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已经是第N代勋贵了,顶着国公的虚名,没干太多实事,顶多就是拥立一下天子,和群臣推举一下重要官员而已。倒是查到有过和民争田的事情,结果落了面子,田地判给百姓了……
张辅(1375年-1449年),字文弼,谥忠烈知,河南等处行中书省汴梁路祥符县(今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县)人。明成祖时大将张玉之子,袭封英国公。
张辅早年随父参加靖难之役,后进攻并占领安南,改交阯,此后四次平定叛乱。宣德年间,率军平定汉王朱高煦叛乱。正统年间,随明英宗北征,在土木堡之变中阵亡道,享年七十五岁。
英国公世系(除注明外,各代皆父子关系)
第一代:张辅,1408年晋封专英国公
第二代:张懋,1450年袭封
第三代:张仑,1515年袭封(张懋之孙,张锐之子)
第四代:张溶,1535年袭封
第五代:张元功,1582年袭封
第六代:张元德,1596年袭封(张溶子,元功弟)
第七代:张惟贤,1598年袭封
第八代:张之极,1630至1637年间袭,具体袭年不可考
第九代:张世泽,1643年袭封,末代英国公,被李属自成军所杀
明朝有公、侯、伯三等爵专授功臣和外戚,三等爵一般世袭罔替,也有降等袭爵(子孙袭爵比本人低一等,但世袭罔替)或不能继承(流爵)者。功臣则给铁券,封号四等:
佐太祖定天下者,曰“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开国辅运守正文臣”。
从成祖起兵者,曰“奉天靖难推诚宣力武臣”。
或曰“奉天翊运推诚宣力”和“奉天翊卫推诚宣力武臣”或曰“钦承祖业推诚奉义”。
公侯伯爵中,武臣曰宣力武臣,文臣曰守正文臣。
受封而领铁券者,为世袭封爵,否则为流爵。袭封则还其诰券,核定世流降除之等。爵位世袭,或降等以袭。公、侯、伯封号分四等岁禄以功为差,可掌参五府总六军,出则可领将军印为大帅督,辖漕纲,但不得预九卿事。
郡公、郡侯、郡伯、县子、县男这五等封爵并不属于明朝建立后的正式封爵体系,系明朝建立前,明太祖朱元璋给战死的功臣追赠的封爵。
明朝建立后,确立的正式爵位为:国公、侯、伯。
部分爵位由于各种原因承袭不详
1.太祖始封魏国公(中山武宁王徐达子徐辉祖后裔)
第10代大明奉天开国推诚宣力武臣魏国庄武公徐弘基(万历廿三年七月己亥—崇祯末),濠州钟离永丰乡(今安徽凤阳东北)人。第9代大明奉天开国推诚宣力武臣魏国公徐维志之子。万历二十三年七月,继承爵位。万历三十五年,协守南京兼领后军都督府。万历三十七年四月,提督操江。天启e69da5e887aae79fa5e98193338元年,以疾辞任,加太子太保。明末崇祯十四年,再次镇守南京,加太傅。谥庄武。子徐文爵(弘光元年四月—弘光元年五月)继承爵位。
2.成祖始封定国公(中山武宁王徐达子定国忠愍公徐增寿后裔)
2.1.第8代大明奉天靖难推诚宣力武臣定国公徐希?(万历三十年十二月癸卯—崇祯三年),第7代大明奉天靖难推诚宣力武臣定国康惠公徐文璧孙。
2.2.第9代大明奉天靖难推诚宣力武臣定国公徐允祯(崇祯三年—崇祯十七年),第8代大明奉天靖难推诚宣力武臣定国公徐希?子。崇祯三年(1630年),袭定国公爵,禄二千五百石。崇祯十六年,加太子太保。崇祯十七年(1644年),死于战乱。无子绝嗣。
