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噤若寒蝉”的意思是,像寒天里的蝉一样寂寞无声。人们用它比喻胆怯得不敢说话。
此典出自《后汉书·杜密传》:“刘胜位为大夫,见礼上宾,而知善不荐,闻恶无言,隐情惜己,自同寒蝉,此罪人也。今志义力行之贤而密达之,违道失节之士而密纠之,使明府赏刑得中,令问休扬,不亦万分之一乎?”
东汉时期,有一个人叫杜密,字周甫,颍川阳城人。为人沉着刚毅,年少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司徒胡广推荐他当了代郡太守,后来又当了北海相。每当官宦子弟犯了法,杜密就丝毫不留情面,将他们一一缉拿归案。因此,他有较好的名声。
后来杜密曾经辞官回家闲居。他每次去拜望太守时,都要谈到许多人和事,拜托太守妥善处理。同郡人刘胜也从蜀郡辞官回乡,刘胜闭门不出,不与人交往,门前连来访的车迹也没有,不过问任何事情。有一次,太守王昱e5a48de588b67a64362对杜密说:“刘季陵(刘胜字季陵)是一个清高的人士,公卿们都荐举他。”杜密明白这是王昱在暗示自己,叫他以后不要多管闲事。杜密回答道:“刘胜身居大夫之位,受到上宾的礼遇,可是他知道有才能的人不荐举,听到恶行也不表态,只是不断地隐瞒真情保护自己,像冬天里的蝉一样不能发声,其实这是罪人啊。如今,对于有志气、怀忠义、身体力行的贤人,我极力推荐他们;对于违背道义、丧失气节的人,我极力纠正他们。使您这位高明的郡府太守赏罚适当,让美善之事能够传扬,我不是也能起到一点作用吗?”太守王昱听了这番话,觉得非常惭愧,深感杜密言之有理,因此同他的交情更加深厚了。
“叹为观止”形容所见事物已好到顶点,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
此典出自《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帱也,如地之无不载也。虽甚盛德,其蔑以加于此矣。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
春秋时期,吴王寿梦有一个儿子——吴公子札,即季札,人称季子。吴王寿梦死后,国人要拥戴季札为王,他坚决不肯。鲁襄公二十九年(公元前544年),季札离开本国,历聘于鲁、齐、晋、郑、卫等国。
季札来到鲁国以后,请求聆听周朝的歌曲和音乐,观看舞蹈艺术。每次观看演出,季札都会发表一通评论,表现出他对周朝文化的浓厚兴趣和特殊感受,他的有些议论颇有见地。季札看e799bee5baa6e78988e69d83362到跳《象箫》、《南籥》舞,高兴地说:“美好啊!但还有不足之处。”看到跳《大武》舞,说:“美好啊!周朝兴盛的时候,可能就像这样吧!”看到跳《韶濩》舞,说:“这是圣人的辉煌成就,然而也有缺点,可见做圣人是很困难的!”看到跳《大夏》舞,说:“勤奋地为老百姓办事,而不居功自傲,除了大禹还有谁能做到呢?”
看到跳《韶濩》舞,说:“功德达到顶点了,伟大啊!如同苍天无处不覆盖,如同大地无物不装载,盛德已经达到顶点,不能再超过它的水平了。欣赏这种舞乐,真正达到止境了!如有其他舞乐,我都不想观看了。”
“好谋无决”指的是考虑问题多但不善于决断。
此典出自《三国志·魏书·郭嘉传》:“袁公徒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
郭嘉是三国时曹操的重要谋士,他为曹操除掉吕布征讨袁绍,立了大功,郭嘉少时见识超群,当时朝政危乱,预见天下将有争斗,便在家乡隐名埋姓,密交豪杰。开始,他想投奔袁绍,见到袁绍后,他又改变了主意。
袁绍手下的谋臣辛评、郭图问郭嘉:“你见了袁绍,对他的印象如何呀?”
郭嘉毫不客气地回答说:“我看袁绍只想效法西周的周公,屈己尊人,但不懂得使用人才,所希望的东西那么多,不知道哪些是最重要的;喜欢多虑而缺少决断。与袁绍这种人共济天下大难,夺取霸王之业,太难啦!”说完,郭嘉离开袁绍而投奔曹操。
曹操见到郭嘉,问他:“袁绍地广兵强,我想讨伐他,可是觉得力量不够,怎么办?”
郭嘉恭敬地回答说:“刘邦、项羽的力量开始相差很大,但是刘邦却胜利了。项羽虽然强大,最终却免不了失败。据我分析,目前袁绍必败,而您必胜;袁绍外宽内忌,用人而疑,而您外简内机,唯才而用;袁绍多谋少决,失在后事,而您策得及行,应变无穷;袁绍大臣争权,谗言惑乱,而您御下以道,浸润不行;袁绍好为虚势,不知兵法,而您以少克多,用兵如神……所以袁绍必败!”
曹操听了郭嘉的一番话,兴奋地说:“使我成大业者,必此人也!”
郭嘉对曹操也非常满意,说:“曹操真是我想找的主公呀!”
郭嘉帮助曹操取得很大胜利,可惜只活到三十八岁就病死了。曹操对他的死感到非常痛心,亲自下表悼念他说:“军祭酒郭嘉,自从征伐,十有一年。每有大议,临敌制变。臣策未决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58685e5aeb9362,嘉辄成之。平定天下,谋功为高。不幸短命,事业未终。追思嘉勋。实不可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