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即使有美味的食品,不去吃,不知道他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百,不去学习,不知道他的好.所以学习,这样以后知道自己有不够之处,教学,这样以后知道自己有度不懂之处.知道自己有不足之处,这样以后能自己反回来要求自己;知道自己有不懂之处,这样以后能够自己努力向上,不倦的钻研.所以说:教育和学习是互相促进的.
原文: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道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文:
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吃,不知道它的甘美。虽然有极好的道理,不学,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专后才知道自己有所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也有不通之处。知道自己有所不足,然后属才能严格要求自己;知道自己有不通之处,然后才能勉励自己奋发上进。所以说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的。
《教学相长》原文: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剑虽利,不厉不断;材虽美,不学不高。虽有嘉肴,不尝不知其旨;虽有善道,不学不达其功。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不究。不足,故自愧而勉;不究,故尽师而熟。由此观之,则教学相长也。
《教学相长》翻译:
即使有美味的食物,但是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道;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但是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因此,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哪里理解得不透。知道自己有困惑之处,然后才能勉励自己奋发上进;知道自己有所欠缺,然后才能刻苦地钻研。所以说教导和学习是相互促进e69da5e887aae799bee5baa6e79fa5e98193361的。
剑刃虽然锐利,不磨就不能斩断他物;人的资质虽然聪颖,不认真学习,就不能提高修养。虽然有美酒佳肴,不亲口品尝,就不能知道它们的味美;虽然有正确的道理,不努力学习,就不能通达它们的功用。所以说,通过学习,然后才会发现自己的不足;通过传授,然后才知道自己研究不深。发现自己的不足,就会心愧而努力学习,知道自己的研究不深,就会遍天下求师而弄透事理。从这些看来,传授与学习是相互促进的。
翻译
剑刃虽然锐利,不磨就不能斩断他物;人的资质虽然聪颖,不认真学习,就不能提高修养。虽然有美酒佳肴,不亲口品尝,就不能知道它们的味美;虽然有正确的道理,不努力学习,就不能通达它们的功用。
所以说,通过学习,然后才会发现自己的不足;通过传授,然后才知道自己研究不深。发现自己的不足,就会心愧而努力学习,知道自己的研究不深,就会遍天下求师而弄透事理。从这些看来,传授与学习是相互促进的。
原文
剑虽利,不厉不断;材虽美,不学不高。虽有嘉肴,不尝不知其旨;虽有善道,不学不达其功。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不究。不足,故自愧而勉;不究,故尽师而熟。由此观之,则教学相长也。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本文出自汉代韩婴创e69da5e6ba907a686964616f337作的《韩诗外传集释》。本文主要讲述了教师自身的教与学。后引申为师生之间相互促进:一方面教师的教导使学生得到发展;另方面学生提出问题和要求,又促使教师继续学习,不断进步。
《韩诗外传集释》不是原书之旧,非但卷数不同(汉志作六卷,今本及隋唐志均作十卷),即内容可能也有一部分经过后人的修改了。这部韩诗外传,按照儒林传的说法,应该是一部阐述经义的书,但实际情况不是这样。
从散见于宋以前古籍中一些零星的佚文看来,儒林传的说法大致符合于已经亡失的内传,而现存外传的体例却跟刘向的新序、说苑、列女传等相类似,都是先请一个故事,然后引诗以证。这原是古人著述引诗的惯例,创始于论语,以后墨子、孟子都有,而荀子则最多。荀子引诗,常在一段议论之后用作证断。
作者简介
韩婴,约公元前200年-公元前130年,涿郡鄚人(今任丘市人),西汉文、景、武三帝时为官,文帝时任博士,景帝时官至常山太傅,后人又称他韩太傅。韩婴是当时著名的儒学学者,他讲学授徒写成很多著作,其中有《韩故》、《韩诗内传》、《韩诗外传》、《韩说》等。
韩婴讲授、注释《内经》有许多独到之处,世称"韩诗",与辕固生的"齐诗"、申培的"鲁诗"并称"三家诗"。韩婴还对《易经》很有研究,做过很多注释,著有《周易传韩氏三篇》,但未能流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