3.成祖始封成国公(东平武烈王朱能后裔)
3.1.第12代大明奉天靖难推诚宣力武臣成国公朱纯臣(万历卅九年三月癸卯—崇祯十七年三月),第11代大明奉天靖难推诚宣力武臣成国公朱应槐子。甲申之变,李自成攻入北京时,崇祯写下诏书,命朱纯臣统领诸军和辅助太子朱慈烺。朱纯臣献齐化门(一说朝阳门),与陈演上表劝进。后被李自成处死。朱纯臣有女为永康侯徐锡胤夫人,年少守寡,后自焚殉国。
3.2.第13代大明奉天靖难推诚宣力武臣成国公朱元臣(崇祯十七年八月—不详),朱应槐子。
4.成祖始封黔国公(定远忠敬王沐晟后裔)
4.1.第12代大明黔国公沐启元(天启五年三月丁卯—崇祯元年六月己亥),第11代大明黔国公沐睿子。
4.2.第13代大明黔国公沐天波(崇祯元年十二月甲辰—永历十五年七月丙寅),第12代大明黔国公沐启元子。沐天波随昭宗入缅,在咒水之难被缅兵挟持外出,夺刀抵抗至死。
5.成祖始封英国公(追封大明奉天靖难推诚宣力武臣荣国忠显公张玉子定兴忠烈王张辅后裔)
5.1.第7代大明英国公张维贤(万历廿六年十一月甲辰—崇祯),第6代大明英国公张元德子。
5.2.第8代大明英国公张之极(崇祯),第7代大明英国公张维贤子。
5.3.第9代大明英国公张世泽(崇祯十六年—崇祯十七年),第8代大明英国公张之极子。崇祯十六年(1643)袭封,末代英国公,被李自成军所杀。
6.宪宗始封保国公(宣平武庄王朱永后裔)
第8代大明保国公朱国弼(崇祯十七年—弘光元年),第2代大明保国公朱晖六世孙,原为抚宁侯,南明进封保国公。
7.第1代大明瀛国公刘应元,明思宗外祖父,追封为瀛国公。
8.成祖始封大明镇远侯(第1代武毅镇远侯,赠夏国公顾成后裔)
第7代大明镇远侯顾肇迹,第6代大明镇远侯顾寰子,天启年间袭爵,崇祯十七年(1644年)都陷,爵亡,遇害。
9.成祖始封大明西宁侯(西宁侯宋晟后裔)
第9代大明西宁侯宋裕德,崇祯末年死流寇难。
10.成祖始封大明永康侯(忠烈永康侯,赠蔡国公徐忠后裔)
10.1.第?代大明永康侯徐锡登,崇祯末年袭爵。
10.2.末代大明永康侯徐锡胤,崇祯末年袭爵。无子。爵除。其妻朱氏,成国公纯臣女也。夫殁,楼居十余年,不履地。城陷,捧庙主自焚死。
11.成祖始封大明阳武侯(忠武阳武侯,赠鄞国公薛禄(原名薛六)后裔)
第8代阳武侯薛濂,袭爵时间不详,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占京师,薛濂被害,爵位遂亡。
12.成祖始封大明安远侯(襄湣安远侯,原封安远伯。永乐八年,晋升为侯爵,仍世袭伯爵。正统十二年,升融国公柳升后裔)
安远侯传至明亡,但承袭人至第3代武襄安远侯柳珣以后不详,爵绝。
13.成祖始封大明丰城侯(刚毅丰城侯,赠茂国公李彬后裔)
第7代大明丰城侯李承祚(?- 崇祯元年),李承祚为李彬之晜孙,继承丰城侯爵位。天启年间,依附魏忠贤,为阉党要员之一,其请设海外督理内臣,又请赐魏忠贤九锡、为魏王。崇祯元年,被夺去爵位戍边。次年,与梁梦环等人押赴刑场斩首。绝嗣。
14.仁宗始封大明恭顺侯(忠勇恭顺侯吴克忠,原名答兰。蒙古人。忠壮国公恭顺伯吴允诚之子。土木之变时,其与弟吴克勤俱殁于阵。赠邠国后裔)
末代大明恭顺侯吴惟英(?- 崇祯末年),吴允诚七世孙、吴克勤六世孙、吴瑾五世孙。吴惟英继兄吴惟业之后承袭恭顺侯爵位,掌管后军都督府管府事、京营总督。崇祯末,都城陷,举家自缢。
