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冷眼静看、刮目相看、看破红尘、雾里看花、另眼相看。zd
一、冷眼静看
白话释义:形容从旁冷静而仔细地观察。
出处:·《上卢三拾遗以言见黜》:“冷眼静看真可笑,倾怀与说却为冤。”
朝代:唐
作者:徐夤
译文:从旁冷静而仔细地观察发现真可笑,倾尽心意说的话还是被冤枉了。
二、刮目相看
白话释义: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来看待。
出处:《三国志·吴书·吕蒙传 》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朝代:晋
作者:陈寿
译文:离开三日,就应该用新的眼光看待。
三、看破红专尘
白话释义:看透人世间的一切,指对生活不再有所追求。
出处:·《镜花缘》:“看这话头,他明明看破红尘。”
朝代:清
作者:李汝珍
四、雾里看花
白话释义:比喻老眼昏花、模糊不清。
出处:·《小寒食舟中作》诗:“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朝代:唐
作者:杜甫
译文:春天的时候乘坐水船像在天上坐一样,老年的时候看花像在雾中看一样。
五、另眼相看
白话释义:用另一种眼光看待,多指把某个人(或某种人)看得不同于一般。
出处:·《初刻拍案惊奇》:“我等一实对,便把我们属另眼相看。”
朝代:明
作者:凌濛
已开头的四字成语 :
已陈刍狗、
已登道岸
已陈刍狗 [yǐ chén chú gǒu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陈:来陈列;刍狗:古代祭祀用茅草扎成的狗,祭祀后丢弃。指已经过时,轻贱无用的东西。(暗指孔子)
出 处
《庄子·天运》:“今而夫子亦取先王已陈刍狗,聚弟子游居源寝卧其下。”
例 句
盖~,其机已泄,恃胜失备,反受其害。 ★宋·沈括《梦溪笔谈》zd卷十三
百科释义
已陈刍狗,拼音:yǐ chén chú gǒu,成语。指已经过时,轻贱无用的东西。出自于《庄子·天运》。 查看百科
英文翻译
Chen Chen Chen
概不由己
拼音: gài bù yóu jǐ
损人不利己
拼音: sǔn rén bù lì jǐ
解释: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4b893e5b19e337 〖解释〗损害别人对自己也没有好处。
出处: 〖出处〗鲁迅《书信·致曹聚仁》:“只有损人而不利己的事,我是反对的。”
省身克己
拼音: xǐng shēn kè jǐ
解释: 〖解释〗检查自身过失,克制自己非分之想。
出处: 〖出处〗明·钱德洪《王文成公〈大学问〉跋》:“吾党各以己见立说,学者稍见本体,即好为径超顿悟之说,无复有省身克己之功。”
诛锄异己
拼音: zhū chú yì jǐ
用法: 动宾式;作谓语、状语;含贬义
解释: 诛:杀害;锄:铲除。指清除反对自己或与自己意见不合的人。
出处: 《梁书·止足·陶季直传》:“齐武帝崩,明帝作相,诛锄异己,季直不能阿意,明帝颇忌之,乃出为辅国长史,北海太守。”
严于律己
拼音: yán yú lǜ jǐ
近义词: 严以律己 反义词: 宽以待人
用法: 补充式;作谓语、补语;含褒义
解释: 律:约束。严格地约束自己。
出处: 宋·陈亮《谢曾察院君》:“严于律己,出而见之事功;心乎爱民,动必关天治道。”
叨在知己
拼音: tāo zài zhī jǐ
解释: 叨:谦词,表示辱没他人,自觉惭愧;知己:友谊深厚的朋友。有愧于作为您的知己朋友。
出处: 清·霁园主人《夜潭随录·崔秀才》:“谓叨在知己,亟当如命。
损人益己
拼音: sǔn rén yì jǐ
解释: 犹损人利己。
损人害己
拼音: sǔn rén hài jǐ
解释: 既害了别人,又害了自己。
损人肥己
拼音: sǔn rén féi jǐ
解释: 犹损人利己。
士死知己
拼音: shì sǐ zhī jǐ
解释: 士:有才识的人。为了报答知己,不惜牺牲生命。亦作“士为知己者死”。
事不关己
拼音: shì bù guān jǐ
近义词: 漠不关心、无关痛痒 反义词: 息息相关、相依为命
用法: 主谓式;作宾语、分句;含贬义
解释: 事情同自己没有关系。
出处: 《曹雪芹别传》:“当时的风气是谨言慎行,少发议论,事不关己,不必打听,因此对这一次大征战的命将出师,一直不甚了了。”
例子: 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明哲保身,但求无过。”
清身洁己
拼音: qīng shēn jié jǐ
解释: 谓保持自身节操,身体力行。
排除异己
拼音: pái chú yì jǐ
解释: 排挤、清除和自己意见不同或不属于自己集团派系的人。
谬托知己
拼音: miù tuō zhī jǐ
解释: 谓假托为知心朋友。
立身行己
拼音: lì shēn xíng jǐ
解释: 存身自立,行为有度。
奉公正己
拼音: fèng gōng zhèng jǐ
解释: 奉行公事严格地约束自己。
出处: 《魏书·高道穆传》:“机方直之心,久而弥厉,奉公正己,为时所称。”
奉公克己
拼音: fèng gōng kè jǐ
解释: 谓严以律己,一心为公。
知彼知己
拼音: zhī bǐ zhī jǐ 简拼: zbzj
近义词: 知己知彼 反义词: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解释: 原意是如果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能了解透彻,打起仗来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泛指对双方情况都很了解。
出处: 先秦·孙武《孙子·谋攻》:“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
例子: 对付敌人,一定要~,才能百战百胜。
先人后己
拼音: xiān rén hòu jǐ 解释: 首先考虑别人,然后想到自己。
例子: 这也表现了他~、艰苦朴素的崇高品质。(朱敏《深情怀念周伯伯》)
损人利己
拼音: sǔn rén lì jǐ 简拼: srlj
近义词: 自私自利、见利忘义 反义词: 大公无私、舍己为人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解释: 损害别人,使自己得到好处。
