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内命妇与外命妇的等级对应为:
皇贵妃-皇太子妃
贵妃-亲王妃
妃-世子妃
嫔-郡王妃
妃本为配偶之意,代指国君、天子的配偶,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改天子之号为“帝”,天子正配称为“后”,次皇后一等的诸王之妻则称之为“妃”。
沿制隋唐,皇帝的妾室亦称为妃,如贵妃、淑妃、德妃、贤妃等。皇帝的妾室与皇太子、亲王、世子、郡王的妻妾均称为妃。zhidao亲王、郡王之妻称为王妃,如秦王妃、周王妃、晋王妃等,妾室则称为侧妃。
扩展资料:
清朝妃嫔相关:
清太祖初起时,宫回闱未有位号,俗称其妻妾为“福晋”或“格格”。崇德改元,五宫并建,位号既明。顺治十五年,采礼官之议:乾清宫设夫人一,淑仪一,婉侍六,柔婉、芳婉皆三十;
慈宁宫设贞容一、慎容二,勤侍无定数;又置女官。循明六局一司之制,议定而未行。“福晋”、“格格”名号仍存,但地位已次于后妃。
康熙定制,皇后以下,有皇贵妃一人、贵妃二人、妃四人、嫔六人,其余贵人、常在、答应均无定数。贵人以上均加称号,有贤、德、和、静之类。如慈禧太后在清文宗咸丰帝时历贵人、嫔、妃、贵妃四级,除了贵人时期称号为“兰贵人”外,称号不变答,均为“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妃嫔
“六宫”,本义是指古代皇后的寝宫,又因六宫为皇后居住之所百,所以往往用六宫代指皇后,如同后世用中宫代指皇后一样。 而六宫的概念至唐代已非专指皇后,而泛指后度妃了。
《周礼·天官·内宰》中有“以阴礼教六宫”的记载。郑玄解知释,皇后寝宫有六,其中一正寝,五燕寝,合起来即六宫。《周礼》:“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以听天下之内治。”郑玄注:“六宫者,道前一宫,后五宫也,三者,后一宫,三夫人一宫,九嫔一宫,二十七世妇一宫,八十内一御妻一宫,凡百二十人。” 白居易《长恨歌》中的“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李贺《贝宫夫人》中的“六宫不语一生闲,高悬银牓照青山”,所言“容六宫”皆指后妃,而不是专指皇后。
东六宫:延禧宫、景仁宫、承乾宫、钟粹宫、景阳宫、永和宫
西六宫:储秀宫、翊坤宫、永寿宫、长春宫、咸福宫、重华宫
东六宫在故宫中轴线东侧的东一长街,是一组由六个相同形式的院落组成的建筑。
西六宫因整齐有致的坐落于紫禁城的子午线西侧,因而被统一称作西六宫,与之相对应的还有子午线东侧的东六宫。而东、西六宫(有时又被称做东西十二宫),又像两腋般夹挟著中央的后三宫,因而与古代所谓的掖廷相对应。
扩展资料
1、景仁宫,内廷东六宫之一。明永乐十八年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38(1420年)建成,初曰长宁宫,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景仁宫。清代沿用明朝旧称,于顺治十二年(1655年)重修,道光十五年(1835年)、光绪十六年(1890年)先后修缮。
2、承乾宫,北京故宫的内廷东六宫之一。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曰永宁宫,崇祯五年(1632年)八月更名为承乾宫。清沿明旧称。顺治十二年(1655年)重修,道光十二年(1832年)略有修葺。
3、钟粹宫,内廷东六宫之一。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曰咸阳宫,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钟粹宫,隆庆五年(1571年)改钟粹宫前殿曰兴龙殿,后殿曰圣哲殿,为皇太子居处,后复称钟粹宫。
清代沿用明朝旧称,于顺治十二年(1655年)重修,后于道光十一年(1831年)、同治十三年(1874年)、光绪十六年(1890年)、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多次修葺。清晚期于宫门内添加垂花门、游廊等。
4、景阳宫,为内廷东六宫之一,位于钟粹宫之东、永和宫之北。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名长阳宫,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景阳宫。清沿明朝旧称,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重修。明代为嫔妃所居,明神宗皇帝的孝靖皇后曾居此。清朝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重修后改作收贮图书之所。
5、永和宫,内廷东六宫之一,位于承乾宫之东、景阳宫之南。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名永安宫,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今名。清沿明旧,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重修,乾隆三十年(1765年)亦有修缮,光绪十六年(1890年)重修。明代为妃嫔所居,清代为后妃所居。
清康熙帝孝恭仁皇后久居此宫。其后,又有道光帝静贵妃,咸丰帝丽贵人、斑贵人、鑫常在等先后在此居住。光绪大婚后为瑾妃居所。
6、延禧宫为内廷东六宫之一,位于东二长街东侧。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长寿宫。嘉靖十四年(1535年)改称延祺宫。清代又改名为延禧宫,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重修。明清两朝均为妃嫔所居,清道光帝之恬嫔、成贵人曾在此居住。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东六宫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西六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