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写作方法:检讨书的格式分为标题、称谓、正文和落款,内容包括出错问题、产生原因、改正措施或今后的打算,态度要诚恳。
正文:
尊敬的老师:
在这次历史检测考中的我没有像以往一样的考到一个好成绩,甚至连很多基础分都没有拿到,导致这次历史考试发挥超级失常,最后的结果就是自己的历史成绩不及格。
我这次其他学科都考得还不错,历史成绩放在那里也是格外的显眼刺目,因为自己的历史成绩导致自己的排位名列班级的后排。
这次我们年级的历史成绩都考得很好,这肯定是我自己学习方法出现了问题,也只能在我自己身上找原因。我希望通过这次检测考来检讨出自己在历史学习中的亟待优化改进的地方。
我认为我以后历史的学习中亟待加强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优化自己的记忆方法。历史中要背的东西有很多,比如历史中的年份、事件、意义等,这些东西是很繁琐和复杂的,而且特别容易记混。
如果我们没有掌握一个良好的记忆方法,在背诵这些东西就会比较难,我也有自己的背诵记忆方法,只是有点差,我经常在背诵了之后,过了一段时间还是会忘记掉,或者就是将其记混,或者就是记忆的不全,差这里差那里的。
所以,我希望通过根据自己现在的历史学习情况,总结检讨出一份适合自己的历史背诵方法,我相信我这个方法也会在其他学科上起到很大的作用,我也会不断优化创新自己学习方法,让自己在这次考试后不断进步。
第二、对历史产生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我会培养在历史上面的兴趣,比如平时在课外时间看一些历史故事或者延伸课本上的历史知识,在课后查找有关的知识。这样才会不仅在课堂上学到历史知识,也会在课后完善和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
这样就会让自己对历史产生兴趣,让那些在课堂上枯燥泛味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这样不仅可以培养自己的历史兴趣,还增长了自己的历史知识,让自己变得更加有文化涵养。
第三、抓住简单的基础分。我在历史考试中在前面的一些简单基础题没有特别放在心上,而将更多的时间用在后面比较难的题上,这是一个很不好的做题习惯,所以我以后会抓住重点。
就算在简单的题也要认真做,636f70797a686964616f362然后仔细检查,舍弃自己没有把握的部分,努力拿到自己能力内最高的分数,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历史成绩。
检讨人:王亮
2019年10月8日
“这是 历史 的选择”,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句话。最近看到相关说法的似乎又特别多了起来。看得多了,不免心里就有想法:这个“历史的选择”之说值不值得顶礼膜拜?是否也该推敲一下? 首先一个问题是,“历史的选择”是否就神秘莫测,不容置疑,不容置喙? 可能我们的先人这样认为过,比如,古人因为认知水平不高,对人的生老病死,对政权的改朝换代总是赋予某些神秘的色彩。特别是统治者出于愚民的需要,他们对自身的出世、对自家政权的建立总是加上“天生异象”、“奉天承运”之类的迷人外套。但如今自然科学与 社会 科学均已非常发达,人们知道,那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64统统都是骗人的鬼话。生命的诞生、政权的存废都可以有一套套浅近而科学的理论来解释,并且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要说“历史的选择”云云,我们都可以说,我们每一个人的出生,也是“历史的选择”。不是吗?当父母当初孕育生命时,哪一个不是经过“选择”的?甚至可以说,随便哪一个生命的出生成长至消亡,随便哪一个事件的发生发展至结束,随便哪一个政权的创立至换代,都是“历史的选择”。也就是说,所谓“历史的选择”,其实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地方。 其次,历史的选择会不会有错? 古今中外的历史已经反复作出明确答案:“历史的选择”不但有错,而且常常错得离谱,错得代价巨大,错得让人扼腕,错得让后人追惜莫及。随便举个例子罢。比如,历史虽然为古代 中国 人选择过尧舜,但也选择了桀纣;虽为汉朝百姓选择过文帝景帝,但也选择了后来的桓帝灵帝。历史虽为 美国 人选择了华盛顿、林肯、罗斯福,但也为德国人选择过希特勒,为意大利人选择过墨索里尼,为日本人选择过东条英机,为苏联人选择过斯大林…… 就拿离我们近一点的历史说事罢。记得前几年,一位著名的传记作家写过一部书《历史选择了XXX》,此书内容写到1949年为止。不知作者为何不继续写下去,我想,如果要继续写下去,一个问题不得不面对。