭明之德施于下。保佑这位周天子,有仲山甫辅佐他。
仲山甫贤良具美德,温和善良有原则。仪态端庄好面色,小心翼翼真负责。遵从古训不出格,勉力做事合礼节。天子选他做大臣,颁布王命管施政。
周王命令仲山甫,要做诸侯的典范。继承祖业要宏扬,辅佐天子振朝纲。出令受命你执掌,天子喉舌责任重。发布政令告畿外,四方听命都遵从。
严肃对待王命令,仲山甫全力来推行。国内政事好与坏,仲山甫心里明如镜。既明事理又聪慧,善于应付保自身。早早晚晚不懈怠,侍奉周王献忠诚。
有句老话这样说:"柔软东西吃下肚,刚硬东西往外吐。"与众不同仲山甫,柔软东西他不吃,刚硬东西偏下肚。鳏夫寡妇他不欺,碰着强暴狠打击。
有句老话这样说:"德行如同毛羽轻,很少有人能高举。"我细揣摩又核计,能举起唯有仲山甫,别人爱他难相助。天子龙袍有破缺,独有仲山甫能弥补。
仲山甫出行祭路神,四匹公马力强劲。车载使臣匆匆行,常念王命未完成。四马奋蹄彭彭响,八只鸾铃声锵锵。周王命令仲山甫,督修齐城赴东疆。
四匹公马蹄不停,八只鸾铃响叮叮。仲山甫赴齐去得急,早日完工回朝廷e799bee5baa6e59b9ee7ad94335。吉甫作歌赠穆仲,乐声和美如清风。仲山甫临行顾虑多,宽慰其心好建功。
扩展资料
《大雅·烝民》:
据《毛诗》序云:“烝民,尹吉甫美宣王也。任贤使能,周室中兴焉。”然而朱熹却说“宣王命樊侯仲山甫筑城于齐,而尹吉甫作诗送之”,诗中所颂扬的却是仲山甫,并不是周宣王。
《诗经·大雅·烝民》是一首颂扬仲山甫的诗歌。起首之章,即颂扬仲山甫应运而生,说他非同小可,不是一般人物可比,以此总领全章。
二至六章,极力赞美仲山甫的德才政绩。说他有德,他遵从古训,深得天子的信赖;说他能继承祖先事业,他成为诸侯楷模典范,是天子的忠实代言人。
说他洞悉国事,他明哲忠贞,勤政报效周宣王。说他个性刚直,他不畏强暴,不欺弱者;说他德高望重,他关键靠自己修养,不断积累,因而成了朝廷大臣。
七、八两章则切入正题,叙述仲山甫奉周宣王之命,赴东方监督修建齐城,临别尹吉甫作诗相赠,从而宽慰出行者,祝愿其功成早归。
全诗的基调,是对仲山甫个人的颂扬与惜别,但透过对仲山甫行事风格与心理特点来看,能体察到处于西周衰微时期的贵族,对中兴事业艰难的认识与隐忧,以及对力挽狂澜的辅弼大臣的崇敬与呼唤。
作者对仲山甫推崇备至,从而极意美化,塑造了一位德才兼备、身负重任、忠于职守、攸关国运的名臣形象。
其实仲山甫的最突出政绩,应是他所倡导的大胆经济体制改革。废除所谓的“公田制”,推行“私田制”;废除了“力役地租”,推行“什一而税”。
积极鼓励农人开垦荒地;大力发展商业,等等。正是这些改革的成功,促成了周宣王时期的繁荣景象,成就了史称的“宣王中兴”。
人们所看到的,是周宣王令仲山甫往齐筑城,临行之时尹吉甫作诗相送,从而赞扬仲山甫的美德,辅佐周宣王的政绩。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烝民
公元前686年,齐国发生了一次内乱,荒淫无道的齐襄公被杀死了。他有两个弟弟,一个叫公子纠,当时在鲁国避难,另一个叫小白,当时在莒国避难。他们两人各有一位贤能的老师,公子纠的老师叫管仲,小白的老师叫鲍叔牙。
公子纠和小白得到齐襄公被杀的消息,都急着要赶回齐国去争夺君位。鲁国的国zhidao君鲁庄公亲自送公子纠回齐国,管仲考虑到莒国离齐国更近,担心小白赶在前头,就先带了一队人马去拦住小白。管仲在路上遇到小白以后,就偷偷向小白射了一箭,小白大叫了一声,就倒在车上。
管仲以为小白已经被射死了,就放下心来,不慌不忙地送公子版纠到齐国去。没想到,小白当时是装死倒下,为了麻痹管仲。等到管仲陪着公子纠到达齐国时,小白已经抢先回到齐国当上了国君,他就是齐桓公。
鲁庄公护送公子纠到齐国,结果被齐桓公的军队打败,只好杀了公子纠,并把管仲用囚车装着送到齐国去治罪。
小白的老师鲍叔牙是管仲的好朋友,他知道管仲的才能比自己强,就劝齐桓公重用管仲。
管仲到了齐国以后,齐桓公果然听从了鲍叔牙的劝告,不记管仲曾用箭射过自己的仇,让管仲担任齐国的相国,管理权国家大事。齐国在管仲的治理下,很快强大起来,齐桓公也成为春秋五霸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