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出自《咸阳城东楼》,是唐代诗人许浑的作品。此诗用云、日、风、雨层层推进,又以绿芜、黄叶来渲染,勾勒出一个萧条凄凉的意境,借秦苑、汉宫的荒废,抒发了对家国衰败的无限感慨。
全诗如下: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沉 通:沈)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译文如下:
登上高楼万里乡愁油然而生,眼中水草杨柳就像江南汀洲。溪云突起红日落在寺阁之外,山雨未到狂风已吹满咸阳楼。
黄昏杂草丛生的园中鸟照飞,深秋枯叶满枝的树上蝉啾啾。来往的过客不要问从前的事,只有渭水一如既往地向东流。
注释
咸阳:秦都城,唐代咸阳城与新都长安隔河相望。今属陕西。
蒹葭:芦苇一类的水草。汀洲:水边平坦的沙洲。
扩展资料:
颔联写晚眺远景,寓意深远:“溪”指磻溪,“阁”指慈福寺,诗人有自注:“南近磻溪,西对慈福寺阁。” 诗人傍晚登上城楼,只见磻溪罩云,暮色苍茫,一轮红日渐薄远山,夕阳与慈福寺阁姿影相叠,仿佛靠近寺阁而落。
就在这夕照图初展丽景之际,蓦然凉风突起,咸阳西楼顿时沐浴在凄风之中,一场山雨眼看就要到了。这是e68a84e8a2ad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62对自然景物的临摹,也是对唐王朝日薄西山,危机四伏的没落局势的形象化勾画,它淋漓尽致而又形象入神地传出了诗人“万里愁”的真实原因。
云起日沉,雨来风满,动感分明;“风为雨头”,含蕴深刻。此联常用来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是千古传咏的名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咸阳城东楼
“山雨欲来风满楼 ”出自许浑的《咸阳城西楼晚眺》,全诗内容为: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年代:唐
作者:许浑
作品:咸阳城东楼
内容: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山雨欲来风满楼 ”出自许浑的《咸阳城西楼晚眺》,全诗内容为: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e799bee5baa6e59b9ee7ad94336水流。
话说诗人正在凭栏送目,远想概然,那一轮平西的红日,已然渐薄溪山,也不知过了多久,忽见一片云生,暮色顿至,不一时,已经隐隐挨近西边的寺阁了;云生日落,片刻之间,“天地异色”,那境界已然变了,谁知紧接着一阵凉风吹来城上,顿时吹得那城楼越发空空落落,萧然凛然。诗人凭着“生活经验”,知道这风是雨的先导,风已飒然,雨势迫在眉睫了。景色迁动,心情变改,捕捉在“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之中,使后人都如身在楼城之上,风雨之间,不亏为不朽名句。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将云、日、雨、风四个同性同类的“俗”字连用在一处,而四者的关系是如此的清晰,如此的自然,如此的流动,却又颇极错综辉映之妙。云起日落,雨来风满,在“事实经过”上是一层推进一层,井然有序,将“形势逼人”很自然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使身临其境的人们必定要作出自己的选择:观望、迎头而上还是退却?“山雨欲来风满楼”就是这样一种意境,后人多借用到政治斗争的形势紧迫、或突发事件的暴发前夕等方面的先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