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苏秦之楚主要讲述的是苏秦游说各国诸侯,然后来到了e5a48de588b6e799bee5baa6331楚国,面见楚王,但是要等下面的人通报楚王才能面见,而这段时间等了足足3天,3天后苏秦见到了楚王并与之有一场交谈,之后苏秦立马辞职要离开楚国,这让楚王很是好奇为什么千里迢迢赶来却如此匆忙要走,苏秦将自己所见所为告知楚王,楚王幡然醒悟。
苏秦之楚翻译
苏秦之楚的故事主要是发生战国时期,其主人公是苏秦,历史上有名的外交官和谋略家,苏秦其人生最辉煌的时刻就是六国联盟,苏秦当上了六国之相,就凭一张巧嘴让天下六国从针锋相对的地步携手成为同盟共同抵制秦国,这实在是太为之精彩了。今天要给大家讲的就是苏秦之楚的故事。
苏秦个人画像
· 苏秦之楚是一段文言文,今天就将苏秦之楚翻译一下,让大家更加简单易懂。苏秦游说至楚国,到达楚国后要过三天才能面见楚王,苏秦之楚三日乃得见乎王就是其文言文中的句子。三天后苏秦见到了楚王,并与之进行了一番交谈,谈话结束后苏秦告别楚王打算继续前行,离别期间楚王对苏秦说:与你的一番交谈让我收获颇多,听完先生话就和听圣贤之人的话一样。你不远千里赶来见我,对我一番教诲后却不愿留下为我做事,我很想知道你是怎么想的。苏秦听完后说:我前来进谏等了三天才见到楚王你一面,找掌管进谏的大臣和大白天见鬼一样难,要见楚王一面那就和上天见玉皇大帝一样难见,更别说是楚国的饭比宝玉还要贵,柴价格比桂木还要高。一番话后,楚王明白了苏秦的画外音,邀请苏秦在客栈休息。
翻译:
苏秦到楚国去,三日后才能够见到楚王。他们交谈结束后,苏秦向楚王告别。楚王说:“我听先生的指教就像听到古代贤人的教诲一样,现在先生迢迢千里来见我,竟e799bee5baa6e78988e69d83365不愿留下来。
我想听听您的意见。”苏秦回答说:“楚国的粮食比珠玉还贵,柴草比桂木还贵,掌管进谏的人像鬼一样难见,大王像天帝一样难得见面;
现在要我吃珠玉一样贵的食物,烧桂木一样贵的柴火,通过像小鬼一样的使者见天帝一样的大王。”楚王说:“请先生在客馆住下,我接受教导了。”
原文:
苏秦之楚,三日乃得见乎王。谈卒,辞而行。楚王曰:“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不肯留?
愿闻其说。”对曰:“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谒者难得见如鬼,王难得见如天帝。今令臣食玉炊桂,因鬼见帝。”王曰:“先生就舍,寡人闻命矣。”
此文出自西汉文学家刘向编的《战国策》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战国策》是汇编而成的历史著作,作者不明,非一时一人之作。其中所包含的资料,主要出于战国时代,包括策士的著作和史臣的记载,汇集成书当在秦统一以后。原来的书名不确定,西汉刘向考订整理后,定名为《战国策》。
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编订,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情况和社会面貌。总共三十三篇,按国别记述,计有东周一、西周一、秦五、齐六、楚四、赵四、魏四、韩三、燕三、宋、卫合为一、中山一。
记事年代大致上接《春秋》,下迄秦统一。以策士的游说活动为中心,反映出这一时期各国政治、外交的情状。全书没有系统完整的体例,都是相互独立的单篇。
作者简介:
刘向(约公元前77年—公元前6年),原名刘更生,字子政,西汉末年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沛县(今属江苏)人。汉皇族楚元王刘交四世孙。宣帝时,为谏大夫。元帝时,任宗正。以反对宦官弘恭、石显下狱,旋得释。
后又以反对恭、显下狱,免为庶人。成帝即位后,得进用,任光禄大夫,改名为“向”,官至中垒校尉。曾奉命领校秘书,所撰《别录》,为我国最早的图书分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