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成语大世界欢迎您的到来
您的位置:荆门成语大世界 > 成语故事 > 佛学中怎样理解不打妄语?-佛学里的不杀生如何理解

佛学中怎样理解不打妄语?-佛学里的不杀生如何理解

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下面节选一些净空法师的开示:

不伤害别人 - 不恼害众生。

净空法师:我们讲的五戒,五戒是禁止恼害众生,属於止持。不但恼害众生的行为不能有,恼害众生的念头都没有,这才叫持戒清净、持净戒。如果还有恼害众生的念头,戒律虽然严,不清净,就像佛在《十善业道经》上跟我们讲的,夹杂不善。夹杂著毫分不善那是指念头,念头不善,行为虽善,你还有不善的念头。

不被人伤害 (个人联想到了多闻天王)

净空法师:道场无论大小,最重要的是和睦,佛教给我们六和敬,如果不和就不能共住。诸位要晓得,不和那不是佛的道场,是魔的道场,是魔的斗争场所,是造业的场所,业报决定在三途。如果是斗乱僧团,业报肯定在地狱。在这个时候怎麼办?我们就把僧团解散。为什麼要解散?爱护众生,要懂得这个意思,把你造作地狱罪业的缘,我把你断掉,希望你将来不堕地狱,决不是恶意把你赶走。这样想法,那你就错了,你是愚痴到极处。聪明人、有智慧的人他7a64e78988e69d83337自己会反省,如果这一个僧团,大众跟他不能相处,他看别人看得不顺眼,别人看他也不顺眼,他自动离开,这是聪明,这是有智慧。他还不想离开,等到别人把僧团解散叫他离开,他不得已而离开,这是下根人,不是上根人。上根人他还有功德,他自己离开保护僧团,维持僧团的和睦,他不伤害僧团,这一点用心就值得我们尊敬。存心伤害僧团,无论他是有意还是无意,有意罪很重,无意是他的习气,果报都在地狱。地狱里面受罪轻重不等,为什麼?他造的罪业是破和合僧。如果我们细究他的根源,都是属於自私自利,都从这里发生的。现在西方人的文化「保护自己」,这一句话讲得没错,但是解错了。为什麼?他保护自己的自私自利,保护自己的贪瞋痴慢,保护自己的名闻利养,这可错了!这种思想行为利己必定损人,你害他,害他要是害到僧团里面,罪可就不得了,所以利己肯定损人。
保护自己应当是保护自己的真诚心,保护自己的大慈悲心,保护自己的善根,保护自己的功德,这就对了。同样一句话,解释不一样,果报天渊之别,一个果报在天堂,一个果报在地狱。所以帮助人最重要是叫人得心安,身心安稳,这是真实功德,这是佛菩萨所作所为,我们要了解。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个人联想:北方多闻天王,持宝伞,伞无骨,无骨之伞真正“善护”,伞是保护自己的,多闻就会听到世间种种,讯息良莠不齐,要懂得保护自己,不为邪风所动,有骨的伞,遇到大风,会折,外表看似没骨的伞,外圆内方,外面用怀柔的方法,不去正面冲突。四两拨千斤,卸掉其力量,伞(人)心里面其实有一根主心骨,心里面非常笃信、安定,不为外境所动摇。

自己不伤害自己 - 自爱

净空法师:所以中国传统的教育,伦理道德的教育就是现在人所讲的「爱的教育」。这个爱的教育在中国是生了根,是真正落实了修身为本,教学为先。因此这个族群,这麼大的一个族群,它是和睦的,它里面不会有冲突。在这五千年历史当中,没有看到中国人跟其他国家打过仗,没有,没有发生过战争冲突,也没有看到中国人侵犯别的国家一寸一尺的土地,没有,什麼原因?爱的教育,知道自爱才能够爱人。现在人为什麼不会爱人?说实在话不知道自爱。自爱是大学问,自爱是圣贤的学问,现在人不知道自爱,所以他不知道爱人。

今天的社会迫切需要的就是这个教育,爱的教育,自爱的教育、爱人的教育。因此我们把古圣先贤这种教学的理念、教学的成果、教学的经验,我们要把它恢复起来,把它介绍给全世界的志士仁人,我们一起来推广,冲突自然就化解了,安定和平肯定能够落实。为什麼?宇宙是和谐的,地球上所有一切生物彼此相处也是和谐的。又何况圣贤人告诉我们人性本善,你看看《三字经》上第一句话「人之初,性本善」。所以从事於伦理道德教育,第一个就是肯定人性本善,肯定释迦牟尼佛在经典上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切众生都应当成佛,这才是办教育真正的目标、方向。唯有教育才能够救我们自己,救我们的家庭,救社会、救世界。

