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成语大世界欢迎您的到来
您的位置:荆门成语大世界 > 成语故事 >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培养的著名元帅和将军有哪些?-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培养的著名元帅和将军有哪些?-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

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你好

已经没有了

中文名: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
简称:抗大
创办时间:1936年
类别:公立大学
学校类型:军事
所属地区:中国延安
主管部门:中共中央教育委员会
校训:团结、紧张、严肃、活泼
主要院系:高级科、上级科、普通科
校歌:《军校之歌》
存在时间:1937年6月-1945年10月

谢谢采纳


1936年6月1日,抗日军政大学e69da5e6ba90e799bee5baa6e79fa5e98193363前身红军大学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在陕北保安建立。主要干部由毛泽东从红一方面军抽调,包括校长林彪,教育长罗瑞卿,训练部长刘亚楼,校务部长杨至成。副校长刘伯承不久调任援西军司令员,并没有负责抗大工作。第一期学员称为红大一期,后来也直接转为抗大一期。一期一科学员是红军军级干部和部分师级干部,由校长林彪抽调。保安校舍是学员自己动手挖的窑洞。

  1937年,抗日军政大学迁入延安。抗大一期和抗大二期的学制都只有半年左右,这些毕业生很快就成为新组建的八路军和新四军的主要骨干。

  1939年,抗大总校、陕北公学等5000人在副校长罗瑞卿带领下迁往晋东南抗日根据地(太行根据地)。在陕北留下抗大三分校。抗日战争时期,各个大的根据地都组建了抗大分校,一般由根据地负责人兼任校长。这种做法隐含了和国民党的黄埔军校大搞分校建设进行对垒的意味,国共双方都在积极扩充军校,准备军事干部。

  1945年10月,抗大总校在副校长何长工带领下迁往东北,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政大学”。 各个分校则组建了华北、华东、西南等军政大学。

  红军大学

  1933年10月17日,中革军委发出《关于改编红军学校的命令》,“以原有高级班上级班,改为红军大学校”,这一富有远见的决定,开创了人民军队办大学的先河,被毛泽东誉为“红埔军校”的中国工农红军大学由此诞生。

  据南京政治学院军事历史学教授季云飞介绍,红军大学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的最高学府,第一任校长是何长工。这位曾留学法国、在井冈山被毛泽东称为“长工师傅”的红军名将到任后,带领学员仅用3个月,就在瑞金西郊沙洲坝镇建起了被外界称作“山林军事学堂”的红军大学校园。

  红军大学创建之初,专职教员仅有16名,设有高级指挥科、上级政治科、指挥科、参谋科、后勤科,附设教导队、高射队、测绘队。学员直接从红军中招收历经战火考验的师团级干部。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其前身是中国工农红军学校。
一九三六年六月改称“中国抗日红军军政大学”(简称“红大”),十二月中央任命林彪为“红大”校长兼政委,刘伯承为副校长,罗瑞卿为教育长,杨尚昆为政治部主任。一九三七年一月,“红大”迁至延安,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
抗大总校从一九三六年六月至一九四五年八月共办了八期,共收学员二万九千余人。
抗大除总校外还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先后建立了十二所分校。
一九三八年十二月,建立两个分校。一分校校长何长工,起初校址在晋东南,一九四0年一月迁驻山东解放区。二分校校长陈伯钧,校址在晋察冀边区灵寿县。
一九四0年一月,在延安设立第三分校,校长许光达。
三月,在豫皖苏边区设立第四分校,彭雪枫兼校长。
九月在盐城成立第五分校,陈毅兼任校长和政委。
十一月在太行武乡成立第六分校,校长刘忠,政委黄欧东。
一九四一年七月在兴县成立第七分校,校长周士第。
五月在天长县成立第八分校,校长张云逸兼。
一九四二年五月在南通县成立第九分校,粟裕兼校长。
同年春在鄂豫皖区成立第十分校,李先念兼任校长和政委。
抗大一分校校址由晋东南迁到山东解放区的沂水岸堤成为抗日军政大学山东分校校址。
“胶东抗大”—革命干部的摇篮(一)

