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响遏行云百 [ xiǎng è xíng yún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xiǎng è xíng yún ]
形容歌声嘹亮,直度上天空,把浮动的云彩都挡住了知。道《列子·汤问》:“抚节悲歌,声振林木版,响遏行云。” 遏(è):阻止。
出 处
《列子·汤问》:“饯于郊衢权;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这句话的意思是: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用酒食设宴(给他)送行,秦青打着节拍,高唱悲歌,唱着慷慨雄壮的歌。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流动的云。
这句话出自古籍《列子·汤问》
原文如下: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白话译文:
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彻底掌握秦青的歌唱技艺,(就)自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去。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用酒食设宴(给他)送行,秦青打着节拍,高唱悲歌,唱着慷慨雄壮的歌。
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流动的云。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想要回来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一生也不敢再说要回去。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列子》又名《冲虚经》,是由春秋战国时期著名道家思想家列子(御寇)所著经典。后汉班固《艺文志》“道家”部分录有《列子》八卷,《列子》录有《天瑞》、《仲尼》、《汤问》、《杨朱》、《说符》、《黄帝》、《周穆王》、《力命》等八篇。
其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现在流传的《列子》一书,在先秦曾有人研习过,经过秦火,刘向整理《列子》时存者仅为八篇,西汉时仍盛行,西晋遭永嘉之乱,渡江后始残缺。其后经由张湛搜罗整e79fa5e98193e4b893e5b19e335理加以补全。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列子终生致力于道德学问,曾师从关尹子、壶丘子、老商氏、支伯高子等。
隐居郑国四十年,不求名利,清静修道。主张循名责实,无为而治。先后著书二十篇,十万多字.今存《天瑞》、《仲尼》、《汤问》、《杨朱》、《说符》、《黄帝》、《周穆王》、《力命》等八篇,其余共成《列子》一书,均已失传。
其中寓言故事百余篇,如《黄帝神游》、《愚公移山》、《杞人忧天》等,篇篇珠玉,读来妙趣横生,隽永味长,发人深思。后被道教尊奉为“冲虚真人”。
词目 声振林木
发音 shēng zhèzhidaon lín mù
释义 形容版歌声或乐器声高亢宏亮。
出处 《列子·汤问》:“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响遏行云
成语拼音 xiǎng è xíng yún
成语释义 遏:阻止;行云:飘动的云彩。形容歌声嘹亮,高入云霄,连浮动着的云彩也被止权住了。
成语出处 《列子·汤问》:“抚节悲歌,声振林术,响遏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