15.英宗始封大明定西侯(武勇定西侯蒋贵后裔,正统二年赐伯爵,七年进侯。逝后赠泾国公。)
定西侯自第3代定西侯蒋骥,凉国公蒋琬子,江都人。嗣,典京营兵。弘治中充总兵官,历镇蓟州、辽东、湖广。官中外二十年,家无余资。明亡,爵绝。所以当时袭爵情况不详。
16.太祖始封大明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诚意伯(诚意文成伯刘基后裔)
第6代大明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诚意伯刘孔昭(天启三年七月辛亥—弘光元年十二月),第5代大明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诚意伯刘荩臣子。晋封诚意侯。
17.成祖始封大明兴安伯(兴安伯徐祥后裔)
第9代大明兴安伯徐汝孝(万历卅七年九月癸未—崇祯)徐梦旸子
第10代大明兴安伯徐继本(崇祯),徐汝孝子
第11代大明兴安伯徐治安(崇祯),徐继本子
18.成祖始封大明襄城伯(襄城伯李濬后裔)
第10代大明襄城伯李守锜(万历三十八年二月癸亥—崇祯)李成功子
第11代大明襄城伯李国桢(崇祯三年—崇祯十七年)李守锜子
19.成祖始封大明新宁伯(崇安壮节侯谭渊子新宁伯谭忠后裔)
第9代大明新宁伯谭弘业(天启—崇祯十七年),谭懋勋子
20.成祖始封大明应城伯(应城威武侯孙岩后裔)
第10代大明应城伯孙廷勋(万历卅三年十月丙辰—崇祯十七年),孙允恭子,万历三十三年袭爵,崇祯三年加少保,十七年死于贼。
21.成祖始封大明忻城伯(忻城武毅伯赵彝后裔)
第10代大明忻城伯赵之龙(泰昌元年九月丁亥—弘光元年五月),赵世新子,崇祯十六年守备南京。清兵下江南,降。
22.成祖始封大明平江伯(平江恭襄侯陈瑄后裔)
第8代大明平江伯陈启嗣子陈治安崇祯元年五月戊寅袭侯
23.成祖始封大明安乡伯(安乡伯张兴兄子张勇后裔)
第10代大明安乡伯张光灿(—崇祯十七年),张世恩子
24.成祖始封大明遂安伯(遂安伯陈志后裔)
第7代大明遂安伯陈玮(万历廿八年十二月癸巳—崇祯元年),陈澍子
第8代大明遂安伯陈秉衡,陈玮子
第8代大明遂安伯陈长衡(崇祯十四年—)陈秉衡弟
25.成祖始封大明彭城伯(彭城伯张麒后裔,明仁宗诚孝张皇后之父,永城人,洪武二十年,因为女儿是燕王世子的妃子,而被授予兵马副指挥。靖难之役后,世子朱高炽被册立为太子,张麒升任京卫指挥使,不久死亡。明仁宗即位后,追封他为彭城伯,赐谥号:“恭靖”,后又升为侯爵。)
第10代大明彭城伯张光祖(崇祯元年七月庚申—崇祯十七年),张嘉猷子
26.成祖始封大明广宁伯(广宁忠武侯刘荣后裔)
第11代大明广宁伯刘嗣爵(万历卅八年九月戊申—)刘允正子
第12代大明广宁伯刘嗣恩(崇祯十二年—)刘嗣爵弟
27.成祖始封大明武进伯(武进忠靖侯朱荣后裔)
第13代大明武进伯朱自洪(万历四十年十月壬午—),朱天爵子
28.仁宗始封大明保定伯(保定伯梁铭后裔)
第7代大明保定伯梁世勋(万历初—崇祯),梁继藩子
第8代大明保定伯梁?(崇祯),梁世勋子
29.宣宗始封大明崇信伯(崇信伯费瓛后裔)
第9代大明崇信伯费天泽(万历卌三年—崇祯十一年),费甲金子
第10代大明崇信伯费尚(崇祯十一年六月乙卯—),费天泽子
30.英宗始封大明惠安伯(彭城伯张麒子惠安伯张升后裔)