不妄语是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之一,也是《楞严经》上说的四种清静明诲(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之一,在佛教里面是很重要的学习内容。戒的梵语叫做波罗提木叉(意为善法所依处),也就是说是修行的先决条件,是滋养善法的根,佛教三无漏学戒定慧,戒学是第一位,依戒所得的定才是正定,正定所得的智慧才能熄灭烦恼。《遗教经》上佛陀入灭前最后的教导反复详细的讲解和强调戒律,若不持戒,而欲得定,所得之定是邪定,邪定所生的慧是狂慧,犹如无根的飘萍,风一吹,就跟着转动,烦恼一来,不能熄灭烦恼。不妄语,就是说不为名闻利养欺骗别人,包括用写字,肢体语言来欺骗,即使沉默来达到欺骗的目的,也是犯戒。犯戒有三个条件,第一有这个念头,第二付诸行动,第三目的达到目的。比如别人问你什么事情,你不想告e5a48de588b67a64363诉他,就对他撒谎,然后他也相信了,就构成犯戒,如果你没有付诸行动或者对方没有相信,都构不成犯戒。再者,心中没有想欺骗对方,但是因为口误,或者别人自己理解出错,在事实上形成了欺骗的效果,也不会犯戒。总的来说,犯戒要以上三点都要满足才是犯戒。虽然如此,存心欺骗别人,即使没有达到欺骗的结果,同样会有恶果。此外,朋友之间开开玩笑,为了取乐而欺骗,也不在妄语之列,不过这是应当回避的。不过,修学不妄语戒,开玩笑,讲色情笑话,说浮华的词语,骂人等等,都应该回避。
荤食和腥食在佛门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荤专指葱、蒜、辣椒等气味浓烈、刺激性强的东西,吃了这些东西不利于修定,所以为佛门所禁食。

腥则指鱼、肉类食品。

不杀生

跟儒家所讲的“仁”意思相同。仁是会意字,是两个人,意思就是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仁的意思。一切众生,尤其是指有情的众生(动物),没有不爱惜自己生命的,没有一个动物甘心情愿被人杀,被杀是没有抵抗的能力,可是这种怨恨之心不e799bee5baa6e78988e69d83332会消失。

杀生的人有失仁慈,被杀的众生怀恨在心,念念要报复,这就是佛家所谓欠钱的要还债,欠命的要偿命,冤冤相报没完没了。

为什么?两方面都迷。被杀的众生不会想到,过去世我曾经杀他,这是一报还一报;就这样算了,那这个事就完了,就没事;若还要杀他报复是迷,这是没有做还债想。你杀我,我将来有机会再杀你、再报复,报复一次比一次要惨烈。

战争是非常残酷的事情,佛告诉我们,杀生招感世间刀兵的劫难。佛法教我们不杀生,不但是不与一切众生结冤仇,同时更是培养自己的大慈悲心。

慈悲心是性德,真心里面本来就是慈悲的,养自己的慈悲心。所谓“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是从不杀生上来培养,帮助我们明心见性,这条戒律有这么大的功德。

杀生业障非常重,障碍明心见性,障碍我们得一心不乱。因为一个好杀的人,瞋恨心必定重,瞋恨心重的人,念佛怎么会得一心?修禅怎么会得禅定?所以佛法把不杀生列为一切戒条里第一条戒,是有道理的。

扩展资料:

佛教五戒,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戒。“不杀生”是“仁”,“不偷盗”是“义”,“不邪淫”是“礼”,“不妄语”是“信”,“不饮酒”是“智”,这是配合中国固有文化而说。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佛教五戒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标签导航

百慕大失踪人口几十年出现是真实的吗? 百慕大三角是真实的存在吗?真的没人敢去尝试跨越百慕大三角吗? 百慕大的那些历史事件,是真实的吗? 百慕大这么“神奇”的地方,为什么科学家 描写季节的成语 季节特征的成语 描写季节特点的成语 “锥刺股”是指哪个历史人物 头悬梁锥刺股的两位历史名人分别是谁 头悬梁,锥刺股的历史人物是谁 头悬粱椎刺骨A讲的是我国历史上的谁和谁两位名/人: 自我安慰好不好? 自我安慰到底是好是坏? 自我安慰是好是坏? 中国人现在好团结吗?怎么感觉都是自我安慰的说的话 如何以佛学来解释三不伤害? 佛学中怎样理解不打妄语? 佛家不杀生 请问佛教中的不杀生是什么意思 描什么临什么的成语有哪些 带发的成语有哪些 带可的成语有哪些 带是的成语有哪些 形容男生爱撒娇的词语 形容撒娇的四字词语 表示撒娇的词语 形容撒娇的成语 大吃大喝是不是四字成语 形容大吃大喝的词语 有关大吃大喝的词语 大吃大喝照词写,还有哪些? 带雷和耳的成语有哪些 什么雷什么什么什么耳的成语 关于雷和耳的成语 “什么雷什么耳”的成语是哪个? 写叠词两个字比如:层层 三个字后两字重叠词例如;胖乎乎,白茫茫 找30个 两字叠词大全? 两字叠词有哪些 "酒扫应对”是什么意思? 扫洒应对是什么意思 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 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啥意思? “移花接木”什么意思 爱情上的移花接木什么意思? 移花接木是什么意思 移花接木是什么意思? 唐代诗人中谁的五言律诗可称第一? 五律诗有哪些 五言律诗排名第一的是哪首 唐诗的五律诗有哪两首 描怎么组词 描字怎么组词 描 组词有哪些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