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形容逃跑的词语来有:
抱头鼠窜
bào tóu shǔ cuàn成语解释 抱着头,象老鼠那样惊慌逃跑。形容受到打击后狼狈逃跑。
成语出处 宋·苏轼《代侯公说项羽辞》:“夫陆贾,天下之辩士,吾前日遣之,智穷辞屈,抱头鼠窜,颠狈而归,仅以身免。”
仓皇出逃
cāng huáng chū táo成语解释 仓皇:匆忙,慌张。慌慌张张地外出逃跑。
成语出处 南唐·李煜《破阵子》:“最是仓皇离源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
大败而逃
dà bài ér táo成语解释 指吃了败仗慌张逃跑
成语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99回:“斗了多时,李孝逸被余承志一枪刺在腿上,大败而逃。”
丢盔弃甲
diū kuī qì jiǎ知成语解释 盔:作战用的金属帽;甲:作战用的金属防护衣。形容吃了败仗狼狈逃跑的情形
成语出处 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三章:“他在办公室里被各种意外情况搞得丢盔弃甲,狼狈不堪的样子。”
逃之道夭夭
táo zhī yāo yāo
成语解释 本意是形容桃花茂盛艳丽。后借用“逃之夭夭”表示逃跑,是诙谐的说法。
成语出处《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落荒而逃 、逃之夭夭、抱头鼠窜、丢盔弃甲、走为上计
一、落荒而逃 [ luò huāng ér táo ]
【解释】:形容吃了败仗慌张逃跑。
【出自】:元·无名氏《马陵道》第三折:“你自慢慢的从大路上行,我便落慌而走。”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含贬义
二、逃之夭夭 [ táo zhī yāo yāo ]
【解释】:本意是形容桃花茂盛艳丽。后借用“逃之夭夭”表示逃跑,是诙谐的说法。
【出自】:《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翻译】:翠绿繁茂的桃树啊,花儿开得红灿灿。
【示例】:撞人者逃之夭夭,众人向他投去愤怒的眼光。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含贬义,是逃跑诙谐的说法
三、抱头鼠窜 [ bào tóu shǔ cuàn ]
【解释】:抱着头,象老鼠那样惊慌逃跑。形容受到打击后狼狈逃跑。
【出自】:《汉书·蒯通传》:“始常山王、成安君故相与为刎颈之交,及争张黡、陈释之事,常山王奉头鼠窜,以归汉王。”
【翻译】:当初常山王、成安君所以相互结为生死之交,和反对张黡、陈释放的事,常山王带着头老鼠窜,以归汉王。
【示例】:吓得这些人一个个抱头鼠窜而逃。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九回
【语法】:连动式;含贬义,形容敌人的狼狈相
四、丢盔弃甲 [ diū kuī qì jiǎ ]
【解释】:盔、甲:头盔和铠甲。跑得连盔甲都丢了。形容打败仗后逃跑的e69da5e6ba90e799bee5baa6e79fa5e98193337狼狈相。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翻译】:战鼓咚咚地一敲响,两军士兵的刀枪一接触,丢盔卸甲,拖着兵器就逃跑,有的跑了一百步之后停下来,有的跑了五十步之后停下来。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
五、走为上计 [ zǒu wéi shàng jì ]
【解释】:遇到强敌或陷于困境时,以离开回避为最好的策略。
【出自】:《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
【翻译】:檀公三十六计,逃走是上策。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逃跑[táo pǎo]:为躲避对自己不利的环境或事物而逃离。
没有什么逃命的成语。
逃成语:落荒而逃、逃之夭夭
1、落荒而逃,拼音 luò huāng ér táo,形容吃了败仗慌张逃跑,或离开战场或大道,向荒野逃去。
出处e799bee5baa6e4b893e5b19e364: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玄德望见‘地公将军’旗号,飞马赶来,张宝落荒而走。”
2、逃之夭夭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táo zhī yāo yāo,由桃之夭夭引申而来,原形容桃花茂盛艳丽。后表示逃跑得无影无踪。
出处:周代 无名氏《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翻译:红色的桃花比兴新娘的容貌:翠绿的桃树啊,花儿开得红灿灿。)
扩展资料:
命成语:安身立命、草菅人命、临危受命
1、安身立命,拼音 ān shēn lì mìng,意思是 安身:在某处安下身来;立命:精神有所寄托。指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回 那里是镇守边庭,用人之际,足可以安身立命。
2、草菅人命,汉语成语。拼音:cǎo jiān rén mìng。
释义:人的性命看得像野草一样轻贱;随意加以摧残。这则成语多用于形容官吏草率处理案件,使无罪者屈死。也指反动统治者滥施淫威;任意残害人命。也作“草菅民命。”
出处:邹韬奋《患难馀生记》第一章:“特务的违法横行,草菅人命,用绑票的方法,用秘刑的拷打,都是在偷偷摸摸、鬼鬼祟祟中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