第8代大明惠安伯张庆臻(万历卅七年十一月癸巳—崇祯十七年三月)张元善子
31.英宗始封大明靖远伯(靖远忠毅侯王骥后裔)
第9代大明靖远伯王永恩(万历卌三年七月丙寅—)王继芳子
32.英宗始封大明南和伯(威远伯方政子南和忠襄侯方瑛后裔)
第8代大明南和伯方一元(万历卌三年三月丙辰—)方?子
33.英宗始封大明南宁伯(南宁庄毅侯毛胜后裔)
第9代大明南宁伯毛孟龙(天启—崇祯九年),毛祖德子
第10代大明南宁伯毛茂龙(崇祯十年二月甲午—),毛孟龙弟
34.英宗始封大明丰润伯(丰润庄武侯曹义后裔)
第8代大明丰润伯曹匡治(崇祯元年二月戊戌—)曹允成子
35.英宗始封大明东宁伯(东宁襄毅侯焦礼后裔)
第7代大明东宁伯焦文耀(嘉靖卌二年四月乙卯—)焦栋子
第8代大明东宁伯焦梦熊,焦文耀弟
36.英宗始封大明怀柔伯(怀柔威靖侯施聚后裔)
第9代大明怀柔伯施壮猷(万历卅四年四月壬子—崇祯七年),施光祖子
第10代大明怀柔伯施兆麟(崇祯十年正月—),施壮猷子
37.英宗始封大明武平伯(沔国武僖公陈友后裔)
第7代大明武平伯陈永寿(万历五年十二月乙未—),陈大策子
第8代大明武平伯陈世恩,陈永寿子
38.英宗始封大明宣城伯(宣城壮勇侯卫颖后裔)
第7代大明宣城伯卫时泰(万历卅九年二月己卯—崇祯十七年三月),卫应爵子
39.英宗始封大明彰武伯(彰武武毅侯杨信后裔)
第7代大明彰武伯杨崇猷(泰昌元年十二月辛酉—)杨世阶子
40.英宗始封大明成安伯(兴国公郭亮子成安侯郭晟弟成安伯郭昂后裔)
第10代大明成安伯郭邦栋(天启元年八月癸酉—崇祯),郭邦相弟
第11代大明成安伯郭祚永(崇祯),郭邦栋子
41.宪宗始封大明武靖伯(容国恭肃公赵辅后裔)
第8代大明武靖伯赵祖芳(万历卌二年十月己丑—),赵祖荫弟
第9代大明武靖伯赵?,赵祖芳子
42.宪宗始封大明伏羌伯(伏羌侯毛忠后裔)
第?代大明伏羌伯毛承祚(崇祯四年正月壬寅—),毛登子
43.宪宗始封大明宁晋伯(宁晋威勇侯刘聚后裔)
第9代大明宁晋伯刘天锡(万历三十年七月乙酉—),刘应芳子
第10代大明宁晋伯刘光溥(崇祯十一年六月乙卯—),刘天锡子
44.世宗始封大明新建伯(新建文成侯王守仁后裔)
第4代大明新建伯王先通(崇祯十二年十月辛丑—崇祯十七年三月),王承勋从子,明王朝最后一任新建伯,南明新建伯王业泰之父,王守仁之曾孙。浙江余姚人,王守仁之曾孙。字季贯,号则阳,崇祯十三年(1640年),承袭新建伯爵位。任前军都督府都督,负责京城卫戍,掌通州(今属北京)、通州左右三卫亲军。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率军攻打京师,王先通负责镇守齐化门,寡不敌众,城门被李军攻破。王氏亲下城门与李军搏击巷战,击杀数人后被李军擒获。李军认为王氏冒袭爵位,非真正新建伯,在九月初一日将其诛杀。因拒不投降、大骂李军而被割舌剖心,斩首示众,血以祭军旗,至此距王氏袭爵仅四年。南明福王附祀旌忠祠。长子:王业泰。字士和,南明福王时袭封新建伯,为新建伯王氏家族最后一代伯爵。
45.神宗始封大明永年伯(孝端显皇后王喜姐父永年伯王伟)
第3代大明永年伯王明辅(万历卅五年正月辛未—),王栋孙
46.神宗始封大明宁远伯(宁远伯李成梁后裔)
第2代大明宁远伯李尊祖(崇祯十年闰四月甲子—),李成梁曾孙
47.光宗始封大明永宁伯
第1代大明永宁伯王天瑞(泰昌元年—崇祯十四年),孝靖皇太后王氏父
