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那一双傲慢的靴子至今还落在
高力士羞怯的手里,
人却不见了
把满地的难民和伤兵
把胡马和羌笛交战的节奏
留给杜二去细细的苦吟
自从那年贺知章眼花了
认你做谪仙,
便更加佯狂
用一只中了魔咒的小酒壶
把自己藏起,
连太太都寻不到你
怨长安城小而壶小天长
在所有的诗里你都预言
会突然永遁,
或许就在明天
只扁舟破浪,乱发当风
树敌如林,
世人来皆欲杀
肝硬化怎杀得死你?
酒放豪肠,
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从开元到天宝
从洛阳到咸阳
冠盖满途车骑的嚣闹
不及千年后你的一首水晶绝句轻扣我头
铛地一声弹跳起的回音源
一贬世上已经够落魄
再放夜郎毋乃太难堪
至今成迷
是你的籍贯
陇西或山东
青莲乡或碎叶城
不如归去归哪个故乡?
凡你醉处,
你说过
皆非他乡
失踪,是天才唯一的下场
身后事,究竟你遁自何处?
狼啼不住
杜二也苦劝你不住
一回头,四窗下竟已白头
七仙、五友,都救不了你了
匡山给雾锁了,无路可入
仍炉火未纯青
就半粒丹砂
怎追蹑葛洪袖里的流霞?
樽中月影,
或许那才是你故乡
常得你一生痴痴地仰望
而无论出门向东哭,向西哭
长安早已陷落
二十四万里zhidao的归程
也不必惊动大鹏了,
也无须招鹤
只消把酒杯向半空一扔
便旋成一只霍霍的飞蝶
诡缘的闪光愈转愈快
接你回传说里去
1、全诗
《赠李白》唐 杜甫
秋来相顾尚飘蓬, 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 飞扬跋扈为谁雄?
2、注释
飘蓬:草本植物,叶如柳叶,开白色小花,秋枯根拔,随风飘荡。故常用来比喻人的行踪飘忽不定。时李白杜甫二人在仕途上都失意,相偕漫游,无所归宿,故以飘蓬为喻。
未就,没有成功。
丹砂,即朱砂。道教认为炼砂成药,服之可以延年益寿。
葛洪,东晋道士,自号抱朴子,入罗浮山炼丹。李白好神仙,曾自炼丹药,并在齐州从道士高如贵受“道箓”(一种入教仪式)。杜甫也渡黄河登王屋山访道士华盖君,因华盖君已死,惆怅而归。两人在学道方面都无所成就,所以说“愧葛洪”。
飞扬跋扈,不守常规,狂放不羁。此处作褒义词用。
3、译文
秋天我与你相逢时,你还像飘蓬一般云游四海;你在求仙炼丹方面未有大的成就,内心一定会觉得愧对炼丹大师葛洪。壮志难酬的你,只能在饮酒和狂歌中虚度春秋;你不守常规,狂放不羁,但在我眼中,当世之雄,除了你还有谁呢?
4、赏析
此诗突现了一个狂字,显示出一个傲字。傲骨嶙峋,狂荡不羁,这就是杜甫对于李白的写照。在七绝《赠李白》中,正突现出狂与傲的风采、骨力、气度,显示出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精神,这正是此诗的诗眼和精髓。它不仅同杜甫歌咏李白的其他诗篇是一脉相承的,而且也形象地揭示了李白的性格和气质特征。
这首七绝,沉郁有致,抑扬顿挫,跌宕起伏。末句用反诘口吻,把全诗推向了最高潮。清初钱谦益在评注此诗时,独注“飞扬跋扈”句,其余一概略而不论,可谓独具慧眼,也表明它在全诗中的重要价值:“按太白性倜傥,好纵横术。少任侠,手刃数人,故公以飞扬跋扈目之。犹云平生飞动意也。旧注俱大谬。”(《钱注杜诗》卷九)是说从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78988e69d83336新的角度和侧面颂扬了李白的豪侠精神,并突出“飞扬跋扈”的飞动性。仇兆鳌注云:“飞扬,浮动之貌。跋扈,强梁之意。考《说文》:扈,尾也。跋扈,犹大鱼之跳跋其尾也。”(《杜诗详注》卷之一)此虽就字注字,就词注词,但在《赠李白》中,却是用来象征李白豪放不羁的精神。
此诗言简意赅,韵味无穷。为了强化全诗流转的节奏、气势,则以“痛饮”对“狂歌”,“飞扬”对“跋扈”;且“痛饮狂歌”与“飞扬跋扈”,“空度日”与“为谁雄”又两两相对。这就形成了一个飞动的氛围,进一步突现了李白的傲岸与狂放。
[原作] 唐·杜甫《赠李白》
秋天相顾尚飘蓬,未就百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今译] 无限量的饮酒,无节制的放歌,白白消磨了岁月;恣纵不羁,怀抱高远,又有谁来赏惜你的勃勃雄心?
[赏析度] 《杜诗镜诠》引蒋弱六的评语,说“是白(李白)一生小像,公赠白诗最多,此首最简,而足以尽之”。这二句以遗貌取神的手法,写作者对李白痛惜赏爱的挚问友之情。“痛饮狂歌”,概说李白千首狂歌、一杯痛饮、放荡不羁的诗酒生涯;“空度日”,点出如此生涯,对李白来说,乃是一种基于身世落拓堪悲的内心痛苦。“飞扬跋扈”,“扈”据《说文》:“尾也”,“跋扈”即泼动的大鱼之尾,答此四字,指李白渴望舒展怀抱的神情心态;“为谁雄”,是哀怜这位绝世天才无法用内世的广大寂寞。全联着力以心灵与感情来突出对象,而不为琐琐往来之事迹所拘,表现了作者对李白心心相印、痛之弥甚、爱之弥深的深厚情谊。在句式上,这两句运用自对与互对并重的手法,如“痛饮”对“狂歌”,“飞扬”对“跋扈”,“空度日”对“为谁雄”,使全联在“语平意侧”中,显容露出“流动之致”(见《杜诗详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