那就是,此后的历史继续“选择”XXX,到底是“选择”正确还是错误?按我们公认的一贯说法是,57年到76年,近20年的时间里,那位历史人物给给国家给人民带来惨痛损失、巨大灾难。如果当初的历史能及早选择后来那一位勇于拨乱反正的人物,那该让我们减少多少损失啊!可惜可叹,历史却没有作这样的“选择”,不仅没有,那些试图纠错者还遭受过残酷打击。现在我们如能勇于直面,我们还能说,那段历史的选择是正确的吗?(为使本文不被河蟹吃掉,就此先打住。) 其三,历史会不会重作选择?会。历史也会有一天发现自己选择错误,那就会重作选择。这样的例子太好找了,不用多说罢。 其四,历史发现自己起先的选择错误,要重作选择,我们该怎么办?我们能否要求说,“历史”啊,你的选择到我这里为止好吗?或者说,“历史”啊,你的选择只许到我为止,以后不许再选了!我们有权力这样说吗?有能力这样做吗?或者说,“历史”啊,今后你要再选,也只能按照我的意愿去选!——谁能具备决定后来的历史必须如何选择的能力? 其五,历史选“对”的机率是否会有变化?历史已经证明,随着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历史选“对”的机率正在不断提高,但这需要科学与民主为基本条件。比如,我们生出 健康 孩子的比率在不断提高,那得益于优生优育的技术进步。又比如,很多国家再也不会选择出希特勒、墨索里尼、东条英机与斯大林之类的“历史人物”了,那归功于他们终于成功地“把统治者关进笼子里”的制度创新。这是值得后人庆幸的进步,也是人类历史前进的正确方向。 综上所述,“历史选择”说并不值得顶礼膜拜,也并不是某些人用以谋取垄断利益,用以自我安慰、不思进取、抱残守缺、拒绝改变的好借口。面对“历史的选择”,我们唯有虚心面对,改革图新,以自信坦然的心态迎接历史的一次又一次选择。
1919年五四运动-1949新中国成立为现代,
中国无产阶级作为中国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1、饮者
出自:唐 李白《将进酒》
全句: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意思:圣者仁人自古就寂然悄无声,只有那善饮的人才留下美名。
2、酒中仙
出自:唐代 杜甫《饮中八仙歌》
全句: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意思:李白饮酒一斗,立可赋诗百篇,他去长安街酒肆饮酒,常常醉眠于酒家。天子在湖池游宴,召他为诗作序,他因酒醉不肯上船,自称是酒中之仙。
3、高阳酒徒
秦末年代,谋士郦食其去追随刘邦时对自己的称呼。现用以代指指嗜酒而放荡不羁的人。
出自:西汉 司马迁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4、醉人
出自:唐代 王驾《社日》
全句: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夕阳西沉,桑柘树林映照出长长的阴影。春社结束,家家搀扶着醉倒之人归来。
5、醉翁
唐代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
欧阳修喜好酒,他的诗文中亦有不少关于酒的描写。一首《渔家傲》中采莲姑娘用荷叶当杯,划船饮酒,写尽了酒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美好。
欧阳修任扬州太守时,每年夏天,都携客到平山堂中,派人采来荷花,插到盆中,叫歌妓取荷花相传,传到谁,谁就摘掉一片花瓣,摘到最后一片时,就饮酒一杯。晚年的欧阳修,自称有藏书一万卷,琴一张,棋一盘,酒一壶,陶醉其间,怡然自乐。可见欧阳修很爱饮酒。
做太守时,欧阳修对饮酒游山的爱好不减当年,经常带着吏民出去游玩,在山中野餐,然后喝醉了,迷迷糊糊地看着大家玩乐。
据说,《醉翁亭记》的开头原本花了好多笔墨,描绘滁州四周的山。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64最后这些描写被欧阳修改成了“环滁皆山也”5个字,简练中见隽永,成为散文史上的名句。醉时能与民同乐,醒后能用当世一流的文笔把游玩的过程记录下来。守旧派的压制,并没影响“醉翁”的好心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将进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饮中八仙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高阳酒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社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欧阳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