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染丝 墨子
子墨子言见染丝者而叹曰:「染於苍则苍,染於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
非独染丝然也,国亦有染。
一 作者简介
墨子(公元前468—367)名翟,鲁国(今山东省曲阜县一带)人,春秋、战国之际著名思想家,创立墨家学派。墨子提出「兼爱」之说,提倡人人相亲相爱,不应有亲疏贵贱的分别。他又主张简朴节俭,反对繁文缛节;主张勤劳刻苦,反对声色逸乐。
《墨子》一书,汉时有七十一篇,今存五十三篇,汇集了墨子的弟子和後学对墨子思想的记录。《墨子》文章语言质朴,不重文采,但逻辑性很强,很有说服力。
本文节选自《墨子‧所染》。
二 注释
1. 子:古时对男子的尊称。
2. 言:是多馀的文字,无义。
3. 染丝者:漂染丝绸的人。
4. 苍:青色。
5. 所入者变:丝所投入的染缸颜色不同。
6. 五入必:染完了五次。
必:通「毕」,完成。
7. 然:这样。
8. 有染:也如染布一样。
三 赏析重点
墨子从生活的普遍现象中发现出很多简易的真理,本章就是感到客观环境对人有 很大的影响而说的。
墨子看见人染丝,感叹地说:「雪白的蚕丝投进青色的染缸,变成e68a84e79fa5e98193334了青色;投进黄色的染缸,变成黄色。染缸的颜色不同,蚕丝的颜色也随 改变。蚕丝染了五次,它的颜色就会改变五次。因此,染丝的时候,不能不小心谨慎啊!」不仅染丝是这样,管治国家也有类似这样的情况。
这故事提出治国有如染丝一样的道理:如果国君亲近贤者,那麼国君也会变成贤君,国家便会安定;反之,如果国君亲近小人,那麼国君便会堕落,国家的命运就不堪设想了。其实,同样的道理也适用於人生的其他方面,环境对於改变人的性格品质,一样起 极为重要的作用。人的思想本是纯洁的,但是,光怪陆离的社会环境,就像五颜六色的大染缸。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要经常与品德高尚、追求上进的人相处,向他们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否则误交损友,便後果堪虞了。
虽然《墨子》的散文语言古朴简约,但也不是完全不讲究语言技巧。例如本节文字便用了结构相似的平行句法,加添文字的韵味,如「染於苍则苍,染於黄则黄」;或用重复的手法,突出主题,如「所入者变,其色亦变」,反覆强调一个「变」字。《墨子》的文采,或不及《孟子》、《庄子》,但他的寓言,亦能用准确恰当的语言,述说深刻的寓意,对人有一定启发作用。
原文:
墨子劝弟子学曰:“汝速学,君原作“吾”。当仕汝。”弟子学期年,就墨子责仕。 墨子曰:“ 汝闻鲁人原作“吾”乎?有昆弟五人,父死,其长子嗜酒不肯预葬,其四弟曰:兄若送葬,我当为兄沽酒。葬讫,就四弟求酒。四弟曰:子葬父,岂独吾父也?吾恐人笑,欺以酒耳!今不学,人自笑子,故劝子也。”遂不复求仕。
译文:
墨子劝说弟子学习说:“你赶快学习,如果达到我这样,就让你做官。”弟子学了几年,就找墨子要求做官。墨子说:“你听说过鲁国人的故事吗?有兄弟五人,父亲死了,老大嗜好喝酒不愿意参加丧事,他的四个636f70797a686964616f339弟弟说:‘哥哥如果你参加安葬,我们就给你买酒喝。’丧事完毕,老大就找四个弟弟要酒,弟弟们说:‘儿子安葬父亲(是天经地义的事),难道只有我们有父亲吗?我们怕你被别人笑话,用这话骗你的!’如果你不学习,人家就会笑话你,所以我当初这么劝你。”墨子的徒弟就不再要求当官了。
庄子·齐物论
朝三暮四
劳神明为一而不知其同也,谓之朝三。何谓朝三?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
译文:有一位“狙公”,一个养猴子的老头,拿板粟喂他养的很多猴子东西是猴本来每天早上喂四个,晚上喂三个,有一天,因为食物不足,就对这些猴子讲:明天开始,早上喂三个,晚上喂四个。猴子就吵了。老头说:早上喂四个,晚上喂三个。猴子就乖乖的。
《庄子》
■ 随珠弹雀
今且有人于此,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则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随侯之珠是非常珍贵的宝珠。)——《庄子·让王》