出处: 元·无名氏《陈州粜米》:“做的个上梁不正,只待要损人利己惹人憎。”
例子: 凡有~之心的人,其结果都不妙。(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
视为知己
拼音: shì wéi zhī jǐ
解释: 看成好朋友。
身不由己
拼音: shēn bù yóu jǐ 简拼: sbyj
近义词: 不由自主、情不自禁 反义词: 得心应手、应付自如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状语;含贬义
解释: 由:听从。身体不由自己作主。
出处: 《宋元戏文辑佚·陈巡检梅岭失妻》:“瓜期信通,为着功名,奔走西东。见说出路自觉心慵,身不由己,意冲冲。”
求人不如求己
拼音: qiú rén bù rú qiú jǐ
解释: 仰求别人,不如自己努力。
排斥异己
拼音: pái chì yì jǐ 简拼: pcyj
近义词: 排除异己 反义词:
用法: 动宾式;作主语、补语;含贬义
解释: 排挤、清除和自己意见不同或不属于自己集团派系的人。
出处: 《晋书·殷凯传》:“凯见江绩亦以正直为仲堪所斥,知仲堪当逐异己,树置所亲。”
瞒心昧己
拼音: mán xīn mèi jǐ 简拼: mxmj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违背自己良心做坏事
解释: 昧:欺瞒。违背良心干坏事。
出处: 元·关汉卿《五侯宴》第一折:“我堪那无端的豪户,瞒心昧己使心毒,他可便心狡狠,倒换过文书。”
露才扬己
拼音: lù cái yáng jǐ 简拼: lcyj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显露自己的才能,表现自己
解释: 显露自己的才能。也比喻炫耀才能,表现自己。
出处: 汉·班固《<离骚>序》:“今若屈原,露才扬己,竞乎危国群小之间,以离谗贼。”
例子: 既失博学知服之义,且开~之风,此学者之大病也。(清·陈澧《东塾读书记·郑学》)
瘠人肥己
拼音: jí rén féi jǐ
解释: 瘠:瘦,引申为悭吝;肥:胖,引申为贪婪。对待别人很吝啬,而自己却很贪婪。
盖不由己
拼音: gài bù yóu jǐ
解释: 盖:承上文申说理由和原因;由:听命,顺从。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
反求诸己
拼音: fǎn qiú zhū jǐ 简拼: fqzj
近义词: 反躬自问、严于律己、闭门思过、反躬自省 反义词: 苛求于人
用法: 动宾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
解释: 求:追究,寻求;诸:“之于”的合成词。反过来追究自己。指从自己方面找原因。
出处: 先秦·孟轲《孟子·公孙丑上》:“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例子: 君子之遇艰阻,必~,而益自修。(《二程全书·伊川易品三》)
安分守己
拼音: ān fèn shǒu jǐ 简拼: afsj
近义词: 循规蹈矩 反义词: 违法乱纪、为非作歹、惹是生非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中性,指为人规矩老实不越轨
解释: 分:本分。规矩老实,守本分,不做违法的事。
出处: 宋·袁文《瓮牖闲评》第八卷:“自以为一己之能,万一人主见喜,则超腊奋迅何事不可为,彼安分守己恬于进取者,方且以道义自居,其肯如此侥幸乎?”
例子: 从此养好了,可要安分守己,再别胡行乱闹了。(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二回)
安份守己
拼音: ān fèn shǒu jǐ 简拼: afsj
近义词: 安分守己、遵纪守法 反义词: 违法乱纪、为非作歹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中性,指为人规矩老实不越轨
解释: 安守本分,规矩老实
出处: 李劼人《天魔舞》第17章:“所以我们对于空子,应该广劝他们安份守己的好。”
不得已而为之 没有办法,只能这样做。
不能自已 已:停止。指无法控制自己,使激动的情绪平静下来。
不为已甚 已甚:过分。不做得太过分。多指对人的责备或处罚适可而止。
大势已去 大势:事情发展的趋势。有利的形势已经丧失,前途已经没有希望。
低回不已 低回:徘徊留恋;不已:不停止。不停地徘徊,留恋忘返。形容伤感难忘的心情。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东隅:指日出处,表示早年。桑榆:指日落处,表示晚年。早年的时光消逝,如果珍惜时光,发愤图强,晚年并不...
方寸已乱 心已经乱了。
过为已甚 过:过分;为:做;已甚:过头。做得太过分。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为革命,为人民奋斗终身。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烈士:志向远大的英雄。已:停止,衰减。英雄到了晚年,壮志雄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4b893e5b19e364心并不衰减。
莫为已甚 不做得太过分。多指对人的责备或责罚适可而止。
墓木已拱 坟墓上的树木已有两手合抱那么粗了。意思是你快要死了。这是骂人的话。后指人死了很久。
木已成舟 树木已经做成了船。比喻事情已成定局,无法改变。
迫不得已 被逼得没有办法,不得不这样。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不杀掉庆父,鲁国的灾难不会停止。比喻不清除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就得不到安宁。
如此而已 如此:象这样;而已:罢了。就是这样罢了。
生生不已 形容一切生物新陈代谢,永无停止。
死而后已 已:停止。死了以后才罢手。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
万不得已 表示无可奈何,不得不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