第2代大明永宁伯王长锡(崇祯十四年—),王天瑞子
48.熹宗始封
第1代大明博平伯郭维城(泰昌元年十月癸丑—天启元年闰二月)明光宗朱常洛孝元皇后郭氏父,天启元年闰二月进封侯
第2代大明博平伯郭振明(天启元年闰二月丙戌—)郭维城子
49.熹宗始封第1代大明新城伯王升(天启元年闰二月—天启元年闰二月),孝和太后弟,天启元年闰二月进封侯。
50.熹宗始封第1代大明太康伯张国纪(天启元年—崇祯十一年十一月),皇后父,崇祯十一年十一月进封侯
51.思宗始封第1代大明嘉定伯周奎(崇祯三年—崇祯十七年)
52.思宗始封第1代大明宁南伯左良玉(崇祯十七年三月癸巳—)
53.思宗始封第1代大明定西伯唐通(崇祯十七年三月癸巳—崇祯十七年)
54.思宗始封第1代大明靖南伯黄得功(崇祯十七年三月癸巳—)
第一代张辅。
他是明成祖时期最宠爱的大将,张玉的儿子。张辅的一生,战功赫赫。是他那个时代,中国甚至世界上最耀眼的将星之一。
张辅很早的时候,就随父亲参加靖难之役,为明成祖夺得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在未来的岁月中,三次平定安南,灭亡了越南,三次跟随明成祖,北伐蒙古,威名赫赫。
明成祖死后,接着辅佐三代君王,最后年纪大e68a84e8a2ade799bee5baa6e79fa5e98193365到不行的他,跟随明英宗北伐,死在了土木堡之变。作为一个四朝老臣的伟大将领死在了战场上,真正的做到了鞠躬到死。
第二代张懋。
他一上来就赶上了大明朝天翻地覆的时刻。在未来的岁月中,张懋始终手握重兵,成为京城的护法门神,长达四十年间无论哪位奸臣上台从来没有人敢惹他,被认为是贵族中地位最高的,甚至比他老爸还要高,死后追封宁阳王。
张某别的能力不清楚,但是对权力的把握很厉害,而且他作为武将之后,武术也非常强,曾经连发三箭全中,被皇帝所称赞。
第三代张仑。
他是张懋的孙子,越过了老爸,成为了第三代英国公,在位期间依然权高位重,不过在世的时间也不长。
第四代张溶。
这位老兄的厉害之处,除了依然位极人臣,最出名的是他成为骂神欧阳一敬手下唯一的幸存者。要知道,被欧阳一敬弹劾的官员不计其数,干掉侯爵一人、伯爵两人,巡抚总督更是数不胜数,唯独张溶作为英国公爵欧阳动不了。
第五六代,张元功,张元德。
一看就知道这俩人是兄弟,而且因为时间都不长,所以才破例来了一个兄终弟及。二人当英国公爵的时候正好是万历性格大变的时期,但省了不少事,这两人也不咋能见到万历皇帝。
第七代张维贤。
这位张维贤又是张家的一个实力派,在位的年头很多。在位期间,一直领导中军都督府,把持京营,巩固京都。在明末乱七八糟吱吱嘎嘎的政坛局势中,一直具有定海神针的作用。
张维贤与明末三大案都有关系,他背景显赫同时执掌禁卫军。连魏忠贤也不能把他怎么样尤其是他在移宫案上作用非常大,尽管魏忠贤等人拼命阻挡,英国公从容应对,甚至亲自抬轿子将皇帝带走继承皇位。
在魏忠贤当政时,知道张很讨厌他,这位九千岁也很害怕。木匠天启帝完蛋后,与张皇后一起把持朝政,扶植崇祯皇帝走上舞台。
第八代张之极。
在崇祯年间险恶的形势中已经难有作为,但作为武将的后代,他实在应该亲自领兵出征,振奋士气,然而他却没有,也许是实在走不开吧!
第九代张世泽。
崇祯十六年的末代英国公,其实已经什么都做不了了,能做的就是陪同皇帝一起为国殉国,不逃不走不降。