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易是变化的意思,在此句中“易”与“移”都有变化推移之意,世易时移是互文见义的说法,意思是现在世道时局变了,是时候变法了。
此句出自《吕氏春秋》之《察今》,“察今”就是明察当前的实际情况。
原文
故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世易时移,变法宜矣。
譬之若良医,病万变,药亦万变。病变而药不变,向之寿民,今为殇子矣。
译文
治理国家没有法制是不行的,那会造成社会动乱,但如果死守住法而不知道变通,情况也是糟糕的,矛盾动乱不可以保持国家稳定。世道不同,社会变了,变法就是合适的。
就拿高明的医生来做譬喻吧,病万变,良医的投药也跟着变化,相反如果病变了,药方还是照旧不变,那么过去长寿的人就活不到成年就死了。
扩展资料:
《吕氏春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有组织按计划编写的文集,上应天时,中察人情,下观地利,以道家思想为基调,坚持无为而治的行为准则,用儒家伦理定位价值尺度,吸收墨家的公正观念、名家的思辨逻辑、法家的治国技巧,加上兵家的权谋变化和农家的地利追求,形成一套完整的国家治理学说。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期黄老道家重要的巨著,公元前239年左右完成,当时正是秦国统一六国的前夕。其书“基本上以道家为宗,取各家之长而弃其短,所以能成一家之言。”
是秦汉道家的代表作之一。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34吕不韦是秦国一代名相,任职于战国末年。吕因散尽家财帮助在赵国为人质的嬴异人立嫡有大功劳,在异人继位为秦庄襄王后,被任用为秦国丞相。
《吕氏春秋》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有组织按计划编写的文集,规模宏大,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十二纪每纪五篇共六十篇,八览每览八篇(《有始览》少一篇)共六十三篇,六论每论六篇共三十六篇,另有《序意》一篇,共一百六十篇。
十二纪按照月令编写,文章内容按照春生、夏长、秋杀、冬藏的自然变化逻辑排列,属于应和天时的人世安排,体现了道家天道自然与社会治理的吻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吕氏春秋
“世易则时移,百时移则备变”。此语出自韩非子,意度思是说世界在不断变化发展之问中,从而时间也在变化发展之中,时间在变化发展,人们对事答物的准备和防备也要不断地变化发展。体回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与时的俱答进的观点。
时移世易:时代变迁,世事也不一样。
若即若离:形容对人的态度似亲似疏,保持一定的分寸和距离。也形容含混不清。
就是时间推移,世界改变,好像接近又好像远离。
这句话应该是阐发世事变迁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