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明末顾炎武有诗云: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他认为“有一日未死之身,则有一日未闻之道”。王夫之于垂暮之年,疾病卧床,犹克服各种无法想象的困难,勤奋著书。《姜斋公行述》说他:“迄于暮年,体羸多病,腕不胜砚,指不胜笔,犹时置楮墨于卧榻之旁,力疾而篡注。”他们所体现的,都是这种精神。这种精神由于人们的践履,使我们后人仍时时感受到它那幽杳的理性与璀璨的美。传统文化中富含极有价值的东西是绝无疑义的,对这一点,人们口头上似也都能道,然我总觉得等闲视之或视而不见者仍滔滔皆是。如此优秀的自家珍藏不知宝爱教人不可思议,近来读到一条注释尤让我叹息不已。《朱子语类》载朱子语曰:“试思人以眇然之身,可以赞天地之化育;以常人而可以为圣贤……。”某大学出版社出版之《朱子语类选注》注“赞”字为“称颂,赞美”,真是大错特错。这里的“赞”,应解为“助”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66,人可以助天地之化育,是儒家所乐道的,这也是传统文化的一种常识。注释者的无知令人吃惊。同书又注禅家话头“云在青天水在瓶”云:“要考查行为的结果,考虑到行事的困难。”更是胡说八道。如果敢于注释古书的人如此不学浅陋,对传统文化如此隔膜无知,则前面说到的我的学生们不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出处与意蕴,也就不足为奇了。可见传统文化的精髓与人们已疏离到何等程度。
蛇
袖手旁观、旁观者清、冷眼旁观、旁观袖手、束手旁观
一、袖手旁观
【解释】:把手笼在袖子里,在一旁观看。比喻置身事外,既不过问,也不协助别人。
【出自】:宋·苏轼《朝辞赴定州论事状》:“奕棋者胜负之形,虽国工有所不尽,而袖手旁观者常尽之。”
【译文】:下棋的时候胜负的样子,虽然国人各式各样有所不同,而置身事外既不过问的人常常尽的。
二、旁观者清
【解释】:当事人被碰到的问题搞糊涂了,旁边观看的人却看得很清楚。
【出自】:《旧唐书·元行冲传》:“当局称迷,傍观见审。”
【译文】:“当事人十分迷糊,旁边的观察的人倒是很清晰。”
三、冷眼旁观
【解释】:冷眼:冷静或冷漠的眼光。指不参与其事,站在一旁看事情的发展。
【出自】:唐·徐夤《上卢三拾遗以言见黜》:“冷眼静看真好笑,倾怀与说却为冤。”
【译文】:“冷眼静看真好笑,倾怀和解释却是一种不能说的冤屈。”
四、旁观袖手
【解释】比喻置身事外,不过问也不协助。
【出处】宋·陆游《清仁王坚老疏》:“勇退激流,虽具衲子参寻之眼;旁观袖手,要非邦人向慕之诚。”
【译文】:“勇敢退激流,虽然具备钠子参与不久的眼;袖手旁观,要不是国人仰慕的忠诚。”
五、束手旁观
【解释】:犹袖手旁观。比喻置身事外,不加过问。
【出处】巴金 《秋》三九:“ 梅 因吐血而死。现在年轻的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78988e69d83337 枚少爷 又在吐血……又是一个悲剧,他们仍然只有束手旁观。”
整句是“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copy卧榻之旁就是自己的床铺边,整句意思:自己的床铺百边,怎么能让别人呼呼睡大觉?比喻自己的势力范围或利益不容许别人侵占。
出处: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度宋朝,他采取各个击破的战略,先后攻灭了荆南、湖南、后蜀等国。974年,他召南唐后主李煜知到汴京朝见。李煜担心自己被扣押,就派道徐铉到汴京求和。宋太祖直截了当地说:“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