[译文]:
有一个喜打鸟的人,却用随珠作弹丸,去射飞翔在千丈高空中的一只麻雀。人们看了,都嘲笑他。这是什么道理呢?这是因为付出的代价太昂贵,而得到的东西太轻微。
[寓意]:做什么事,都得讲究得失轻重。为了没什么价值的东西而丢掉十分宝贵的东西,这是一种十分愚蠢的行为。
井之蛙谓东海之鳖曰:“吾乐与!出跳梁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之崖;赴水则接腋持颐,蹶泥则没足灭跗;还虾、蟹与科斗,莫吾能若也。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井之乐,此亦至矣。夫子奚不时来入观乎!”东海之鳖左脚未入,而右膝已絷矣。于是逡巡而却,告之海曰:“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于是井之蛙闻之,适适然惊,规规然自失也。——《庄子·秋水》
[译文]:
住在浅井中的一只青蛙对来自东海的巨鳖夸耀说:“我生活在这里真快乐呀!高兴时,就跳到井外面,攀援到栏干上,尽情地蹦跳玩耍。玩累了,就回到井中,躲在井壁的窟窿里,舒舒服服地休息休息。跳进水里时,井水仅仅浸没我的两腋,轻轻地托住下巴;稀泥刚刚没过双脚,软软的很舒适。看看周围的那些小虾呀、螃蟹呀、蝌蚪呀,谁也没有我快乐。而且我独占一井水,尽情地享受其中的乐趣,这样的生活真是美极了。您为什么不进来看一看吧!”
巨鳖接受了井蛙的邀请,准备到井里去看看,但它的左脚还没有跨进去,右腿已被井的栏干绊住了,只好慢慢地退回去,站在井旁边给青蛙讲述海的奇观:“海有多大呢?即使用千里之遥的距离来形容也表达不了它的壮阔,用千丈之高的大山来比喻,也比不上它的深度。夏禹的时候,十年有九年下大雨,大水泛滥成灾,海面不见丝毫增高;商汤的时候,八年有七年天大旱,土地都裂了缝,海岸也丝毫不见降低。不因时间的长短而改变,也不因雨量的多少而增减,生活在东海,那才真正是快乐呢!”
井蛙听了,吃惊得好半天也没有说出话来。它这才知道自己生活的地方是多么渺小。
[寓意]:人如果长期把自己束缚在一个狭小的天地里,就会变得目光短浅,自满自足。
[题旨]:盲目自满,自我陶醉,必授人以笑柄。
■ 防冻手的药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 “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e69da5e6ba90e799bee5baa6338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庄子·逍遥游》
[译文]:
惠子对庄子说:“魏王赐给我一种大葫芦的籽种。我把它种活了,果然结了一只大葫芦,能容五石。我想用它盛水,但它的坚硬程度又无法承受;把它割开做了许多瓢,一个个又平又浅,不能舀水。您看,这只葫芦不能不算容积很大的庞然大物了,可是却没有一点实际用处,我索性把它打碎了。”
庄子听了,说:“先生,您真不会利用大的东西啊!宋国有个人善于配制防治冻手的药,他家祖祖辈辈都用这种药涂抹在手上,靠漂洗棉絮过日子。
有一个外乡人听说了,请求收买他的药方,情愿出一百两黄金。宋人便把全家人招集在一块商量说:“我们家祖祖辈辈干漂洗棉絮的活儿,能够得到的不过几两黄金;现在出售这个药方,一下子就可赚取一百两黄金,就卖给他吧!”
那个外乡人得到了药方后,便拿去献给吴王,并向吴王夸赞这种药的用处。这时,正赶上越国有内乱,吴王便派他领兵讨伐越国。冬天,他们和越国军队进行水战,把越国军队打得大败。吴王很高兴,就割出一块土地来封赏给了他。
这药能够使手不皲裂,功用是一样的。但是,有的用它得到封赏,有的有了它仍免不了干漂洗棉絮之类的苦活,这都是由于用法不同的缘故啊!现在您有五石容积的大葫芦,为什么不考虑把它做成腰舟,漂游江河湖海,作渡江之用,而只考虑盛东西呢?你还是个心眼不开窍的人呀!”
[题旨]:物各有其用,尽其用,才能更好地造福人类。
[寓意]:同样的东西,由于眼光和见识不一样,它所发挥的作用也就不一样。知识可以改变命运。
本文转自中华励志网 http://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