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治大国若烹小鲜,这是《老子百》第六十章里的话。《老子》又叫《道德经》,从古至今不少政治家都喜欢引用这句话来提醒执政者。
古今流行的理解是,治理大国度就好像烹煎小鱼,油盐酱醋等调料放得要恰到好处,不能多不能少。“治大国若烹小鲜”这句话本身,就有“治大国若厚小腥”、“治大国若亨小鳞”等不同的说法。“小腥”与“小鳞”其实都是“小鲜”,即小鱼的问不同说法。即使现代普遍认可的“治大国若烹小鲜”这一传统说法,古代在文字上也有差异。
有古代学者认为,此句名言在流传过程中,丢了一个字“者”。比老子晚生291年的韩非子,在引用时便有答“者”字。《韩非子解老》中称“治大国者若烹小鲜”。清末学者王先慎便持这种观点,认为治要有者字,如《三国内志蜀志》(卷四十四)“老子有云:治大国者若烹小鲜。”《后汉书循吏传》也有注“理大国者若亨小鲜也。”
但是容不论到底哪种说法正确,这句话所要表达的意思都是一样的。就是治理国家如同烹煎小鱼的手法是一样。
“治大国若烹小鲜”语出老子《道德经》第六十章中云:“治大国,若烹小鲜。”伊尹见汤是个贤德的君主,便向他提出自己的治国主张。一次,伊尹见汤询问饭菜的事,说:“做菜既不能太咸,也不能太淡,要调好zd作料才行;治国如同做菜,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松弛懈怠,只有恰到好处,才能把事情办好。”商汤听了,很受启发,便回产生重用伊尹之意。商汤和伊尹相谈后,顿觉相见恨晚,当即命伊尹为“阿衡”(宰相),在商汤和伊尹的经营下,商汤的力量开始壮大,想进攻夏桀。老子作为东周的史官在他所接触的圈子答里,想必大家都知道“治国如同做菜”这个传说,因此他借用这个典故,用“治大国若烹小鲜”这句话来谈治国。因此本句的意思是“治理大国就像伊尹做菜那样,不能带有自己的要求才能完全根据客观的需要去做。”本句话指出了治国的关键。
“治大国,若烹小鲜。”
【出处】《老子·道德经·第六十章》。
【释义copy】治理大国就好像煎烹小鱼虾,不要频繁翻动导致其支离破碎,要注意火百候。
【原文】治大国,如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度故德交归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