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译文:
从前,分封在隋地的一个诸侯国君出使齐国,路过深水的沙滩边,他看见了一条小蛇,在沙滩上痛苦地扭曲身子,头部受伤流血。隋侯怜悯它,下马用马鞭将它拨入水中。
一夜,隋侯梦见一个山中的孩子拿着宝珠,见到隋侯,他边拜边说:“当初我蒙受你的大恩大德,救了我使我得以生存,现在我用宝珠来报答你,请不要推却。”
到了早晨,隋侯看到床头有一颗宝珠,光辉灿烂耀人眼睛,世称为“隋侯珠”,是世上少有的珍品。
注释:
1、昔:从前,过去。
2、隋侯:分封在隋地的一个诸侯国君。
3、使:出使。
4、齐:齐国。
5、宛转:指身子扭曲,显得痛苦的样子。
6、持:拿。
7、曩(nǎng):以前,先前。
8.、蒙:受。
9、哀:可怜,怜悯。
10、夕:夜晚。
11、且:一边。
12、今:现在。
13、酬:答谢,报答。
14、却:推辞。
15、及:等到。
16、旦:天亮,早晨。
17、见:看到。
18、以:用。
19、因:出于...的原因。
20、路行:走过...的路边。
原文:
昔隋侯因使入齐,路行深水沙边,见一小蛇,于热沙中宛转,头上出血。隋侯哀之,下马以鞭拨入水中。一夕,梦见一山儿持珠来。
见隋侯,且拜且曰:“曩蒙大恩,救护得生,今以珠酬,请勿却。”及旦,见一珠在床侧。其珠璀璨夺目,世称“隋侯珠”,乃稀世之珍也。
《隋侯救蛇获珠》选自《搜神记》,《搜神记》是一部记录古代民间传说中神奇怪异故事的小说集,作者是东晋的史学家干宝。
原本已散,今本系后人缀辑增益而成,20卷,共有大小故事454个。主角有鬼,也有妖怪和神仙,杂糅佛道,所记多为神灵怪异之事,也有一部分属于民间传说。
扩展资料:
这个故事表达了做人应该知恩图报的道理,连蛇这样的冷血动物都可以报恩,何况是人呢?只有乐于助人并且懂得知恩图报的人才是值得珍贵的。
隋侯之珠的详细故事:
那是战国时候的一个秋天,西周的隋侯(今湖北一带的封侯)例行出巡封地。一路游山玩水,这天行至渣水地方,隋侯突然发现山坡上有一条巨蛇,被人拦腰斩了一刀。
由于伤势严重,巨蛇已经奄奄一息了,但它两只明亮的眼睛依然神采奕奕。隋侯见此蛇巨大非凡且充满灵性,遂动了恻隐之心,立即命令随从为其敷药治伤。
不一会儿,巨蛇恢复了体力,它晃动着巨大而灵活的身体,绕隋侯的马车转了三圈,径直向苍茫的山林逶迤游去。
一晃几个月过去了,隋侯出巡归来,路遇一黄毛少儿。他拦住隋侯的马车,从囊中取出一枚硕大晶亮的珍珠,要敬献给隋侯。隋侯探问缘由,少儿却不肯说。
隋侯以为无功不可受禄,坚持不肯收下这份厚礼。第二年秋天,隋侯再次巡行至渣水地界,中午在一山间驿站小憩。睡梦中,隐约走来一个黄毛少儿,跪倒在他面前。
称自己便是去年获救的那条巨蛇的化身,为感谢隋侯的救命之恩,特意前来献珠。隋侯猛然惊醒,果然发现床头多了一枚珍珠,这枚硕大的珍珠似乎刚刚出水。
显得特别洁白圆润,光彩夺目,近观如晶莹之烛,远望如海上明月,一看便知是枚宝珠。隋侯叹曰:一条蛇尚且知道遇恩图报,有些人受惠却不懂报答的道理。
据说隋侯得到宝珠的消息传出后,立即引起了各国诸侯的垂涎,经过一番不为人知的较量,隋珠不久落入楚武王之手。后来,秦国灭掉楚国,隋珠又被秦始皇占有,并被视为秦国的国宝。
秦灭亡后,天下大乱,隋珠从此不知所终。日e68a84e799bee5baa6337升月落,大江东去。一度光彩照人的隋侯之珠已湮没在滚滚的历史烟尘中,不可复寻。
只有这个充满人文关怀的美丽传说,依然隐约闪现在茫茫史河中,带给后人温暖与警示。
作者介绍:
干宝出身于官宦之家,他的祖父干统是三国时期东吴官员,官至奋武将军,封都亭侯;父亲干莹亦是东吴官员,官至丹阳县丞。