张荣起

抗日和解放战争时期,胶东半岛,乃至开埠80余年已相当繁荣的烟台,中等学校还寥若晨星,然而,在牙山方圆百里的战火中,却已流动着一所享誉四方的军政干部大学。虽然随着革命形势的变化,几更校名,由“抗大”,到“教导二团”,又到“华东军政大学胶东分校”(统称“胶东抗大”),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教育方针与“培养革命干部”的办学宗旨不变,从1940年4月创建,至1949年5月彻底迁走,近10年的风雨历程,为军队和地方培育了数以万计的优秀干部。60年后的今天,她的来龙去脉很少有人说得清楚。近期我们通过对教育文史资料的调查,重温了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59b9ee7ad94338当年抗大 “火线上办学”的历史。

“胶东抗大”的由来

“胶东抗大”的前身是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1936年6月1日创立于陕北瓦窑堡,当时叫“中国抗日红军大学”, 1939年初,改校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校址迁到延安。不久,中央指示“抗大’分批离开延安,到火线上去办学。一分校(全国共12个分校)在校长何长工的率领下,渡过黄河来到太行山区。是年冬,“抗大”总校也要迁太行上区,于是由何长工校长率一个留守大队迎接总校,一分校则由周纯全接任校长,率校部经冀南到了鲁南沂蒙山区。当时校部有三个大队,第一大队由贾若瑜任大队长,廖海光任政委。

此时胶东经过1937年12月14日的“天福山起义”后,抗日形势如火如荼,由于急需军事干部,1938年3月也建立了一所胶东军政干校,校长由第五支队司令高锦纯兼任,12月,刘汉接替丁光任副校长。为迅速培养胶东抗日游击战争的领导干部,中共山东分局和八路山东纵队决定,派出“抗大”第一分校的第一大队到胶东与胶东军政干部学校合并,编为抗大一分校“胶东支校”(亦称三分校。一分校是校本部,在沂水,二分校在东平湖)。

1940年2月,一大队在贾若瑜和廖海光的率领下,冲破重重封锁线,经鲁中开赴胶东,于当年4月到达胶东抗日根据地,在招远、掖县、莱阳边区的掖县三元村同胶东军政干校会合,两校合并,正式成立了抗大胶东支校,简称“胶东抗大”。刘汉任校长,廖海光任政委,贾若瑜任副校长(对外是团长,不久接任校长)。“胶东抗大”隶属“抗大”第一分校,归胶东区党委领导,经短时间准备,6月1日正式开学。1940年夏秋之交,校部转移到平度大泽山区,边战边学。1941年3月15日,许世友司令员指挥下的胶东主力军,打开牙山,当日下午,“胶东抗大”胜利到达牙山革命根据地,从此,有了相对稳定的办学条件。

“胶东抗大”的风雨历程

“胶东抗大”自1941年进入栖霞,到1949年彻底迁出,近十年时间,虽然几进几出,但主要活动范围是在牙山方圆百里以内。在栖霞(含栖东)境内,活动范围有三处。

一是牙山的西麓和北麓。1941年春刚入栖霞境内,首先落脚于牙山西麓的刁崖后、麻地及周围的十几个村庄。几个月后移驻北麓山区,一直到日寇投降前夕,这是抗大连续办学时间最长的地点。校部首先驻东夼村(今凤凰庄),各营队向北先后延续到雀刘家、小庄(今富庄)、上崖头、大庄头、桃林夼、野夼、东下夼、西下夼、宅头、甲格庄、河西、徐家、山合 山卢 夼(今国路夼)等村,向东及南分布在巨夼、西城、白马夼、荆子埠、北楚留、柳家庄、楚留店、大庄、西庄、西草铺等村庄。是年6月,聂凤智自第一分校派来接替贾若瑜任校长,廖永光继任政委,黄经琛任教育长。校部分政治处(下设组织、宣传、青年、民运、锄奸5股)、参谋处(设作战、训练、人事、通讯4股)、后勤处(设财务、军需、粮秣、军械4股)、直属连队(设警卫、通讯连、便衣排、骑兵班)几个办事机构,学员根据形势需要招生,先后实行过三、三与四、四编制。1941年秋是三个建制营600多学员的学校。

