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成语出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楚策三》:“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谒者难得无如鬼抄,王难见如天帝,令臣食玉炊桂,因鬼见帝。”
成语解释:
楚国的食物比珍珠昂贵、柴火像桂木一样昂贵。
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纵横家苏秦擅长辩论,凭一张嘴到处游说。他去楚国要求见楚王,把守宫门知的谒者索贿不成,故意陷害他,让他先住三道天,卖给他的东西特别贵。楚王见苏秦后,谈得非常投机。苏秦说楚国的米像珍珠、柴火像桂木一样贵。
楚国的食物比玉还要贵,木柴比桂木还要珍贵
原文
苏秦之楚,三日乃得见乎王。谈卒,辞而行。楚王曰:“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不肯留,愿闻其说。”对曰:“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谒者难得见如鬼,王难得见如天帝。今令臣食玉炊桂,因鬼见帝。”王曰:“先生就舍,寡人闻命矣。” [1]
3译文
苏秦到楚国去,许多日后才能够见到楚王。他们交谈结束后,苏秦向楚王告别。楚王说:“我听到先生的指教就像听到古代贤人的教诲一样,现在先生迢迢千里来见我,竟不愿留下来。我想听听您的意见。”苏秦回答说:“楚国的粮食比珠玉还贵,柴草比桂木还贵,掌管进谏的人像鬼一样难见,大王像天帝一样难得见面;现在要我吃玉,烧桂木,依靠小鬼见天帝。”楚王说:“请先生在客馆住下,我接受教导了。”
4注释
1、得:能够,可以。
2、之:到e68a847a64338......去。
3、苏秦:字季子,战国时著名说客。
4、乃:才。
5、卒:完毕。
6、闻:听说。
7、若:像。
8、临:到……跟前。
9、曾:竟然。
10、愿:希望。
11、闻:听。
12、于:比。
13、薪贵:比柴禾贵。
14、谒(yè)者:古代掌管进谏的人(国君的近臣,负责传达)。
15、令:要。
16、因:依靠。
17、就:靠近
18、闻命:接受指教,接受教导。命: 教导
[1]
5评析
苏秦作为大游说家,其心理素质非常之高。他没有因为拒绝召见而心灰意冷,而当他见到楚王后也没有忘乎所以,把自己的想法和要求和盘托出,而是以退为进,马上辞行。如此反而掌握了心理上的主动权,让楚王十分迫切的听从他的意见、答应他的要求,把他奉为上宾。
启示:可见,在说服他人时,光有学识是不能被人接纳的,顽强的毅力和冷静的心态是以识取信的关键。
楚国之时贵于玉,薪贵与桂
成语出抄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楚策三》:“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谒者难得无如鬼,王难见如天帝,令臣食玉炊桂,因鬼见帝。”
成语解释:
楚国的食物比珍珠昂贵、柴火像桂木一样昂贵。
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纵横家苏秦擅长辩论,凭一张嘴到处游说。他去楚国要求见楚王,把守百宫门的谒者索贿不成,故意陷害他,让他先住三天,卖给他的东西特别贵。楚王见苏秦后,谈得非常投机。苏秦说度楚国的米像珍珠、柴火像桂木一样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