干宝从小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凭借才气受到朝廷的征召授职,担任佐著作郎。建兴三年(315年),干宝因参与平定杜弢之乱有功,朝廷赏赐给他关内侯的爵位。
据史料记载,自西晋永嘉元年(307年),干宝初仕盐官州别驾(刺史的从吏官),后因刘聪、石勒之乱,西晋亡,东晋立,南北对峙。
干宝举家迁至海宁盐官灵泉乡(今浙江海宁黄湾五丰村与海盐澉浦六忠村的交界处)。永嘉四年(310年),父卒,葬澉浦青山之阳,干宝为父守孝。至三世时,迁至梅园(今海盐通元)。
建武元年(317年),当时是东晋建立初期,没有设置史官,中书监王导上书说:“大凡帝王的事迹,必定要记载下来,写成典籍,永远流传后世。宣皇帝平定四海,武皇帝顺应天命。
接受曹魏的禅让,大功大德,足以同古代圣君贤王相比,但他们的传纪不见于朝廷府库,他们的恩德未被谱写成乐歌。陛下圣明,为一代中兴之君,应着手建立国史,撰写帝王本纪。
上陈祖宗的伟绩,下记将相辅佐之功,务必照实记述,为后代树立准则,满足举国的愿望,使人神欢愉,这无疑是天下长治久安的根本。因此应设置史官,诏令佐著作郎干宝等逐步撰写集录。”
晋元帝司马睿采纳此建议。于是,干宝开始负责国史的撰写。当时干宝因家庭贫困,请求出任山阴(今浙江绍兴)县令,后改任始安(今广西桂林)太守。
太宁元年(323年),王导请干宝担任其司徒右长史,升任散骑常侍。著写《晋纪》,自晋宣帝至晋愍帝前后五十三年,共二十卷,进献朝廷。
该书简略明了,直书史实,又能做到语气委婉,人们都称赞干宝是位好史官。咸和元年(326年),母桓氏卒,葬灵泉里西南隅,干宝辞官为母守孝。咸和四年(329年),服阕回朝。
永和元年(345年),干宝致仕。永和七年(351年)秋天,干宝去世,葬于灵泉里后花园。朝廷特加尚书令,从祀学宫。
译文:从前,隋地的诸侯(隋侯)有一次出使齐国,路过深水的沙滩边看见了一条小蛇,在滚烫的百沙子上痛苦地扭曲度身子,头部受伤流血。隋侯怜悯它,下马用马鞭将它挑入水中。一夜,梦见一个山中的孩子拿着宝珠,拜见隋侯,一边拜一边说:“当初蒙受你的极大的恩惠,问救我令我得以生存下去,现在用宝珠来报答你,请不要推却。”到了早晨,隋侯看到床头有一颗宝珠,这颗宝珠美丽璀璨,光彩夺目,世称为“隋侯珠”,是稀答世珍宝。
注释:
昔:从前,过去
隋侯:分封在隋地的一个诸侯版国君
使:出使
齐:齐国
宛转:指身子扭曲,显得痛苦的样子
持:拿
蒙:受
怜:可怜,怜悯
夕:夜晚
且:一边
今:现在
酬:权答谢,报答
却:推辞
及:等到
旦:早晨
见:看到
传说随国的君主随侯在一次出游途中看见一条受伤的大蛇在路旁痛苦万分,随侯心生恻隐,令人给蛇敷药包扎,放归草丛。这条大蛇痊愈后衔一颗夜明珠来zd到随侯住处,说:“我乃龙王之子,感君救命之恩,特来报德。”这就是被称作“灵蛇之珠”的随侯珠。
相关成语
随珠和璧(又作“随珠荆玉”):形容珍宝中的极品。
随珠弹雀:比喻做事不当,得不偿失。
汉代以后的《淮南子》、《搜神记》将随侯珠的故事记得更详细。原意是:春秋时随国有断蛇丘。随侯出行,见大蛇被打成两断,看其蛇有些灵异,便命随行者用药救治,蛇立即能活动。此处便叫“断蛇丘”。一年以后,蛇衔明珠来报答随侯。“珠盈径专寸,纯白,而夜有光明,如月之照,可以烛室,故谓之‘属随侯珠’,亦曰‘灵蛇珠’,又曰‘明月珠’。丘南有随季良(梁)大夫池。”蛇采用什么形式送明珠?民间一说是随侯乘船时,突遇风浪,一大蛇于水中衔大珠献上;另一说是深夜梦见一大蛇衔来明珠报恩,随侯醒来果见一明珠将室内照得如同白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