随聂凤智从一分校调过来一批干部及军事、政治教员,也带来部分新教材,为教学充实了力量和内容。这一阶段的教学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提倡启发、研究、实验式,废止注入、强迫、空洞的教学方式。当时教学设施很简陋,无固定的教室、桌凳、和像样的教具,场园、寺庙、树林,甚至茔盘就是教室,学员的背包当坐椅,膝盖作课桌,教具自制,反扫荡的战场就是实验场地。这一年,经历了春夏两次大扫荡,在聂、廖首长的指挥下,粉碎了敌人的进攻,保存并增强了学校的实力。

1942年下半年,延安整风文件传来,结合教学工作,克服主观主义,使教学内容更切实际。这一期学员逢上日军司令冈村宁次亲自发动的冬季拉网式扫荡(即马石山惨案那次),支校采取游击战术,配合主力部队,再次打击了敌人,取得反扫荡胜利。

1943年为贯彻党中央“精兵简政”的方针,山东军区决定,将抗大一分校本部改为山东军区教导一团,胶东支校改为第二团。5月蔡正国接替聂凤智任团长(校长),刘浩天任政委。校部机构按教育与行政统一的原则整编,学员共约千人,组成9个队,编为3个营。教学计划亦有所调整,为深入开展整风和适应游击战争的需要,军事课除“正规化”军事训练外,加强了小分队游击战术训练。政治课着重学习整风文件,开展整风运动,自上而下发扬民主,一面教学,一面查”三风”不正的表现。学校还发扬“抗大”老传统,开展生产节约运动,开荒种菜,上山打柴,帮助群众筑路、疏河、修堤坝等,学校还建立了修械、榨油、纺织、被服、磨面等工厂。既保障了学校的供给,也减轻了根据地人民的负担。整风以后,传来陕甘宁边区和各兄弟军区采用群众路线练兵的经验,对教学工作促进很大。1944年冬主要推广官教兵、兵教兵、兵教官的教学方针。1945年2月,讨伐莱阳赵保原的战斗中,教导二团副教育长率领一批学员到第一线体验战斗生活,使军事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起来。

当年8月教导二团进军莱阳,迎来日寇的无条件投降,抗战取得最后胜利。学校面临着培养更多干部去开辟新区的任务。这时裴宗澄、严政接替蔡正国、刘洁天任团长和政委。

二是以古镇都为中心的栖霞城区和周围村庄。1945年9月教导二团在莱阳城招收了第4期(支校第8期)学员,到水沟头一带进行了短期整顿,10月即重返栖霞,团部住古镇都村的牟氏庄园,各营及连队分住十里铺、观东、滨都宫、北岩子口、南岩子口及城区的“卍”字会、霞山书院、悦心亭、南坊、杨疃、北关等几十处,这期间,正当抗战胜利,人们渴望和平,但国民党单方面强行接受胜利果实,对国共两党签定的《双十协定》,毫无诚意,并随时有发动内战的迹像,教导二团为适应随时发生战争并开发新解放区的需要,本期学员增至2000多人,编成30个学员队,其中知识青年占三分之二,被称为学生队,为了保证教学效果,实现培养干部的目标,学校开展了学习创模运动、百日大练兵和整纪创模运动,目的是将“秀才”培养成文武双全的解放军干部。百日大练兵中,学员每天早操要坚持10华里的全副武装跑步,苦练几月后,学生连的白面书生,都变成了身强力壮的“小老虎”。

这一期教学不同以往的是,为适应现代化战斗,增设了机枪与炮兵等特科队,注重高层次军事技术训练。栖霞城区的白洋河套及场园,到处是大练兵的紧张场面,重机枪与炮兵训练,最引人注目。他们千方百计攻破技术关,训练出一批批射击能手。1946年7月国民党发动了全面内战,教导二团学员提前毕业,分赴军队和地方各条战线。随着形势的变化,校部再次转移到莱阳。

