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1、不相上下 [ bù xiāng shàng xià ] 分不出高低,形容数量、程度差不多:本领~。年岁~。
出 处:唐·李肇《唐国史补》:“杨氏、穆氏兄弟;人物气概;不相上下。”
解释:杨氏与穆氏兄弟在人物气概上差不多,分不出高低。
2、彻上彻下 [ chè shàng chè xià ] 彻:贯通。贯通上下。
出 处:先秦·孔子《论语·子路》:“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宋·朱熹集注引宋·程颢曰:“夫彻上彻下语。”
解释:平时的生活起居要端庄恭敬,办事情的时候严肃认真,对待他人要忠诚。就是去边远的少数民族居庄的地方,也是不能废弃这些原则的。 朱熹评论,就是要上下贯通一致。
3、承上启下 [ chéng shàng qǐ xià ] 接续上面的并引起下面的(多用于写作等)。也作承上起下。
出 处:宋·张炎《词源·制曲》:“思量头如何起,尾如何结,方始选韵,而后述曲,e68a84e799bee5baa6362最是过片不要断了曲意,须要承上启下。”
解释:要想清楚怎么开头,如何收尾,然后再选韵律,接下来编曲,还不能断了曲意,有相互连接的地方。
4、上行下效 [ shàng xíng xià xiào ] 上面或上辈的人怎样做,下面或下辈的人就学着怎样做(多指不好的事)。
出 处:《旧唐书·贾曾传》:“上行下效;淫俗将成。”
解释: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跟着学,于是坏习惯就养成了。
5、上窜下跳 [ shàng cuàn xià tiào ] 比喻四处奔走,多方串连,策划活动。
出 处:蒋子龙《一个工厂秘书的日记》:“上窜下跳,根据需要打出各种不同的旗号,把厂长的事情办成。”
带上下的成语有:
1、上谄下渎[shàng chǎn xià dú]:谄:奉承;渎:轻慢,亵渎。奉承上级,轻慢下属。
出处:《易·系辞下》:“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
2、上窜下跳[shàng cuàn xià tiào]:动物到处蹿蹦;比喻人到处活动(贬义)。
出处: 蒋子龙《一个工厂秘书的日记》:“上窜下跳,根据需要打出各种不同的旗号,把厂长的事情办成。”
3、上好下甚[shàng hǎo xià shèn]:下面的人对上面的人喜欢的更爱好。
出处:《孟子·滕文公上》。
4、上漏下湿[shàng lòu xià shī]:上:指屋顶;下:指地面。形容房屋破旧,不能蔽风雨。
出处: 战国·宋·庄周《庄子·让王》:“上漏下湿,匡坐而弦。”
5、上情下达[shàng qíng xià dá]:上面的情况或意见能够通达于下。
出处:《管子·明法》:“下情不上通,谓之塞。”
6、上行下效[shàng xíng xià xiào] :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学着怎么干。
出处:东汉·班固《白虎通·三教》:“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
7、上援下推[shàng yuán xià tuī] :上面牵引下面推。比喻推荐引进。
出处: 《礼记·儒行》:“适弗逢世,上弗援,下弗推,谗谄之民,有比党而危之者。”
8、上智下愚[shàng zhì xià yú]:只有上等的聪明人与下等的愚笨的人是不可改变性情的。
出处:《论语·阳货》“子曰:‘唯上智与下愚不移。 ’”。
9、上陵下替[shàng líng xià tì]:是指上下失序,纲纪废坠。
出处:《隋书·炀帝纪上》:“上陵下替,纲维靡立。”
10、上溢下漏e68a847a64330[shàng yì xià lòu] : 指上富下贫。
出处:《荀子·王制》:“筐箧已富,府库已实,而百姓贫,夫是之谓上溢而下漏。”王先谦解引王引之曰:“上溢而下漏,即是上富而下贫。
有关上下的成语百 :
七上八下、度
上吐下泻、
上窜下跳、
上下交困、
上蹿下跳、
举国上下、知
凌上虐下、
谄上抑下、
益上道损下、
丰上杀下、
不相上下、
下情上达、
上下有等、
上下打量、
上求内下告、
上行下效、
谄上骄下、
下塞上聋、
上智下愚容、
上下浮动、
足上首下、
头上末下、
上下其手、
上漏下湿
上谄下渎;上窜zhidao下跳;上好下甚;上漏下湿;上情下达;上行下效;上援下推;上烝下报;上智下愚;上和下睦;上陵下替;上嫚下暴;上慢下暴;上勤下顺;上替下陵;上溢下漏;上蒸下专报;上下交困;上下其手;上下同门;上下一门;上下同欲;不上不下;谄上欺下;彻上彻下;承上启下;附上罔下;冠上履下;凌上虐下;瞒上欺下;欺上瞒下;属欺上罔下;七上八下;头上末下;半上半下;半上落下;谄上傲下;谄上骄下;谄上抑下;承上起下;刺上化下;敬上爱下;不相上下;举国上下;不差上下;朝野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