三是流动于唐家泊与蛇窝泊一带。1947年2月为适应解放战争发展的需要,华东军区决定,将山东教导二团(习惯仍称抗大胶东支校)改称华东军政大学胶东分校。校长钟光国、政委周澍,教育长阎继樵。同月即招收第一期学员(总第10期),这一期的特点是学制短,仅3个月。教学以政治理论和思想教育为重点。开学后即开展了立功爬山运动,以锻炼坚定的革命意志。这期间,国民党大举进攻胶东,战局紧张,在“保家保田,打跨敌人进攻”的口号下,连队分散行动,又恢复了类似1942年日寇大扫荡时的游击形式。近在栖、莱、海一带周旋,;远则派出小分队,东达昆嵛山麓组织老区人民修工事,北上打击盘踞烟台的顽敌。8、9月间,才比较稳固地落脚于牙山西麓的刁崖后、麻地、东野、下阁子一带村庄。是年12月14日上午传 来了莱阳城解放的特大喜讯,分校驻地各村都举行了盛大庆捷会。。1948年开春,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灾情,学校除了预期完成学习和练兵任务之外,大搞生产自救,并帮助当地群众度春荒。分校一路南移,经唐家泊、东三叫、石门口、大中疃、柴西山等村,分别做群众工作,4月到蛇窝泊镇的文石村才固定了校部驻地。并在邻近的柳林庄、下范家沟,南台驻了三个营部。各连队分住在窝乐、朱留、院头窑、唐山头及前、中泥都、小庄泥都、张家泥都等村。

此后一年内,又有了相对稳定的办学条件,军事、政治、文化课较能正常进行,1948年8月,领导干部又作调整,王儒林任校长,孙殿甲任政委。本期以训练南下干部为主。学校自上而下开展“三查三整’,为迎接全国解放做好思想和组织上的准备。11月,大批干部和500多学员奔赴华东局,准备过江。分校于1949年5月青岛解放前夕,彻底离开栖霞。结束了近十年的风雨历程。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标签导航

成语最后一个字是心的有哪些 哪些成语中最后一个字是次 最后一个是正字的成语 有那些 最后一个字是过的成语有哪些? 此地无银三百两是什么意思 此地无银三百两 是什么意思? 是不是有点不打自招的意思 ”此地无银三百两”是什么意思? 此地无银三百两 是什么意思 一介平民是什么意思 一介贵族是什么意思 “一介”是什么意思? 一介布衣是什么意思? 晚上他说错话了?我就不理他今天早上他就发了 我男朋友发一条说... 人生变迁,似水流年,爱的图腾,情的蔓延爱情是逐步的渗透,而...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什么意思? 叹一声世事变迁,惜一次似水流年 什么意思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还有吗?可以去上吗? 中国抗日军政大学究竟是怎样的一所学校 抗日军政大学与黄埔军校共同点?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培养的著名元帅和将军有哪些?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的意思? 世间万物猜三个数字 猜三个数字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猜一动物 语竭词穷和理屈词穷是一个意思吗? 理屈词穷词是什么意思 理屈词穷是什么意思 理屈词穷屈是什么意思 关系关系错综复杂成语 形容事物错综复杂,难以辨别的成语是哪个 错综复杂台怎么读 错综复杂,盘根错节,是什么意思 纵然万劫不复,纵然相思入骨,我也待你 眉眼如初,岁月如故什... 不负如来不负卿."是什么意思? “不负如来不负卿”的全诗是什么? "世上安得双全法 请问一下,牵什么挂什么?除牵肠挂肚之外 带翩翩两个字的成语有哪些 带“翩翩”两个字的成语有哪些? 成语脆弱蝶翼意思什么意思 关于描写蝴蝶的四字词语 古者诗三千余篇……怎么解释? 删诗说的解释 关于诗歌的问题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是谁提出的? 大吃大喝是什么生肖 大吃大喝猜生肖 大吃大喝:是什么生肖 大吃大喝只管大?是什么生肖呢 为什么古人说“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两天晒网是出自历史故事还是寓言故事还是神话故事还是... 三天打鱼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典故的历史出处和故事 三天打鱼, 两天晒网的出处(故事来源)详细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